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電子教材應用還需跨過幾道“坎”?


            隨著校園信息化進程,各種信息化教育手段正在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和學習方式,電子教材就是其中一例🙌🏽。當前,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各大出版社紛紛推出電子教材,北京🧚‍♀️、上海等地也在積極開展試點工作。 

      “沒有開發標準🧔🏿,沒有多少可借鑒的經驗,要組織教育、出版和軟件開發人員協同工作”,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電子教材項目負責人樂進軍看來😲🤴🏽,電子教材的應用是一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育變革🧎🏻‍♀️。 

      與傳統紙質教材不一樣♡,電子教材應用還面臨哪些困難?還有哪些坎要邁過?還有哪些理念需要更新? 

      第1道坎:巨額硬件成本製約電子教材推廣 

      圍繞教學主題,教師可通過ipad平臺🙋🏻,將大量彼此聯系的知識以多媒體的形式快速傳遞給學生🧑🏿‍🍳。同時🚵🏽,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通過ipad內置的軟件系統可實現實時可視可量化的互動🔋。電子教材的運用顯著提高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效率。然而💂🏼‍♀️👩🏽‍🦳,看得見的效率提升,離不開硬件設施的可靠保障🚶‍♀️。 

      電子教材不只是一個閱讀內容的載體,而是一個集閱讀♘、播放、記錄、交互多功能的復合體,一個重要的衍生價值在於構建數字互動課堂🧑🏿‍🦳🟫。這意味著如果要實現更理想的應用,對學校網絡平臺及硬件設施要求更高。 

      樂進軍分析說❔,首先是對校園網絡帶寬等要求更高,要能容納整班學生同時訪問網絡🪞,且實現無線上網;硬件設施方面👨🏽‍💻,首先需要電子教材的載體——終端(平板電腦或PC🐪😙,項目以平板電腦為主)、數字投影📉,以及進行數字存貯和交換的服務器;軟件環境方面🎠,需要有數字教育管理平臺,支持終端間的互動、展示,以及對終端的控製等👅。 

      北京市白家莊小學信息網絡負責人張國徽說🏥,對一所學校來說,師生手中的ipad能夠發揮作用🦊,需要無線網絡、課堂多媒體設備和後臺服務器支撐的智慧課堂作為保障🕘;而智慧課堂要發揮作用🧑🏽‍🦱🧑🏿‍💻,又需要嵌於區域校園網絡內的數字校園設施作為保障。 

      作為北京最早進行電子教材實驗的學校之一🌛,白家莊小學給每個校區配置了可供一個班使用的40臺ipad設備;為滿足課堂信息傳輸,在每個班級架設了無線路由器;購買了屏幕無線推送正版軟件;後續還需要承擔技術工程師的服務費。張國徽說🪸🙂‍↕️,學校承擔的這些成本是小部分,真正大頭的投入是服務器後臺、網絡成本🕴,這些都需要區級和市級統籌。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市近年的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中,數字校園、遠程資源共享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平臺,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整體投入數以億計。 

      顯然😪🔵,硬件成本將是製約電子教材推廣範圍和前景的首要製約門檻📱🛑。對這一問題💒,樂進軍說,電子教材的應用分不同層次,可以是單機應用😞,也可以是教學互動應用;可以是教師展示為主,也可以是學生人手一機的閱讀和操作。在需要巨額硬件成本的情況下,實驗校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投入成本。 

      第2道坎7️⃣:功能提升難以形成常態機製 

      在旁觀者看來,電子教材實現的第一種功能是將紙質課本的內容“搬”到了電子設備中。由於電子設備具有容量大、可以運行多媒體的特性,教材得以克服傳統紙質媒介的束縛🫛,以多媒體的方式補充更多關聯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樂進軍說:“隨著教學內容從平面轉為多媒體,功能不斷提升就是隨之而來必須解決的問題。” 

      首先😶‍🌫️🦦,電子教材需要根據教師實際教學需要不斷增加新的功能🥎🎤。在京版小學音樂電子教材中,最初的模式只是紙質教材的電子版,呈現的特點是靜止的。在實驗教學中🚵🏿‍♂️,根據一線教師一段時間的課堂實踐和學生反饋📗,逐步增加了學生自主聽唱、歌譜批註、光標跟隨、資源拓展、錄音自評🤌🏿、復習互動反饋等功能模塊🍷🧩。 

      電子教材的應用帶來了課堂教學方式的巨大變化。例如🤷🏽‍♀️,課堂上,利用電子教材實時互動的功能,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課堂反饋開展分層教學;利用電子教材多媒體的特性✒️,教師能夠向學生展現不同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依托電子教材轉變教學方式要形成常態#️⃣,還需要教師不斷將個人教學實踐經驗和儲備的課件🤦🏿、延伸學習資料等資源註入電子教材。 

