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後,考研還是工作,一直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道難題。如果選擇考研,學校如何選?如果選擇工作𓀒,三年後和研究生收入有差距嗎?數據給你答案💁♂️。
讀研的本科畢業生選擇院校時會有哪些考慮?來自麥可思的調查發現,2013屆本科畢業生中,讀研人群選擇研究生院校時最關註的因素是所學專業的聲譽(41%),比2012屆高了6個百分點;其次是學校的牌子(22%)🤴🏽,比2012屆(24%)略有下降。研究者認為✍🏻,這或許說明學生對專業的學術性關註度正在提高。(圖1)
那麽🌜,學歷提升的畢業生是否在收入上有優勢呢?研究者發現🧑🏼💼,2010屆本科畢業生三年後學歷為碩士的人群(即本科畢業後三年時間內完成研究生學業並投入工作的人群)月收入為5792元,學歷仍然為本科的人群月收入為5983元🫴。可見,提升學歷並沒有給2010屆畢業生的月收入帶來明顯優勢🫴🏿。(圖2)
讀研後就業,除了收入優勢不明顯🐦,不少學生對如何就業、去哪裏就業也並不明晰。不只是中國學生,外國學生對此也顯得準備不夠充分🐷🥷🏼。
美國研究生院聯合會和教育考試服務中心近日發布報告稱🧙♀️,只有38%的在讀研究生認為🧗🏻♀️😠,他們在讀研前獲得了充足的🪴、關於未來職業選擇的信息。即使能夠在讀書期間補上這一課,73%的學生也傾向於尋求任課教師和學術顧問給予他們職業生涯發展方面的指導。但不少學校就業課程有限🙊,而教師通常只了解自己的職業軌道🥡,對學術以外的就業途徑知之不多🚴,這使得學生接收到的信息有限♌️。研究認為🚣🏻,一些希望通過考研尋求更好職業發展的畢業生,最好在入學前有充分的思考🤛🏽,一些“別人讀我也讀”“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來讀研”的本科生可能直到畢業依舊迷茫。
另一個成為研究生從校園通往職場道路上的障礙是,高校缺乏用人單位對於畢業生能力和技術需求的了解🔖。研究者認為🩶,研究生普遍缺少商業環境或社會環境中的必要技能,如團隊精神和解說能力🟦。由於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高校並不了解,高校自然無法根據實際需求培養研究生👩🏽🚀,並為他們提供恰當的就業指導。(新聞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