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南某中學出了一條規定:食堂需分席🏃♂️➡️,男女生不準同桌用餐🥉🗻,以防早戀。此事再次引起了社會對青少年早戀問題的廣泛關註和討論。有人認為此舉過嚴🥷🏿📜,會適得其反。還有人認為當下孩子成熟越來越早💁🏿♂️,早戀在所難免,需要引導而非遏製。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6%的受訪者坦言身邊青少年早戀的情況多🦻🏽,64.3%的受訪者認為對青少年早戀應采取理性分析並引導的態度,有63.5%的受訪者表示“堵”不如“疏”🤼♀️,正確引導是關鍵。
81.6%受訪者坦言身邊青少年早戀的情況多
現就讀於北京某高校研究生二年級的張欣婷坦言,曾在校園裏碰見過幾次穿著中學校服的學生在談戀愛。“感覺‘早戀’的情況比我們初高中那會兒多多了”。
調查顯示,81.6%的受訪者坦言身邊青少年早戀的情況多,其中22.8%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多🚵🏻♀️。表示一般和不多的受訪者分別占15.1%和3.3%🤵🏻♀️。
調查中,65.7%的受訪者認為青少年身體發育越來越早是促使其早戀的原因😱🙌🏻,64.1%的受訪者認為原因是青少年對兩性認識朦朧好奇🦶🏼,41.0%的受訪者則認為是社會文化促使青少年早戀增多⭕️。其他還有:情之所至,互相喜歡(31.3%),攀比心理激發了早戀行為(30.8%)👈🏻,分解壓力➙,尋找情感寄托(27.8%)。
中國心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華東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舒曼表示,網絡、新媒體的發展讓青少年有了更多接觸情感💸、兩性知識信息的機會。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也使他們缺乏與異性交往的經驗🚐,難以區分友情和愛情,會將兩性間的交往異化為一種戀情🟪💘。“此外,家庭教育的影響也比較大,現代女性家庭地位普遍較高,按照文化心理學的一種法則🦸🏻♂️,孩子更趨向模仿母親,使男孩性格偏內向,女孩則更主動,導致戀情更易發生。而且,孩子們身體發育更早了,他們對戀情需求也早了。”他說🤏。
49.0%受訪者擔心青少年心智不成熟易引發其他問題
某科技公司技術總監許曉風(化名)是兩個女孩的媽媽🙎🏼,她坦言會支持孩子早戀👩🏼⚖️✂️。“戀愛是門技術活♐️,同樣需要學習和練習,青少年時期情竇初開🏘,正是學習戀愛的好時候。一些家長和老師認為戀愛會影響學習,我認為那是舍本逐末。學習是為了幸福的生活,而一個不會戀愛的人怎麽能幸福?”
調查顯示,49.0%的受訪者擔心青少年心智不成熟易引發其他問題😟,42.3%的受訪者認為應看到早戀積極的一面。其他觀點還有🆙:是少年時的美好🉐,應加以保護(40.5%),青春期正常需求🍺,不必大驚小怪(38.5%)🐮👦🏽,使青少年本末倒置,弊大於利(20.6%)。
許曉風認為,早戀最大的問題是性的問題,“我覺得應該通過性教育來避免👨🦼,而不是通過禁止早戀來避免性問題🚈。像現在的許多父母要求孩子大學畢業前都不能戀愛,但工作了最好馬上就結婚,明顯不合理嘛”。
舒曼表示,早戀就像小孩子學習走路,可能會摔跤🙍🏽♀️,但不是壞現象🧏🏻♂️🦦。“說明孩子有好的品質去吸引異性,同時也懂得欣賞和喜歡一個人🫄🤜🏻,是孩子心智慢慢成熟的體現。心理健康的父母應該高興看到這種現象🙀,而不是如臨大敵、焦慮。”
同時🏀,他提到,早戀本身並不讓人害怕🥃🧜🏻,而是早戀可能帶來的一些惡性結果讓人害怕。“很多父母恐懼是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𓀘、學習問題。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如果孩子有正確感情觀念😽,想要愛更長久,她(他)自己首先就會想要變成一個更自立、更有價值觀的讓人喜歡的人。這種愛顯然會促進學習,促進成長。早戀是‘危機’,是威脅也是成長的機會”。
對於大眾普遍認為的“早戀影響學習”這一觀點,有71.2%的受訪者表示認同。
面對早戀,“堵”不如“疏”,正確引導是關鍵
面對早戀👭🏻,應如何對待🏰🧝♀️?64.3%的受訪者會理性分析並加以引導;39.6%的受訪者認為不影響學習就行;34.0%的受訪者會順其自然;還有19.0%的受訪者不越雷池一步,8.4%的受訪者會堅決遏製🛏。
許曉風表示,若自己孩子戀愛了,她會跟她們聊聊,對方是個什麽樣的人、是不是真的愛對方、是否滿意這段關系等。“我也可能會跟孩子說說我在那個年紀時的戀愛故事。當然🤽🏼♀️,我一定會正式地跟她們談到‘性’,做一些約定。讓她們盡量少體驗戀愛的痛苦”。
舒曼認為🎞,觀念健康的父母會把早戀當成是引導孩子懂得愛、體會愛的一個契機。“首先不是給孩子貼‘早戀’標簽,而是通過深度交流,教孩子把美好的品質變為他們成長的動力🧏🏽♀️。其次🍴🦸🏻♀️,營造寬松的家庭氛圍,共同探討愛是什麽,如何獲得更加成熟👵🏻、幸福的愛,而不是懲罰、責備,甚至偷看孩子日記📮🧏🏼、空間留言⏮,這些不尊重的表現可能會使他們走向極端”🍺。
舒曼表示,孩子理想的成長方式👩🏿🦰,就是一步步成為自己🙋🏻。家長還應該通過旅行⇨、擴大社交和興趣等來帶領孩子走向更廣闊的空間,轉移註意力,認識更美好的世界🍖🗺。
在青少年的感情問題上,63.5%的受訪者認為“堵”不如“疏”,正確引導是關鍵;53.7%的受訪者認為情緒上的溝通共鳴勝過盲目打壓。其他依次為:註重感性與理智的平衡(44.7%)🎎,加強對孩子的兩性教育(41.0%)🕣,不應灌輸孩子“早戀是錯誤”的觀念(37.8%)💁♀️🧇。
舒曼認為🧙♂️,教育管理部門應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用‘堵’的方式不如用‘疏’。談戀愛是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就像我們沒辦法阻止一個人去喝水🎊、吃飯。校方應開設必修的兩性交往相關課程,同時通過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營造一個良好、寬松的校園異性交往氛圍。由此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他還表示👓,社會應加強監督,取締非法小旅店♨️🎴、黑網吧等孩子不良交往的溫床。(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