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中國孩子在為何事“犯愁”?


    童年時代,正是人生中可以享受童年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但近年來🫡,諸如兒科醫生荒,兒童入園難等等🗄,這些圍繞兒童的社會問題,不僅讓不少中國家長操碎心,也讓孩子的童年失去了不少歡樂。

  又到一年“六一”兒童節,在這個屬於孩子的節日裏🌒,記者將視線聚焦在他們身上🧑🏿‍⚖️,看看這一群體正在為哪些難題“犯愁”。

  鏡頭一💂🏽:“進不去”的幼兒園

  還有一年多😣,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彭彭就要滿三周歲了,然而擺在他和媽媽面前的卻有一個大難題——幼兒園怎麽上⛔️?

  彭彭的媽媽陳女士告訴記者🙋🏽‍♂️🙍🏽‍♀️,按照幼兒園的報名規定🧑‍🦰,彭彭要到2018年1月後才能報名入托,但她們一家現在就開始為這件事鬧起了心👸。

  “距離我家最近的公立幼兒園👩‍👦‍👦,一年只招收100多名孩子🧛🏻‍♀️,我去打聽了一下,今年報名入托的孩子有800多,錄取比例達到了1:8,入園還要面試🐍,這樣低的錄取比例讓人心裏打鼓。”

  陳女士說♑️,自己也擔心孩子能不能順利入托,如果不行,只能去更遠一些的公立幼兒園碰碰運氣,再不行就只好去私立幼兒園🌉。但是,進入私立幼兒園就意味著每月的花費要翻倍,這無疑會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

  而像彭彭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近年來🧑🏿‍🏭,入園難🧖🏻‍♀️💂‍♀️、入園貴一直是困擾家長和孩子的問題🕌,家長徹夜排隊為孩子報名入托的新聞屢見不鮮👨‍🦯‍➡️。

  去年7月,教育部發布的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公告顯示:全國共有幼兒園20.99萬所,在園幼兒(包括附設班)4050.71萬人,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共208.03萬人。但面對規模龐大的適齡兒童和可能大量增加的幼兒🤧,現有資源顯得捉襟見肘。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這一供需矛盾無疑將變得更加突出🤹🏼‍♂️。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曾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有關方面預計每年會新增300萬名兒童🐥,學前教育將面臨較大壓力。

  針對上述問題👩🏼‍🍳,袁貴仁曾提出,要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支持企事業單位舉辦幼兒園,采用政府購買的措施來扶持民辦幼兒園🔞。另外,還可以根據學齡人口變化🖐🏽,在有條件的小學附屬辦學前班等。

  從國家頂層設計看,“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提出了具體目標👨,包括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加強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到85%等🕕。

  “我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優質的公立幼兒園可供選擇。”陳女士表示,作為普通的工薪階層,她還是希望能讓孩子進入公立幼兒園,讓孩子享受到良好的學前教育🤽🏼‍♂️,不用再為“入園難”糾結⚧。

  鏡頭二:掛不上的專家號

  除了入園難🌆,兒童的看病難也成為擺在不少家庭面前的一大難題🥝🤛🏽。

  “好的兒科醫生太少了🪐!”作為一名3歲孩子的母親,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李昕楠告訴記者,自己平時最怕的事情就是帶孩子跑醫院看病。

  李昕楠說🆙,因為很多家長都會首選帶孩子去北京兒童醫院或者兒研所就醫♍️,所以這些醫院都是一號難求🤵🏼‍♀️,並且由於接診量巨大🤵🏻‍♀️⛷,好不容易掛上號了,大夫能夠花費在一名患兒身上的時間少之又少♻。

