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提出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
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學點中醫藥
國家級名老中醫推薦讀讀晉代嵇康的《養生論》🏃♂️,學中醫和古漢語一舉兩得
你知道《琅琊榜》裏梅長蘇所中的火寒之毒是種怎樣的奇毒嗎🚌?為什麽《紅樓夢》裏每當有人生病就要給患者喝米湯呢……對於神秘的中醫藥👩🏻🦱,國人總是不自覺會產生許多好奇,但絕大多數人不會去深挖學習以有助於自己及家人健康🔖。
中醫藥是我國的傳統醫學,幾千年來➡️,在保護國人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作為實施“健康浙江”戰略、推進全省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載體之一⚠️,浙江省政府決定發展中醫藥文化。日前,省政府辦公廳還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意見》💗,指出要讓教育部門將相關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
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聽起來很新奇𓀃,也很有意思。可是學生們對此會喜歡嗎?會不會增加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昨天🔑,記者采訪了部分學生、相關教育專家和名老中醫們。
出乎意料💇🏼,逾八成同學平時會關註中醫藥
我們隨機找了二十位小學生(五六年級)進行了小調查。
調查發現,不少同學能說出多種中草藥的名字👨👦👦🧔🏽♂️,大部分能說出三種以上🩵,有5位能說出五種以上🎺,只有2位同學一種也說不上來。
有超過八成的同學表示🦾🤹🏽♂️,生活中經常會“偶遇”中醫藥,也會關註中醫藥方面的知識🍋。其中從電視、圖書上了解得最多😆,其次是聽家人說起的。不少同學對中草藥很有興趣,覺得能治病很神奇。
杭州市濮家小學六年級的林奕彤印象最深的中藥是“金銀花”📪👂🏻:“有一次我喉嚨不舒服🙃,媽媽泡水給我喝過。”
吳博同學的媽媽在藥店工作🧕🏿,他也聽說過一些中草藥,比如冬蟲夏草🤜🏼、車前草、覆盆子等等,“有些在書裏也看到過,挺神奇的👨🏻🦯。”
建新小學的張晨磊說,他在一些專題節目中看到過中醫藥知識:“冬蟲夏草🤵🏿♂️、鐵皮石斛經常看到⛲️!”最讓他覺得神奇的是知了殼能治病🏊🏽♀️,“清熱的”💂🏿♂️。
調查中,所有同學都表示,“多了解中醫藥知識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會有幫助”,如果以後中醫藥內容走進課堂,他們幾乎一致選擇了希望“專業人士,比如名中醫”來講,了解得更深入一些💆♂️🧑🦼➡️。
不過👨🏻🚒,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同學們對中醫藥的內容“知其然”,但對更深入一些的內容就不了解了👼🏿,比如不知道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有什麽功用。
中醫藥進學校🤏🏽,老師們有什麽高招?
