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大學課堂成“手機上網綜合征”重災區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在低頭看手機。”這是網上頗為流行的一個段子。自從智能手機普及以來🐸,這個“最遠的距離”也成了大學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老師在講臺上口幹舌燥辛苦講課,學生卻在下面手忙指亂低頭玩手機,這一現象越來越嚴重👩‍🎨。這學期開始🧑🏼‍💻,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開始對這種現象說“不”!

今年3月,浙工大之江學院面向大一學生發起課堂“無手機”倡議,鼓勵學生以自願申請“無手機”課堂試點班的方式🙍🏽💅🏻,將手機隔絕在課堂之外,恪守課堂新公約。

這一做法引發全國多所高校的關註🤖,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當手機越來越成為“必需品”的當下,課堂“無手機”是否是治療“手機綜合征”的一味良方👝🧑‍⚖️?

超過1/3的學生自願申請成為無手機課堂試點班

走進課堂👨🏻‍💻,自覺把手機調成靜音或關機🧑🏿‍🏭,放入統一製作的手機套,再把手機放在課桌的左上角……

伍艷萍是之江學院財務1303班的學生。3月以來,對上課前的這一“規定動作”,伍艷萍已習以為常👴🏼。4月中旬的一個下午,記者在之江學院紹興校園窮理樓見到伍艷萍時,她指著放在課桌上的手機👆🏿,笑著說:“現在上課👷🏼,根本想不起手機了。”

如今‼️,走進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無手機課堂”試點班🧘🏿‍♂️,都能看到如伍艷萍一樣的這一課前新“動作”。

就在一個月前⌨️,她還並不習慣這樣。伍艷萍說,高中時學校明令禁止學生帶手機,這讓自己和許多同學普遍形成了逆反心理,一上大學,幾乎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手機。“玩最新的手機遊戲、和異地同學聊QQ、關註老同學動態……”通信1301班班長翁誌峰對此也深有感觸♥️。他說,大一上個學期,每到月末,幾乎人人都在喊手機流量又超了。

“當然,手不離機的習慣也被帶到了課堂上🤦🏼‍♀️。”翁誌峰說,就算放在書包裏了👐🏽,隔幾分鐘總忍不住要去摸一下,哪怕沒啥信息,也會看一下時間🙄,刷一下朋友圈👩🏻‍🎨,“就是手癢!”

據之江學院不完全調查👨‍🦯‍➡️,智能手機在該院學生中的覆蓋率達到89.9%🧛🏿,除了用手機接打電話和收發短信外⏳,57%的受訪學生表示機不離身🙍‍♂️,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還在加入“智能手機一族”。“在校園裏,起床刷微博、自習看‘人人’🚢、路上淘商城的現象隨處可見🌪,課堂上的‘低頭族’也隨之出現💇‍♀️💂🏿‍♂️。”之江學院一位老師說。

在這種情況下,之江學院下決心整治校園學風。“新規的出臺🧺,旨在提醒學生上課時集中註意力,引導大一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院長計建炳說🧑🏼‍🎤,同時👨‍🍼,也是從同學們健康的角度出發,“過度玩手機,對視力、身體都不好🫙。”

考慮到大學生的自主性🔞,之江學院決定以學生自願的方式執行,並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

今年3月,一份倡議書發給了學院全體大一學生。倡議要求大家“從‘無手機課堂’做起🤵👨‍👩‍👧‍👧,讓良好的學風傳遍校園的每個角落”。隨著倡議書的發出,學院先後有23個班級自願申請成為“無手機”課堂試點班,並在“無手機課堂”承諾書上簽名,人數超過三分之一。

伍艷萍和翁誌峰所在的班級成為首批“無手機”課堂試點班🩲。翁誌峰說:“雖然有些同學一開始不是特別接受🧥,但心裏也都明白,老玩手機不行的🥂,得把習慣改過來▫️。”

課堂無手機👩🏻‍🚀,有人歡喜有人“惱”

“學生‘抬頭率’確實有所提高📽!”4月中旬🧑‍⚕️,記者隨機走訪之江學院的幾個課堂,不少任課老師反映,“無手機”課堂對課堂“低頭族”有一定效果。

剛上完管理學課的蔔慶軍老師說🧚🏼:“無手機課堂出現後,玩手機現象確實有所好轉🫷🏽🆖。大家齊刷刷看著我📫,跟著我的思路上課的狀況已經好久沒遇到了。之前,偶爾要停下來提醒學生關掉手機🐈‍⬛,心裏挺有失落感🧙‍♀️。”