      顯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現有的資金投入🅰️、教師績效考核製度都還沒有把電子教材功能提升納入其中🧘🏽‍♂️。樂進軍說:“電子教材是教與學新的平臺👩🏼‍🦳,電子教材實際應用的效果,有賴於一線教師和技術工程師合作👗,在教研和教學實踐中對電子教材持續的改進。” 

      “我們認為電子教材帶來的變革決不僅體現在教學中⟹。隨著電子教材實踐的積累,勢必會影響到未來學校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學校教育管理的組織乃至學校教育質量評價都必須隨之調整。”白家莊小學校長祖雪媛說,“比如👏🏼,應該構建一個什麽樣的工作機製來保障電子教材應用的持續推進?誰為改革的成本買單💇🏽‍♀️?如何評價教師額外的付出?” 

      第3道坎🪷:大多數教師不完全理解電子教材 

      對教師來說,運用電子教材意味著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在教材編寫、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需求🧑🏻‍🌾,大幅提升教學設計能力、信息素養和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 

      然而,現實中教師隊伍的信息教育素養很不均衡👩‍👩‍👦,對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存在認識上的差異。樂進軍說,相對於全國其他地區🔓,北京教師隊伍對信息技術設施應用的經驗更豐富🤛🏻,總體水平也較高。但即便在北京市範圍內,又存在城區教師水平高於郊區縣教師的狀況。以位於北京城區基礎較好的白家莊小學為例🥇,為了開發視聽寫作校本課,白家莊小學參與實驗的教師與電子教材課題組以及軟件開發單位的技術工程師👍🏽,從接觸到合作磨合了近3年。 

      “大多數教師不懂電子教材備課✩🥁、上課的系統怎麽操作。”白家莊小學音樂教師任雪說,“掌握了操作技術後,教師就面臨課堂教學需要重新設計的問題;而技術問題🚣🏽‍♀️、授課形式確定後,很快又發現能夠使用的素材資源極為缺乏,需要投入大量時間6️⃣、精力去補充3️⃣。” 

      應用展示課開發過程中遇到的艱辛🏃‍♂️,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電子教材推廣對教師的考驗🤲。祖雪媛說:“國內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資料♾,幹部與教師需要借助專家提供的國外資料,研讀新頒發的學科課程標準,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電子教材的優勢入手🛤,確定了課程的實施框架📷,所有的專家和一線的實驗教師共同經歷了研讀教材🏀、調研學生🖍、搜集素材、課堂實踐、課後研討、反思修訂等環節,通過反復實踐與研討調整🛟,每門課的教材內容至少經歷十余次修改,才最終形成了一門電子教材展示課📈。” 

      為了加強教師信息素養培訓⌨️,北京電子教材項目組編寫了培訓手冊🤷🏿,經常組織項目培訓會♓️,開展對實驗校的專題校本培訓🧿👂。然而,這種由電子教材開發部門與實驗學校組織的小規模的培訓方式,很難滿足未來電子教材推廣後大規模教師培訓的需求。加強教師信息素養培訓任重道遠。 

      第4道坎🚿:電子教材應用不能忽視學生健康 

      在2014年最近一次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賽中,單獨統計的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結果為64.41%,雖然已經比上一年下降1.34%,但絕對數值依然很高。北京市教委體美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孩子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大量的電子屏幕,給學生視力維護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不良檢出率下降1.34%已經非常不易。 

      在北京市推廣電子教材實驗期間,試點學校需要征集參與實驗班學生家長的意見。首批5所試點校都遇到了家長對此表示憂慮的情況👄。“在北京開展電子教材實驗過程中,的確有家長或學生表示擔心。”樂進軍說,“北京電子教材實驗項目組的做法🩳,一是在開發時註意界面的美觀🚫、和諧,屏幕畫面的色彩、字體☸️、字號🆙、行間距等方面盡可能有利於學生視力健康;二是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結合學生培訓手冊等方式,讓學生註意坐姿,調整屏幕亮度👩‍🦰、音量等在合適的範圍;三是控製學生應用電子教材頻次,避免學生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明或證偽使用電子設備會影響學生的視力🤴🏿。然而👨🏿‍💼,對於一項可能大範圍推廣的教育項目,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明或證偽本身就是一個問題🚐。面對家長對電子設備應用可能對孩子健康有影響這一真實存在的憂慮,電子教材的應用顯然還需要來自健康監測部門的支持。 

      電子教材與傳統紙質教材相比到底存在什麽優勢和價值,在中小學教學中電子教材應用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電子教材該怎樣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厘清和解決🧔🏻‍♀️🏪。“2010年啟動,經過5年攻關🙇🏽‍♀️,北京圍繞北京版義務教育教材開發了數量較豐富、多種類型、多學科的整冊電子教材♿️,並自主開發出了電子教材研發部分標準,積累了一些電子教材開發所需的素材資源🧚🏿。”樂進軍說,“我們始終堅信電子教材前景光明,但前進的道路上👆🏻,需要解決的問題依然很多🤏🏼。” 

