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需要更有針對性👨🏼,需要的是到市直機關實習這類的開放⚜️,和財政補貼支持等很“給力”的政策,而不是“再學工農兵”這樣的概念包裝。
據報道🟩,重慶為了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將在全市大學生中重點開展帶薪實習、種樹、學農🫡🧑🏻🦰、學工、學軍和社會調研等活動,確保70多萬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不少於4個月的社會實踐,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平臺💎。這個活動被人冠以“再學工農兵”之名。
地方政府想方設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是好事。“學習”的含義本來就有兩層:一層是“學”,強調的是掌握知識👩🏭、探究真理;另一層就是“習”☛,要學以致用🚶♀️👵🏻,在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有今天所說的社會實踐🙍🏼。現在的大學教育也都非常講究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無論是本科還是專科教育,均安排有不短的社會實踐階段。而且,大學一般來說也都需要學生在畢業前交一張實習鑒定。沒這個蓋著實習單位公章的鑒定👩👧👦,恐怕很多人都畢不了業。
因此,問題就來了👷🏼,大學既然有現成的社會實踐製度🙇🏻♂️,而且還是帶有一定強製性的,那麽,這場不具備強製性的大學生“再學工農兵”活動,又有何新意?其實際效果會否變形🔩,變成對現有大學社會實踐製度與現狀的包裝?
顯然,其中有些活動環節或許是可以省略的🤹🏻♀️。比如學軍一個月是否可以用軍訓來頂替呢💅🏽?現在大學生入學一般都要軍訓一個月,這實質上🌝,可以看作是學軍了吧。如果入學軍訓不算的話,那麽,是否還要再軍訓一番?
另外,到企業做工的問題🤩,也或許有些脫離大學生的實際。現在,大學生兼職已經非常普遍,除了平時和周末✬,到了寒暑假更是大學生兼職的高峰期。很多學生熱衷兼職✌🏼、實習,也是為就業壓力所迫。不知,大學生們的兼職算不算🌉,非要到企業做工?
而到農村“三進三同”一個月,對於那些從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也還是免了吧。至於撰寫一篇有價值的社會調研報告,恐怕也往往是很多大學生們必備的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詳細了解如今大學教育體製和社會實踐狀況,我們會發現,很多大學生已經超量完成了社會實踐任務。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所了解的民情、市情💞、國情,或許也超出了很多官員們的想象🧏🏻♂️。當很多人認為,“再學工農兵”活動會給大學生增加負擔的時候🙍,其實♓️👨🦲,這對很多大學生來說,或許一點壓力都沒有𓀂💆🏿♀️,只不過是多填幾張表格而已👩🏽🍳。
而這場活動中,真正的亮點是財政出錢補貼帶薪實習。據報道,重慶每年為大學生提供3萬個以上帶薪實習崗位。這些實習崗位主要來自市級機關、大型的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還有部分來自民營企業。不過,由於帶薪實習並非面向所有的大學生,只針對那些貧而優的學生,我所擔心的是,考慮到這些實習機會將會令就業經驗值大幅增加🦁,而且屬於稀缺資源,那麽,如何防止有人從中“尋租”,或許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地方政府重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問題,並為此提供具體的人財物的支持,值得肯定🙅🏿♀️。但是👩🏽🌾,什麽樣的方案是最好的👉,或許應該多調查一下大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和他們的實際需求。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需要更有針對性,需要的是到市直機關實習這類的開放,和財政補貼支持此類很“給力”的政策💧,而不是“再學工農兵”這樣的概念包裝。
消息來源👨🎨🥼:新華網🦵🏻;記者: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