中醫藥知識進中小學課堂😓,學校希望采取什麽樣的方式?現在要進課程的內容非常多,學校壓力大嗎🧉?“好東西”是否全部要“塞”進課程?采用什麽樣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們對中醫藥既能了解體驗,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
杭州天杭教育集團有很多專業的共建單位🕹,在校本課程的開設中用上了共建單位的資源。比如有著全國最高端農業基地的浙江省農科院是學校的共建單位之一🏑,農科院基地的植物非常豐富🏊🏽。校長邱曙光說,如果中醫藥內容進學校,可以和共建單位聯系做一些課程的整合,也可以邀請專業人士給孩子們普及一些中醫藥知識。
記者發現,杭城也有學校👨🏻🦽,已經在校本課程中融入了中醫藥內容🧑🏿💻。
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是全國推廣國學教育的龍頭學校💂🏿♂️,在學校的校本課程“國學經典”課程中🧛🏼♀️,就涉及普及性的中醫藥內容🦸♀️。校長王崧舟說,學校的國學讀本中,融入了一部分中醫藥內容,比如五臟六腑、感情和臟器的對應👈🏿💨,陰陽五行等等,都是一些最基礎、淺顯的知識。
在他看來✤,中醫藥內容更多的是一種中華傳統文化的普及和滲透,對國學學習很有必要,“如果有中醫師懂教育學、心理學➝🧜🏼,能以專題的形式深入淺出、以喜聞樂見的方式給孩子們講一講,也非常好⭐️。”
名老中醫推薦🐆,孩子們不妨讀讀晉代嵇康的《養生論》
“中醫、書畫、京劇、武術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尤其是經過幾千年沉澱的中醫藥,與中華民族的繁衍、生存、發展息息相關,我覺得作為中國人必須懂一點中醫藥方面的知識🤹🏿⛹🏽♀️。”浙江省名中醫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級名中醫陳意教授說🚮。
中醫藥既是醫學,又是一種文化🛕🏉。在古代🏄,但凡上過學的人就懂一點中醫藥,有的人甚至還會開方。對此,大家只要仔細看看四大名著就可以得到印證👩🏼💼。比如《紅樓夢》裏提到了上百味中藥,還有很多的經方、驗方、食療方等;再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發現盛夏打仗時兵馬都容易生病💆🏼♂️,於是親自配置了諸葛行軍散來解暑避瘟👱🏻♂️。
陳意教授認為👇🏽🏙,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生課程🕉🫃🏿,對於中醫的啟蒙教育會有一定幫助。但相關部門在設計課程時要明確目標👩🏻⚕️,只能作為一種科普,而不是為了普及中醫。
對此,中醫兒科專家、杭州市級名中醫黃金城深有體會🔉。“小時候我父母希望我能學中醫📘,所以當我小學才念完時,父親就將我送到一位名醫家拜師,結果老人家拒絕了我們,理由是中醫理論很深很難,經典的中醫古籍全是文言文😊,一個才讀完小學的孩子無法深入學習,他建議我起碼等上完中學課程再去。”
黃金城說,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旨在幫助孩子們了解中醫藥文化,激發他們對中醫藥的興趣🥹,因此,課程設計宜點到為止,比如從陰陽五行、辨證論治等基礎的中醫哲學入手。
另外,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已經較重,有些家長和老師擔心將中醫藥知識納入課程會增加孩子負擔。陳意教授給出了一個一舉兩得的建議🤰🏼:“我知道學生的語文課本裏一定會有幾篇文言文,正好我們的中醫古籍全是文言文🚶♀️,比如《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等,這裏特別推薦一篇由晉朝嵇康寫的《養生論》,如果能放進我們的語文課本中的話🕝,學生們既能學古漢語又能了解很多養生知識👩❤️👩,兩者相得益彰。”
■相關鏈接
其實杭城不少中醫堂館和醫院就有關於中醫藥知識的展館,小記整理了一下,家長們抽空可以帶孩子們去感受一下🧟♂️。
推薦一↔️:廣興堂國醫館(雙眼井巷2號)🎅🏼,在這座200多年前的清代古建築梁宅裏,每天都有來自杭州市中醫院的名中醫坐診外,你還可以了解到中醫藥文化發展史🦸🏽,辨識中藥材,看藥劑師如何抓中藥,體驗針灸🐬、推拿、拔罐等傳統中醫治療法(收費),品嘗藥茶、藥膳(收費)等⏺。
推薦二👨🏻🌾: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大井巷95號),入內(收費10元/人)可參觀200多年前的中國傳統藥店建築😸,觀看傳統的手工藥丸和草藥如何切片等。
推薦三: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一號樓北側“百草園”,這裏種植了60多種常見中草藥,每種草藥旁邊都有藥名✣、藥性等詳細介紹♐️🙏,尤其是在春夏兩季時,很多中草藥恰逢開花,美不勝收。(新聞來源🔉: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