            【觀點】 

      期待電子教材“破繭成蝶” 

      與其說電子教科書是新生事物,不如說電子教科書正在新生中。盡管電子教科書這一提法早已有之,但隨著世界範圍的課程教學改革和信息技術發展,其內涵不斷變化👨🏿‍✈️,一直處在概念重構的過程中。美國教育部部長鄧肯曾預言,屬於電子教科書的時代即將到來🧔🏿,紙質教科書在幾年之內將會走向歷史,現在看來明顯樂觀過甚。 

      2010年,上海市教委宣布未來5年內在上海普及電子教科書🚌,各項工作在政府推動下🙍,進展順利,然而正如媒體意味深長所言🏅:“爭議還沒有定論,電子書包已經來了。”但另一方面,作為正在新生中的電子教科書,我們需要的不是質疑與觀望👩‍✈️,而應該是呵護與催生🦶🏻。 

      對新生中的電子教科書來說🌦,教育“語法”與信息“語法”之間緊密的共同構成、流暢的相互表達🛴,才是它的“basic語言”。問題的難處是📖,教育教學在改革發展中𓀁,信息技術在演變進步中🫳🏿♟,這多少讓人聯想到“空中加油”😪。從信息技術的角度看🤦🏿,電子教科書包括軟件部分,也包括硬件部分🙎🗒。硬件設施可以通過投入慢慢實現,但對於軟件部分,要防止技術至上傾向,這一傾向可能是慢工出細活🧗🏿,更可能是慢工出錯活。電子教科書的軟件設計是一項“靈魂工程”,是“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理念統攝下的更先進的教育、更先進的教科書👨‍🦰🕵🏼‍♀️、更先進的學習。我們發現有些軟件還是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開發的,長的是鈦合金的心臟,泵的是應試教育的血液。這一方面需要製定符合國家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精神的電子教科書相關標準,另一方面有賴於區域和學校的體現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數字化教學實踐的積累。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廈門外國語學校等👩‍🚀,在電子教科書使用方面,嘗試使用ipad(一種平板電腦)設備,依托數字化平臺,進行了有價值的數字化實踐🚙。兩所學校采取了副科向主科滲透、低年級年高年級遞進🏌🏿‍♂️、試點向常態化過渡的策略,探索新的教學及課堂互動方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特別是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作為高中進行基於移動設備的數字化學習試點,勇氣可嘉。該校教師不局限於現有平臺🤥,還利用網絡上的各種應用程序,特別是APP(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彌補了電子教科書不完善的地方,做法和經驗值得期待。 

      電子教科書使用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其中教師尤為關鍵。總體看,教師課程教學的理念和水平,以及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媒介素養,是製約電子教科書使用的瓶頸👦🏿。如何兩手抓🙍‍♂️、齊步走,亟待製度性的師資培訓、學校層面教師校本研修的倡導、課堂教學實踐這三個方面予以探索和實施🫵🏽。盡管早在1998年,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就提出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概念,但實踐中兩者的整合基本上是偶發性的🧝🏻‍♀️,遠非常態,我們能夠看到的整合常常僅限於公開課🥛。這一學科與信息技術隔離的現象需要高度重視🧏‍♂️。這也是造成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媒介素養普遍短缺的最重要的原因。製度性的師資培訓方面🍠,需要開發相應的課程,將先進的課程教學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結合起來𓀙,避免單一的產品使用說明書式的培訓😆。 

      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需要基於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持續的經費投入來保障🚳。數字化校園是以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基礎👩‍🏫,通過教學資源、科研信息🤭、綜合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製作、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數字化虛擬教育環境🟫。按照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要求🌾,我們主張區域統一布局🧑🏿‍🎤,通過教育雲平臺對區域教育基礎設施、教學資源和教育活動進行數字化整合👨🏼‍🎨,構建能實現跨機構、跨平臺的個性化自主學習平臺。從教育經費投入體製看,也需要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總負其責。單個學校的先行先試📵,應在上級部門的規劃中,否則就面臨著另外找錢的難題🧘🏼,即便開工也難以為繼🙋‍♂️。由於電子教科書產品與服務的未定性,項目內容和成本處在變化過程中,需要將估算、概算、預算🦋💛、結算和決算結合起來,真實反映電子教科書開發和采購的價格事實。

           【經驗】 

      使用電子產品要保護好孩子眼睛 

      對於3-6歲幼兒能否使用電子產品,人們一直存在爭議,爭議觀點之一就是影響兒童視力。2012年6月,我園作為“江蘇省基礎教育百校e學習試點學校”後,我們以健康為首來開展研究🧑‍🦳。 

