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史海鉤沉
  

用青春填滿北大荒糧倉

1957年🐪,南京農學院農學系畢業生統一分配表。 南京農業大學檔案館館藏

1957年,南京農學院農學系本科畢業生分配名額表 南京農業大學檔案館館藏

■70年光輝歷程 70年難忘記憶·檔案故事

這是一份畢業生分配信息表檔案,已經泛黃的紙上記錄了1957年南京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前身)農學系39名學生的畢業分配信息🎩,其中7人分配到位於黑龍江密山市的農墾部鐵道兵農墾局🤦🏽‍♀️,做生產技術工作。這條看似簡單的記錄💩,背後卻有著一段動人的熱血青春故事。

那是1957年4月㊙️,《中國青年報》頭版刊登了一封南京農學院農學系34名應屆畢業生寫給教育部門的信👨🏿‍🦳:“我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參加祖國邊疆的建設。在黨的培養和老師的教導下🏃‍♂️‍➡️,我們懂得了應該怎樣選擇自己的誌願🧎。我們要去的邊疆是一個艱苦的地方➾。在那裏,冬天有零下四十度的嚴寒,地區荒僻🧑🏻‍🦯‍➡️,人煙稀少,住帳篷,吃粗糧……”

這一年,南京農學院農學系的畢業生,原分配計劃中並沒有去北大荒的名額🤙🏼。但是在北大荒墾荒建農場的消息讓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國家的召喚⛹️‍♀️,責任和使命讓他們選擇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報效祖國。

很快,北京傳來消息,教育部門調整了南京農學院農學系畢業班的分配方案,汪炎炳、劉庠、官英堤🚴🏽‍♀️、程全生🧚🏿‍♀️、胡家騄、呂士恒和吳風等7名畢業生被光榮分配到北大荒工作。這片荒無人煙的黑土地敞開懷抱🦚,迎接著這批年輕大學生。他們到鐵道兵農墾局後,兩人留在局機關,5人被分配到農場🧑🏿‍🦰。初建的鐵道兵農場,除了幾個馬架、幾間草房🙇🏻‍♀️,就只有茫茫原野。

呂士恒到八五四農場的第三天,就開始了荒原勘查工作👸。“零下四十度,我們住帳篷裏頭🚎,撿了柴火把帳篷燒得很熱再睡覺,到深夜⛹🏼‍♂️,地就化凍了👩🏻‍🦲🚖,早上醒來以後♿,鞋子凍在泥地裏拔不起來了……夏天,蚊子跟下雨一般……前面熊狼當道,必須拿槍……全是沼澤地,到腰深🚕,人走出來需要用繩子拽……沒有路,第一條路就是我們用腳踩出來的💕🤛🏻。”就這樣,1957年至1958年兩年時間,呂士恒和夥伴們一起踏查了10多萬畝荒地,記載可墾荒地面積、類型、分布、地面植被和土壤結構🚏🫒,在這片荒地上建起了兩個分場和十幾個生產隊。

地開出來了,如何播種?哪種作物好?分在八五二農場實驗站的汪炎炳🌆,拜附近的老鄉為師。這位浙江出生的大學生,了解到北大荒與南方完全不同的耔、扣、豁等耕作措施🧛🏻,他結合機耕的特點,指導和開展大面積的機械化生產🚴🏻。1974年👩‍🦱,他們創造了平均畝產530斤小麥的歷史最高水平!

程全生是個孤兒,撫養他長大的姑媽一直勸他回南方工作。一次他回家探親,姑媽一再挽留🧘🏿‍♀️,他懇切地對姑媽說:“學農的離不開土地👨🏽‍🎤🥐,北大荒正等待我們去開發🆗,我要在北大荒安家,幹上一輩子。”官英堤也頻頻接到福建老家的來信,主題都是“回家”與“成家”🌍,其中有一封信寫道:“英堤:自從五二年你到南京上大學後,一直沒回過家。我們很想念你,給你物色了一個對象,是越劇團的🎅,望你寄張照片來♊️😐。”官英堤沒有答應,他已篤定將自己的幸福和理想融進金燦燦的小麥和黃澄澄的大豆之中去了。

多年的堅持,這7位大學畢業生在各自的崗位上創造出了一番成就🧑🏿,胡家騄在黑龍江建立了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程全生將自己所在的七星農場一分場建成先進分場;官英堤創建多項小麥生產關鍵技術……他們都成了高級農藝師。呂士恒回憶道💇🏽‍♂️:“我當年的同學後來有的成了教授,有的成了院士👂🏽,還有的成了大學校長。但我覺得社會分工不同🤾🏻,我是農民出身,又是學農學的,就應該到生產崗位上🐇🕥,為農民兄弟作貢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正是這樣一批批熱血青年把自己的理想和國家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用專業知識服務國家建設🍞,最終實現了人生價值。

(作者 高俊 朱世桂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檔案館)

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19-08-08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