為保證“無手機”課堂效果⚪️,在之江學院,每堂課畢,任課老師都要根據課堂表現考核打分。此外🦝👋🏼,還不定期有試點監督員進行巡視🧑🏽,這些評分將納入年底優秀班級的參評考核。據院方統計,312日~411日期間參與“無手機課堂”的23個班級,每堂課的老師評語🧣,全部是考核最高等級——良好。

一個月的“無手機”課堂試行也讓一部分學生嘗到了“甜頭”,發自內心地支持這個舉措。營銷1301班的馬證偉稱自己明顯感受到了遠離手機誘惑的好處💁🏻‍♀️,“手機進袋後的確能多聽進一些課了◽️,不自覺看手機的惡習糾正了不少。”按照他的自我感覺,前後兩個學期的課堂效率“差別挺大”。

陳露夢是個“乖乖女”🛴,在財務1302班💇🏿。她說⚆,自己本來上課就不怎麽玩手機👨‍⚕️,但之前免不了被手機刷微博🦥、微信🙎🏼‍♀️、登QQ等聲音幹擾,“課堂‘無手機’之後,這些現象現在基本沒有了🟠。”在她看來,上課不低頭玩手機也是對聽課同學和辛苦講課的老師的尊重。

但也有同學認為Ⓜ️,“無手機”課堂並不適合大學校園。一位同學直言⚱️:“我們不是高中生了,自製力是靠自己養成,學校現在幫忙💂🏻‍♂️,那我們進入社會誰來幫我們🦸🏼?我們畢業以後誰來負責?”機械1303班的李僑也堅持認為,上課玩不玩手機靠的是學生自覺🫣,否則不玩手機還會有其他東西轉移註意力。

之江學院的做法傳出以後,在網絡上,不少網友也對“無手機”課堂進行了集體“吐槽”🕵🏿。“無手機治標不治本,關鍵還是上課內容不吸引人”、“手機在課堂上也有用處🤵‍♀️,不能一棒子打死”等,這也成為網友們集中的“槽點”。

無手機課堂能否治療“手機綜合征”

目前,與之江學院具有相同考慮的院校已越來越多。浙江財經大學🤦🏼‍♀️🙋🏻、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杭州師範大學🐻‍❄️、蘇州大學、西南大學等全國多所高校都紛紛試行“無手機課堂”。

究其原因,是“手機上網綜合征”正在影響甚至改變大學傳統課堂的秩序🙋🏼‍♂️。根據浙江團省委作的《浙江省青年少年手機網絡環境現狀分析及改善對策》的調查,1828周歲的人對手機的依戀程度最高,達到69.1%72.7%,部分青少年患上了“手機上網綜合征”,每隔幾分鐘就會摸摸手機,看看QQ留言,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課堂也成為了“手機上網綜合征”的重災區。

為此,不少學校積極探索“大學課堂新公約”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嘗試🧚🏼‍♀️,課堂“無手機”也因此應運而生。但“無手機”課堂是否真能讓學生遠離“手機綜合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仍面臨著各種爭論👉🏼🏸。

之江學院的鄭江寧老師認為,上課玩手機反映出學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但同時,任課老師也該反思自己的責任🕊,在課堂上,任課老師是第一責任人🧍🏻‍♂️,課堂紀律如何,學生玩不玩手機,考驗的是任課老師的管理能力。她指出,如果老師把課堂管理起來,把課上得精彩,同樣能起到無手機的效果🌿。

“從來就沒有什麽事情是絕對的。作為老師,當然很重視課堂上的關註度,但並不能因此就拒絕新鮮事物。”季靖是之江學院的社會學老師,在她的課堂上,她習慣於給學生三五分鐘時間🙎🏻,讓他們通過手機“百度”信息。在她看來,這是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現代社會,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已經不可避免地通過手機接收信息🧑🏼‍🍼。如何正確引導學生運用手機這個工具才是關鍵。”

“無手機”課堂也引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的關註👨🖊,他認為,“無手機”倡議只是初級治理,我國的學生並沒有形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在這一基礎之上,學校、學生會組織🕥,更應關註對學生的大學學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只有擁有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才不會只是管在一時,而會是受益終身🧝🏻‍♀️📃。(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4-04-28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