      一是謹慎確定不同年齡班兒童使用ipad的時間👳🏻‍♀️。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2013年4月9日《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範》指出⚂:“兒童持續近距離註視時間每次不宜超過30分鐘,操作各種電子視頻產品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教育部2012年9月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提出⚀,3-4歲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15分鐘☝🏻,4-5歲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20分鐘,5-6歲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30分鐘。根據這些要求🚅,我們考慮幼兒有可能在家也會使用電子產品,我們謹慎地將在園的小中班兒童連續使用數字化產品的時間全部減半👊🏿,我們將幼兒在園每次持續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確定為小班不超過7分鐘🥤、中班不超過10分鐘、大班不超過15分鐘😰。 

      二是幫助幼兒自主管理使用ipad的時間。我們根據不同年齡班幼兒認知能力開展使用規則的討論,幫助幼兒理解、認同並明確使用ipad的規則。如,每天只能使用一次ipad且每次使用的時間長度不能超過規定時間等👩‍🍼。教師還和幼兒討論怎麽樣表征達成共識的規則🧏🏼‍♂️,用什麽方法才能讓大家都能記住規則,並在大家忘記的時候能夠起到提醒的作用🎙。經過討論後🙅🏽,我們將規則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在班級顯著位置,有利於提醒幼兒記住🩱、執行規則。在與幼兒共商規則、共商表征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幼兒明確規則、內化規則。 

      為了幫助幼兒堅持做到每天只使用一次ipad且每次在規定時間內的意識👩🏻‍🚒,我們不僅采用內置和外置計時器等方法來幫助幼兒控製時間。如🤲🏼,教師在ipad上設置內置計時器🌴,幼兒在使用ipad前首要步驟是先打開內置計時器🚽,到一定時間,內置計時器就會提醒幼兒時間到了。教師還使用ipad記錄表🧘🏿‍♂️,讓不同年齡班幼兒通過插牌、貼標記、打鉤等進行自我記錄,通過每天記錄和統計幫助幼兒自我監控和集體監控,自覺有節製地使用ipad,保障身體健康。 

      三是家園協同培養幼兒主動地執行規則。我們在試點前,對全部試點班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召開了試點班家長的小型座談會⛺️,深入了解家長對於幼兒使用ipad的觀點和建議。同時,我們向全體家長宣傳我們在園如何使用ipad以及使用ipad的規則🕋,和家長達成共識,協同培養幼兒主動執行規則的意識和能力。 

      很多家長反映自從幼兒參加實驗後👩🏻‍🦯‍➡️,在家裏也能自覺遵守幼兒園使用時間規定🦹。一位家長說:“過去🌈,孩子在家只要空閑就要玩手機或ipad🌿,從來都是無節製的,怎麽說也不聽🧜‍♂️,我曾一度將其藏起來,但在孩子不依不饒吵鬧之下,只好又取出給他玩👩🏼‍💼。但是⚛️,自從班級開展實驗後,孩子在幼兒園明確了使用規則🍉,明確了長期使用對其眼睛的危害,回家後主動請我為他買來一個計時器,每次設置10分鐘,時間一到就主動關機。正是幼兒園的引導,幫助家長解決了一直無法解決的難題👁。” 

      正是將幼兒的健康放在首位開展研究實驗🧎,在有目的教育引導下,幼兒能夠逐步做到正確合理使用ipad等電子產品😘,幫助幼兒從小建立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觀念和習慣,發揮電子產品在幼兒學習、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鏈接】 

      美國嘗試推廣使用電子課本 

      據《文匯報》報道,隨著網絡和電子閱讀技術的發展和逐步成熟🫵,美國聯邦和州政府開始嘗試推進中小學使用電子課本。 

      2004-2008年美國教育部實施了得州技術融合實驗項目。其主要目的是驗證學生使用手提電腦學習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成績。為此,美國教育部投入了2000萬美元,為每位參加實驗學生購置手提電腦,並為教師提供長達4年的廣泛培訓。 

      2011年,佛羅裏達州的一項新法律要求該州所有學校到2015年要將學校一半的課本預算花到電子課本上。奧巴馬政府的目標是到2017年⛲️,美國的每位中小學學生手中有一本電子課本。 

      美國聯邦和州政府推廣使用電子課本,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節省紙張成本🤛。加州和得州——這兩個美國中小學課本市場最大的州🧝🏻‍♀️,在2009年就立法鼓勵使用電子學習資料。 

      就美國全國而言🔣,目前電子課本已占中小學課本市場約10%左右🍍。紙製課本還控製著美國的課本市場,但預計未來會發展很快。一些專家預言,在下一個10年,大多數美國大學生🦘、中小學生就會不用書本了,而開始在一個電子設備上讀課程材料了。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新聞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05-13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