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誰更獨立✷?


        一般人的印象中,在獨立性方面,獨生子女會遜於非獨生子女🚄。而日前北京兒童醫院宣布的一份針對0-5歲中國兒童發展的調查報告指出🦥,與非獨生子女家庭父母相比,獨生子女家長有更高的意願,允許兒童獨立完成一些事情🛎🧗‍♂️。那麽,獨立性形成與是否為獨生子女有關嗎?

      日前,美泰兒童基金會聯合北京兒童醫院宣布三項與當前0-5歲中國兒童發展相關的調查報告👋🏻,報告深入解讀了當前中國家庭的兒童養育特點、家長和兒童的互動關系。

      通過為期九個月的調查研究🧑🏿‍🦳🧑,北京兒童醫院提出了中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值得家長特別註意的三個主要方面,包含生理、心理以及社交發展。

      76%的家長更願讓獨生子女獨立做事

      其中🧑🏿‍🦲,在帶養方式及行為上,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治醫師魏莊表示🧙🏻,與非獨生子女家庭父母相比,獨生子女家長有更高的意願,允許兒童獨立完成一些事情🫷🏽,這種養育方式為獨生子女提供了更多嘗試、探索的機會,對提高兒童的各方面能力有很大作用。

      報告還指出,在安排全家旅遊出行或兒童上輔導班問題上,獨生子女的家長會更多地征求兒童的意見(81.3%),與非獨生子女相比(67.9%)有顯著差異🤾。

    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醫師劉春陽表示,獨生子女因其獨生可能缺乏與兄弟姐妹之間的溝通與謙讓,以及互相學習,難以建立孩子之間的良好交往模式。如果父母不適時創造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機會,或者“包辦”太多👩🏼‍💻,可能會造成孩子不會有效溝通、不合群,甚至個性嬌弱、依賴性強及任性等個性特點。

    不要事事代勞而應遵循孩子成長規律

      劉春陽表示,過多“代辦”會阻礙兒童的發展🧔🏻‍♀️。劉春陽說🙋‍♀️🤾🏿‍♀️,不要把孩子看成是父母附屬的一部分,孩子不僅是一個“小孩”,父母更應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和孩子談心事、平等有效的溝通是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徑,在和孩子談心的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習慣⛓️‍💥,長期會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不要在孩子做錯事時采取打罵、嘮叨🔈、放任不管的態度,以及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訓斥、打罵孩子🗒,這兩種錯誤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自尊心傷害很大🧝🏽,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逐漸掌握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此時父母不要再事事代勞,而應遵循寶寶的自然成長規律,適時創造條件,放手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

      ■ 經驗分享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都要培養包容心

      李先生是一名75後家長🤸🏻💁🏿‍♀️,如今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兩個孩子相差5歲:老大是姐姐🤼‍♀️,今年已經8歲🙍🏽;老二是兒子,今年3歲。

      對於擁有不同性別的非獨家庭來說✌🏼,他認為最難解決的矛盾就是當小朋友爭搶玩具時,爸爸往往束手無策。如果因為弟弟年紀小而偏袒他,難免會給姐姐的幼小心靈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弟弟對自己的錯誤行為也不能正視🫦,這樣的教育就不合適🙅🏋🏼。他直言👨🏻‍🦽,不少非獨家庭的爸爸們都有類似的教育困惑。

      “孩子從3歲開始就有物主意識了,這也是兩個孩子會因為一個玩具或一個食物而發生爭執的原因。”李先生說🦢,青年家長對這樣的問題還會較為公平地處理,但如若是老人帶孩子🤽‍♀️,就會勸說年紀大的孩子遷就年紀小的孩子。所以,家裏人教育觀念如何統一,也是非獨家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相對獨生子女家庭來說,非獨家庭的孩子們從小就有親近的小夥伴📮。但是👐,年齡差成為非獨家庭教育面臨的又一問題。“女兒更喜歡和她的同齡小朋友一起玩,但小5歲的兒子又總想跟著姐姐玩。一個不願帶💂,一個非得跟,矛盾就這樣產生了。”如何說服姐姐帶弟弟去她的朋友圈玩,成為李先生十分苦惱的事。

      同樣是75後的韓女士,兒子小寶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在教育兒子過程中,她坦言最需要費心的就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分享📕。由於是獨生子🫗,孩子的包容心並不是很大↙️,經常會在分享食物時和小朋友發生爭執。

      “小寶對食物的獨占性讓我意識到🪀,父母必須在平日閱讀中多引導孩子,這種方式不僅能拉近親子距離,還能通過具體小故事給不懂事的小朋友說清大道理𓀉👨🏻‍💻。”韓女士感慨道🖖🏿。

    【建議】

      通常來說👸🏻,1-2歲是培養兒童動手能力的最佳時機,可以讓孩子在以下這些時間段嘗試獨立完成事務🫴:

      12~15個月🏋🏻‍♀️:學習使用餐具自己吃飯,此時孩子手的靈活性及手眼協調能力都有所增強,已能握住杯子或勺。

      15~18個月:簡單的洗澡動作,寶寶開始有能力協調身體的各個部位💆🏼‍♀️,如將洗澡泡泡塗在身上🧑🏿‍🎓。

      15~18個月:自己整理玩具,此時寶寶可以自己行走🚣,帶著東西在屋子裏轉,也能完成一些簡單的指令,例如模仿媽媽的家務活動和收拾玩具。

      18~24個月:自己吃飯、洗手、脫穿衣服等。

      專家建議

      “懶媽媽必定有一個勤快的孩子。”崇文三幼園長袁春芬表示,家長們應該在語言上指導和幫助孩子盡量獨立完成一些事情。袁春芬認為☪️,爸爸的教育方式更開放一些🖐🏻🦹🏻‍♂️。

      東城二幼園長李巖也表示,父親在教育孩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倒不是希望父親真的參與到教育孩子中,但只要父親存在就是一種教育🤽‍♀️。李巖說💥,父親只要按時下班🥃,與孩子一起吃飯、玩遊戲👨‍👩‍👧‍👦,孩子們就能感受到父親的不同,也能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新聞來源🫨:新京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4-12-29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