  李昕楠告訴記者🗼🥉,為了不去兒童醫院“湊熱鬧”🫅🏼,平時孩子感冒發燒她都會帶孩子去就近的醫院兒科看病,即便如此,看起病來也不是一帆風順。

  “有一次孩子發高燒,我們因為掛的號靠後,花三個小時候診。當時醫生也很無奈⚠️💂🏼‍♀️,但是因為來看病的都是發高燒的孩子🪪,不可能讓誰插隊𓀜,只能等著🌶。”回憶起那段就醫經歷,李昕楠至今記憶猶新。

  兒科醫生稀缺👩🏻‍🦽‍➡️、一號難求已經成為不爭事實。來自《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中國共有11.3萬兒科醫生,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個兒科醫生🧔🏼‍♀️,這一水平較一些發達國家相差甚遠,而從全國層面看,兒科醫生缺口逾20萬🤵🏼‍♂️。

  就在今年5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範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基本滿足兒童醫療衛生需求✩。

  對於兒科醫生短缺的問題🔩,李昕楠也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真心希望今後的兒科醫生,特別是好的兒科醫生能夠多一點,不要再把看病弄得像‘打仗’📕。讓孩子少受些罪🤱🏽🤌🏼,讓家長少著些急。”

  鏡頭三:上不完的課外班

  11歲的李宇橋目前就讀於海澱區某重點小學。這個年紀的孩子好玩、好動,本應盡情享受童年的快樂🂠🦵🏻,但現在👌,李宇橋卻不得不把絕大部分時間留給了課外班。

  “我現在每周都要上四個課外班🗳,周一到周五有英語班和數學班🚞,周末還要參加圍棋班和足球班,雖然平時學校作業不多⛹🏽‍♂️,但一周基本只有半天時間是能自己安排的。”

  李宇橋告訴記者🕠,自己從上小學一年級起就上起了補習班👵🏼,這個“優良傳統”一直延續至今🖖,而且同班同學幾乎都和自己“同病相憐”🚐。

  記者了解到,近些年❎🚣🏿‍♀️,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雖有所減輕,但課外班卻成為壓在孩子身上的新負擔。

  根據早前西南大學評估組對全國具有代表性的14個省份500多所學校,10萬余名中小學生抽樣調查結果,2010年至2014年🧖🏻‍♀️,每周課時數超過30節的小學比例由39.14%下降到26.82%,每學期統一考試次數超過1次的小學比例由55.62%下降到34.21%。

  但去年底🤰🏽,一家媒體發布了一份歷時3個多月,收集有效樣本逾20萬份的《2015中國教育行業消費者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給孩子報三個以上輔導班的家長達18.72%,報三個班的家長為20.85%,報兩個班的家長為26.54%⛔,17.06%的家長給孩子報了一個輔導班,孩子沒有參加任何課外輔導的家長僅占16.83%。

  另外,去年底,《中國青年報》公布的一項對1316人進行的調查顯示,37.9%的受訪者坦言身邊中小學生上課外興趣班的非常多🔯,46.0%的受訪者表示比較多,13.6%的受訪者認為一般,回答比較少、非常少的受訪者分別僅占1.6%和0.9%🧑‍🦲☞。

  “我們也不想讓孩子過得這麽累,但孩子的同班同學都在上課外班,就連他們老師的孩子也在上,為了不讓孩子‘掉隊’🏋️‍♂️🐦,我們只好也報班。”

  李宇橋的媽媽劉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無奈表示🚦,課外班費用對於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每月都在數千元,但她認為,只要孩子能學到東西,不輸在“起跑線”上🍁,這錢花的就值得。

  但和媽媽不同🏨,李宇橋有著自己的想法。他說💞,除了足球課🕵️‍♀️,自己並不喜歡其他幾個課外班,相反🧠,他覺得自己失去了很多自由,而每次課外班停課都是他最開心的時候🔬。

  “今年過兒童節沒什麽特別的願望👨‍🚀,就是想不寫作業,不上課外班🎧,能和爸爸媽媽出去玩一天🏫。”李宇橋告訴記者🧑‍🌾。(新聞來源:中新網)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6-06-01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