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遼寧省沈陽師範大學網上閱卷點的老師們在進行閱卷工作。遼寧省2011年高考實行網上閱卷,閱卷過程將於6月22日結束,進入數據校驗合成分數階段,26日對外公布考生成績和分數線。新華社發(張文魁 攝)
新華網北京6月21日電 題🪄:高考加分為何遭遇“習慣性質疑”?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2011年高校錄取在即🏬,高考加分之憂再起👐🏿,引發部分公眾對教育公平的焦慮。
有關人士認為,隨著高考錄取率逐年提高📔,高考加分原有職能已弱化👓,應順勢清理加分政策🫴🏼,切斷加分腐敗鏈條,完善高校自主招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加分亂象:引發“習慣性質疑”
6月中旬🧡,在吉林省2011年高考咨詢會現場,高考加分政策仍是許多家長和學生關註的焦點。來自四平市的考生家長高秀說,作為普通家庭,沒有能力讓孩子學習奧賽之類的加分項目,盡管孩子學習努力😁🎱,但開始就比別人少20分,這不公平。
廣東汕頭金山中學考生林詩晴抱怨說,體育特長生加分太不規範,特別是團體項目,有些替補隊員根本沒上場也獲得20分加分👩🏼🚀,何談公平?
2011年高考前後,網上甚至出現了一個“反對高考加分聯盟”😋,吸引了大批家長和考生。
記者在廣東🏄🏿♀️、浙江💂🏿、北京等地調查發現,對高考加分不滿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地區高考加分政策不一🆑,直接導致部分家長和考生心理失衡👩🦽。
目前👨💻,教育部只認定十余項加分項目,而一些地方的加分項目則有20多項☯️,且最高加分也高低不同✌🏽。廣東、浙江等省最多加20分,而內蒙古則最高加30分。
另一方面,部分高考加分項目不規範操作,頻頻暴出違規加分事件,損害了高考公平。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黃友文說,近年來高考加分投訴中,大部分針對有關審核部門操作過程中的不規範,導致加分者有漏洞可鉆♉️。其中,高考體育特長生加分問題更突出:一是運動員等級證書造假或水分大🈸;二是比賽或測試組織不規範🏄🏻,替賽🐈⬛、替考現象嚴重;三是個別與體能🧑🏻🤝🧑🏻、運動技能關系不大、更多靠運用器材的賽事組織管理及評獎問題多🧑🦽➡️。
記者還了解到,一些考生家長與基層派出所串通造假⬆️,通過修改個人資料🗝,認定“少數民族考生”或“三僑”子女以獲加分。
廣州考生家長潘劍明坦言🎻,以前他當過老師,知道三好學生等加分大都照顧特定考生🧑🏽🔬,一般孩子根本加不到分。這無形中造成了身份上的不平等,對同學們的心理有較大沖擊🤹🏻♂️。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線聯平表示,在北京,高等教育已由大眾化進入普及化階段🧔🏻♂️,加之中學廣泛開展素質教育,單一用高考加分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已減弱🛤。目前看👩👩👧,加分政策設計與實際效果出現了偏差。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楊建華說,每逢高考🚶♂️👨🏿🚒,一些公眾都會“習慣性質疑”高考加分的公正性。這種心理的背後,主要是部分公眾痛感教育公平缺失,對高考加分政策走樣表示不滿♞,應當引起重視🏕。
6月16日🧒🏊🏿♀️,網上評卷掃描中心監控人員正在進行監控工作。今年🦽,全國有29個省份實行高考網上評卷,這項工作進行得怎樣🧑🏼🚒?評價結果是否客觀公正?與傳統閱卷方式相比有何優勢⚂?帶著這些考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記者采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助理張為舟🏀。新華社記者劉奕湛 攝
