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上海實驗學校的個性實驗


      你每天到學校來的心情怎麽樣?
      你對哪個學科最感興趣?
      哪件事最讓你最開心?
      你遇到了問題最想向誰求助?
      你將來想成為什麽樣子的人🫁?
       這五個問題,從2008開始🤎,每隔兩年,就會出現在上海市實驗學校每一位學生的生活中🤦🏼🧑🏼‍🌾。有時候是家長跟他們聊這些問題,有時候是老師專程去家中訪問,而學生們對這五個問題的回答🧙🏽‍♀️,則專門被記錄在一段DV裏🌃,在他們高中畢業時成為一份特別的畢業禮物👨🏻‍🌾。
      近日,在由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上海市教育學會主辦的“中美校長高峰論壇“上海站上🙆🏽‍♂️,上海實驗學校校長徐紅上臺展示了一名孩子的成長DV,看著銀幕中孩子的臉從青澀到成熟👤,臺下的名校長們紛紛發出感慨。
     記錄成長這個活動👱🏼‍♂️🧙,上海實驗中學已經做了7年🧘🏿‍♂️,這只是該校個性化教學的一部分👨‍🦱。
      從全國唯一一所十年一貫製學校👨🏼‍🍼,到個性化教育的先行軍🍴,從小學🍠🍸、初中🧖🏿‍♂️,再到高中🧏‍♂️,十年🐒,它堅持給予大部分學生的究竟是什麽?
       從視頻記錄中分析潛能建立個性圖譜
       張瑤記得第一次為女兒陶清鈺拍攝短片時🧾👩🏿‍🏭,女兒還是個11歲的小姑娘,對著鏡頭說自己將來想成為一名設計師💆🏿‍♂️。當澎湃新聞記者在電話中向陶清鈺問起這件事情🎅,她的聲音頓了一下,小聲和母親討論著:“我有說過要當設計師嗎🔏?都記不太清楚了🏋🏽‍♀️。”
      如今的陶清鈺即將升入高二🤷🏿‍♀️,張鈺再回頭看3年前錄製的視頻,感到很震驚,“她長大了,不管是身體上🆒,還是思想上,這個視頻就像一種見證,記錄著小朋友從小到大的變化,很有意義。”
       這也正是徐紅建立觀察系統的初衷✍🏼,“孩子入學的時候6歲,畢業的時候16歲👩🏽‍🏫,10年的過程中我怎麽認識這個孩子?怎麽了解這個孩子?這個觀察系統,就幫助我們對孩子有一個認識。”
        這個縱向觀察系統分為文字記錄和視頻記錄兩部分,由老師負責對學生進行觀察↩️,然後記錄💊,從2009年開始轉入網絡平臺,累積到現在,已有18000余份資料。這18000份資料,跟隨著每一位小主人,從小學進入初中,又由初中升入高中,直到畢業。
       徐紅說🟡:“從這些視頻記錄當中👩‍🏭,我們把大量的信息收集起來以後🤦‍♂️,然後在這些數據當中分析學生的潛能🛀🏻,再建立他們的個性圖譜,所以實驗學校的老師有四個身份,觀察員🤜、記錄員、分析師🫲🏻、引導員:先觀察學生,然後將其信息寫下或拍攝,再分析信息🦏🦾,最後對他們做引導。”
     有個學生給徐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把這個小男孩稱作“陽光男孩”,他從一年級時話都說不流利的小男孩,到初三已成了1米8的小夥子🙎🏼👨🏽,“老師和家長通過這些資料更好的了解學生🔏,學生自己則能通過這些資料看到自己的成長”。
      可以8年就畢業,也能念12年再畢業
      今年9月,15歲的王可達就要升高三了。
       而對其他學校與他同齡的大部分學生而言,15歲🧔‍♂️🏃‍♀️,不過是剛剛升入高中的年紀。
       小學4年,初中3年🧦,高中3年👨🏿‍⚖️,這就是上海實驗學校獨特的十年一貫製🧑🏼‍🤝‍🧑🏼。在徐紅眼中👳🏿‍♂️,這個學製還可以更靈活,“我們的學製還允許彈性,可以11、12年,也可以9年📒、8年🎀。”徐紅希望,學生們可以在這段黃金時段,有更多精力和時間來完成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小學“少了”兩年👱‍♂️,學生還能有一個完整的小學知識儲備嗎🫖?
       徐紅給了肯定的回答:“我們的教材是自己編寫的,小學和初中段的教材根據兒童發展的認知規律來編寫的,它的課程是從小學到高中統一規劃和設置的。”
       彈性學製的另一個意義,是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機會。“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發展節奏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最長的一個學生念了13年,最快的學生只讀了8年就畢業了📙👩🏽‍🍳。”今年高考🍿,就有兩位來自上海實驗學校的學生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而他們正是15歲🤦🏼‍♀️。
      這種在全國少見的彈性學製🌛,是否只能依附於生源不錯的學校?對於這一問題👨‍👨‍👦‍👦,徐紅認為🏣,個性化教學其實和生源沒有關系▪️,“每個孩子都是有天賦潛能的,只不過現在可能沒有顯現,或被扼殺了,很多學校都有很聰明的孩子🗻,問題在於你怎麽樣去做,怎樣發掘孩子的潛能🧑🏿‍🎄©️,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成果”𓀃🧙‍♀️。
        學生特需,老師特備,學校特設
        2013年🧚🏻‍♀️,在實驗學校初中部的畢業典禮上🧑🏻,當時13歲的王可達放映了自己拍攝的微電影《當年十三》。這是一部紀念班上同學初中生活的小短片🚣🏿‍♂️,王可達的拍攝及剪輯技術,都來自於初中的視頻特需課程。
        實驗學校從初中開始,每個年級,都有像王可達一樣在特需課程裏充分發揮興趣的學生。徐紅認為,現在的學校裏所設的課程💏,大部分都是按照國家和學校意誌開設的,很少考慮到學生對自己感興趣課程的需要🙎🏿,“學生潛能是多元的,我們如何來滿足他們👨‍❤️‍👨?”
       特需課甚至可以擠壓主課時間🤸🏿‍♀️。
       實驗學校高中部主任袁老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高中開始,學校正式為學生開設特需課程🚤💀,高一至高三各設一個“特需班”。
       學生提交課程申請,通過學校面試,即可進入特需班。學校會適當壓縮特需班基礎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課時,為學生空出周三或周四下午的時間,供他們上特需課🧑🏼‍🎄。
       王可達如今就跟著老師參與校史研究課程🙎🏿‍♀️,每周會有一整個下午的時間自由支配,他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讓自己自由學習的機會🤢。”
        對兒子的“不務正業”,王可達母親表示贊同,“孩子到了高中學習壓力大🚵🏽‍♀️,把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課減少,按照孩子們的年齡、掌握知識程度來調整課時📌,這是可以接受的”🪈。
       現在特需課程模式有四種🧑🏻‍⚖️:一位老師對一個學生👱🏻、多位老師對一個學生、一位老師對多個學生🏥,乃至零對一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而在師資方面⇢,除了本校教師和社會資源,上海市實驗中學更發掘了一個新天地——家長資源▶️。“學校裏面2000個學生,4000個父母,8000個爺爺奶奶,這些家長各有各的能耐🚟,基本上可以滿足到我們學生提出的需求。” 徐紅說。(新聞來源🧖‍♂️🛌🏼:澎湃新聞網)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08-01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