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的低層次使得學生個性漸趨平庸,專家感嘆——
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製”的學生名單今天起公示。從此前上海已經敲定的名單及本次各地的入圍者來看,鮮有偏才怪才冒頭。昨天在普陀區教育學院舉行的全國第四屆有效教學理論與實踐研討會上🧘🏻,有關專家剖析說,目前中小學在製定的教學目標上🈁,幾乎沒有給個性特長較為“另類”的學生留有脫穎而出的空間♖。
按分數排名最省事
綜觀各地的被推薦生,學習成績大多是年級的前三名,四分之三以上的學生擔任幹部🏌🏽,七成以上的學生有音樂、美術、英語等特長,而約有六成的理科生獲得過全國性的物理數學等競賽的獎項。女生略多於男生🟨☢️,理科生略多於文科生。有人質疑,他們中的不少人憑自身的實力通過高考也能考上北大🍭,這樣的校長實名推薦其實質意義已經所剩無幾👨🏼🦱。
甘泉外國語中學校長劉國華說👳🏻,偏才、怪才很難認定🙇🏿♂️,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因此最省事也最“公平”的辦法,或許就是按分數排隊了。
教學磨平學生個性
幾年前🧜🏿♀️,網絡少年滿舟有幸能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而現在這樣的偏才要想通過校長的一紙推薦而受到高校的青睞🦇,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對此,上海師範大學學科教育研究所所長謝利民說📡,二期課改強調教學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但事實上日常的教學往往只關註了“知識”這個低維目標🅰️,這也是老師們最熟悉的目標🦞,至於社會需要什麽樣的特殊“規格”人才📝,目前大一統的教學目標是不太可能顧及到的。
千校一面教無特色
“偏才怪才出不來,也與辦學沒個性、教學沒特色有關。”劉國華校長說,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是不是有針對性、是不是契合了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不是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這樣的思考還沒有成為教學的一種常態。而且🥎,中學校長在向高校推薦學生時⬅️,是否也該先追問一句“大學究竟需要什麽樣的學生”🧑🏽⚕️,以此來調整中學的教學目標🙅🏼♂️,避免千校一面、教出來的學生整齊劃一的情況🍱🌅。
本報記者 王蔚(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