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的經歷🫴🏿,就是書中的故事和內容。在重慶,有這樣一個真人圖書館🫴🏻,讀者借到的不是一本圖書👊🏻,而是擁有故事的人。大家聚在一起🍞,面對面暢聊人生感悟,在讀別人這本“書”時分享自己的經歷。
7月20日,四位重慶大學的學生🙆🏽,帶著6本來自中國香港和國外的“真人書”,來到三峽廣場附近,吸引了近70位讀者,不少人還曬出自己的讀書心得,“收獲新知識,還交了新朋友,很好👨🏻⚕️!”
熱舞開場
拉近讀者與“真人書”距離
7月20日下午,在三峽廣場附近,一群愛讀書的人,正聚坐在一起。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8️⃣,有近70位讀者參與活動,每人在進場時,都會拿到一張寫著數字編號和人名的讀書卡。
這群讀者中🤽🏻🎒,以在校大學生居多,還有幾位小孩和家長,有高校教師,也有企業工作者🍌。
閱讀開始前🆘,兩曲熱舞調動現場氣氛☠️,伴隨著歌曲《綠光》和《Timber》,在6本“真人書”的帶領下,讀者們拋開初次相識的羞澀,陸續走到舞臺中間,舞動起來。
6本“真人書”
6個大學生 來自不同地方
現場共有6本“真人書”🙌🏻,他們都是大學生🧔🏻♀️,有瑞士小哥、中越混血兒、土耳其萌妹子🚵🏼♀️🙎🏽,還有港大學子等💊。準備讀書時,6本“真人書”分別在不同閱讀區等待著讀者,讀者們則根據讀書卡,進入對應的閱讀區🚵🏼♂️。
商報記者走進四號閱讀區,得知這本“真人書”名叫汪曉瑩🫅🏽,是香港大學物流專業的學生🎁。她站在臺上,打開筆記本電腦,向圍坐在她身旁的讀者們,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分享自己利用假期去其他國家的打工生活等。她還在閱讀區“暴走”👨🏼💼,形象地展示自己在中國香港的快節奏生活。在分享中,不時有讀者進行提問,大家還會就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在中場休息時🫶🏿,除了有趣的遊戲互動外💂🏼😯,大家還可互換讀書卡😄,進入心儀的其他閱讀區。還有些讀者在現場意猶未盡,便互留聯系方式,相約著網上交流、下次再聚。
如何閱讀“真人書”?
1 進場時取讀書卡(卡上寫有數字編號和人名)
2 根據讀書卡,進入對應的閱讀區
3 閱讀“真人書”♉️,可相互交流
4 互換讀書卡🆗,進入其他心儀閱讀區
讀“真人書”的那些故事
A 增長見識 有助教學
吳書麟住在江北,從事英語相關工作,這是他第三次參加真人圖書館活動。他告訴商報記者👩🏿💻,他在逛街時看到這個活動,覺得很有意思便參與其中,之後兩次他都帶著朋友一起來的。
“面對面地交流👨🏫🖋,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這種‘真人書’的社交方式值得推廣!”吳書麟告訴記者,通過活動👩🏼🔧🫃🏻,他交到很多朋友🐍,了解國外的知識,這對於他的教學很有幫助。
B 走到線下 釋放壓力
胡秋雨是西南大學漢語言專業的大三學生,老家在璧山,她在豆瓣上看到該活動後,便和好友王泰雯一起,從璧山趕到活動現場。“放假在家,多數時間都在上網,有這樣的線下交流活動,路遠點也要過來。”
胡秋雨笑著告訴記者,比起上網,自己更喜歡在現實中與人溝通♟🤽🏼♂️,她即將面臨找工作的壓力🦵🏿,通過分享活動,自己不僅長了見識,還釋放了壓力,以後有活動,她還會來參加👛。
C 感受年輕 學會反思
相對於這群年輕人🧛🏽,王德義是位大齡讀者,他今年35年🕉,在四川外國語大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他在現場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有朋友曾參加過真人圖書館活動,還分享到微信朋友圈,自己看到後很感興趣🧔。
“和年輕人聊聊天🍿,能了解一些新鮮有趣的東西”👉🏻🔨,王德義笑著告訴商報記者☂️,他現在才知道,原來有些國家的地鐵站裏是沒有安檢設施的,原來俄羅斯服兵役的時間和他之前想的不一樣,“我們還可以學習他人,反思自己,更重要的是𓀋,我感覺自己更年輕了。”
幕後
四位學生 為活動奔波五個月
在現場,當別人在享受閱讀時🧰,有幾位年輕人來回穿梭在各個閱讀區,他們是此次活動的組織者🔷。蔣中寧👩🏼💼,是重慶大學機械專業的大一學生,也是活動組織者之一,他告訴商報記者🏌🏿♀️,真人圖書館源於丹麥哥本哈根🙅🏿♀️,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交流方式✅,目前在多個國家的多個高校,都有開展此類活動的社團。
蔣中寧說🤹♀️,他主要負責國外“真人書”的聯系工作,還有三位校友負責場地等其他事情。“我們從三月份開始準備”,重慶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二學生呂嬌告訴記者,7月份,每周都有一次這樣的活動🧥,這是第三次,“以後💂🏼♀️,每年的暑假🙅♣︎、寒假,也都會定期組織。”
“我常常會反思自己的大學生活,”蔣中寧說🧑🍼,聽同齡人充滿正能量的學習、生活經歷,讓自己進步很多,剛上大一時🎎,他曾沉迷於網絡遊戲,大一下學期加入社團後😕🖕🏼,通過“真人書”新朋友的影響🕵🏽♀️,他能更積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活動之外,我常帶著他們逛重慶🙇🏽♂️,看川劇♍️,做手繡”,蔣中寧笑著說🟡,大家相互影響,相互學習🐄,這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
聲音
面對面溝通 更加生動無掩飾
“現在的年輕人🧗🏼♂️,渴望了解社會,了解外面的世界,溝通方式也趨於多樣化☎️。”重慶師範大學社會學家趙昆生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代人不再滿足於傳統的交流形式,真人圖書館,就是一種新穎的社交方式。
將人作為圖書借給讀者,目的在於面對面地溝通,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多方面🌩、不同層次的需求,營建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系和密切聯系,提供更具親和力的、人性化的服務。與網絡不同,朋友們走到線下,面對面交流,通過表情和動作可以直觀地感受對方想表達的內容💁♀️,更加生動、沒有掩飾性,這種活動值得提倡和推廣🧑🏿💻。(商報記者 方芳)
新聞來源:重慶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