取消之難:部門利益“深嵌”高考加分
原本為鼓勵學生發揮特長的高考加分政策👨🏽🍼📴,曾發揮積極作用。但近年來隨著一些部門在加分政策上不斷寄附各種功能🐦🔥,高考加分已不堪重負。而這些部門利益的博弈🔘,也成為高考加分改革的核心難題🧥。
記者在北京、廣東🥻🍠、吉林等地調查發現📇,高考加分政策至少涉及5個部門,其中奧數、創新大獎等學科競賽的加分由科協評定👶🏽,各種體育加分由體育部門審定,退役士兵加分由民政部門審定,少數民族考生加分由民委審定👩🏿⚕️,三好學生等加分由教育部門審定,等等👎🏿。
在一些省份,涉及高考加分項目的部門更多。吉林省2011年高考照顧加分涉及審核權限最多的是省民政部門,共掌握3類考生的審批權🌓,第二位是吉林省教育部門,此外還有僑務🔹、臺聯、體育等部門🏔。
黃友文表示,有關部門給出的理由是,希望通過高考加分政策推進相關工作開展。
事實上🕳,加分權的背後有部門利益支撐⛪️。近年來,浙江等一些地方體育加分不斷出現問題🆔,“分區賽”“拉力賽”“通信賽”雖冠有“全國”字樣👳🏽♂️,但有關機構將其拆解成區域性比賽🥵,使加分項目變成部分人的牟利工具。
一位教育界知情人士說,以無線電測向的全國分區賽為例,其賽事由全國行業協會舉辦,地方學校可以直接組隊參加,並不需要各省體育局蓋章和備案,地方職能部門監管很難🤽🏼♀️。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部分高考加分項目變成有關部門的牟利工具,主要是製度設計和監管漏洞造成的⚓️。一些手中握有加分權的部門人員,通過權力尋租交換個人利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加分產業鏈”。這種暗箱操作,影響了教育公平,也損及政府公信力。
因為高考加分承擔過多社會功能,涉及太多部門利益,導致改革難度很大。在浙江🔻,教育部門願意取消加分鼓勵“裸考”🧑🏻🔬◼️,但體育部門則認為,高考加分有著推進素質教育的導向作用,不應廢除。
華南師大教育科學院院長盧曉中等專家表示🐴,多部門的利益寄附🧑✈️,既然使高考加分政策偏離方向👨🏻🦯,改革就應當從剝離既得利益開始💔。要規範高考加分🕺🏿,僅靠“末端治理”是不夠的👨👩👧👦,必須正視“前端放水”,將監管前移至相關部門,但這需要國家層面來推動。
改革路徑🎤:從“裸分錄取”到取消加分
針對高考加分亂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高校實行了“加分提檔、裸分錄取”的做法。該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古麗娜說🈶,在錄取分配專業時,學校去掉政策性加分🧏🏽♂️🙌🏼,而按原始分進行排隊錄取。
西安交大招生辦主任鄭慶華也表示,學校在專業錄取時不認加分🤸🏽,是為了更加真實、更公平地選拔優秀學生。
針對這些高校的新舉措🥂,有關專家認為,在現有高考加分政策尚未取消的情況下,將是否承認加分的權限交給高校9️⃣,可以逐步瓦解相關部門寄附的社會功能,是一個好的趨勢。
熊丙奇說®️,高校錄取“去加分化”,可以淘汰一些虛假加分🧑🏽🤘🏿,保障選拔人才機製的公平性。
“高考加分製度的改革不能小修小補🧙🏿♀️,否則沒有出路🧑🏻🏭。”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表示,從近期看,要重新審視和梳理現行高考加分政策🧘🏻♀️,並把加分程序信息放到陽光下暴曬,避免權力之手染指。
從長遠來看,目前高考加分遭遇“習慣性質疑”,實質上折射出社會在呼喚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教育部“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研究”課題組成員趙俊芳等專家表示,今後應建立以高考測試為基礎🕺、以考生素質為參照的高校自主招生體系,從而達到清理高考加分等問題的目的。(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