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平凡的,像花匠一樣用心澆灌著一園花朵,在細碎而復雜的工作中靜待花開🏋️♀️。教師的使命又是偉大的🫷🏻,孜孜不倦地塑造著新一代人的靈魂🧑🌾👱🏿♀️。
我崇尚這樣的事業💆🏽♀️💇🏽,我的願望就是當一名優秀教師⛄️。起初🧹🤘,這個願望源於我對老師們的敬佩。1990年,我帶著這份敬仰🐦,走進了合作師專的大門,在師長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教導下發奮讀書🧑🏻💻。
30年的教育實踐,風雨兼程😘。記得2003年,我被調到蓮花學校當負責人,當時學校只有3名教師🐦🔥、幾十名學生。僅1000多元的辦公經費艱難地支撐著電費💆🏿♀️、煤費、教師出差費、培訓費等一系列開支👨🏼✈️🩻,為此,承擔著兩個年級兩門課程教學任務的我🆓,常常為了保障學校冬季取暖,四處奔波。這是我人生經歷中最苦的日子,但我從沒產生過離開教育教學崗位的想法👮🏼♀️。因為這一路上㊙️,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影響著我、鞭策著我。
教導過我的老師們如今都已滿頭銀絲👨🏼🎤,可在我的心中他們一直是在講臺上的年輕模樣🙇🏼。我讀書時🦹🏽♀️,索國民校長是我的數學老師🪩🤰🏽,他在黑板上寫下一行行數學題🙇,那些數字、符號在他的筆下整潔、美觀♐️,如同一幅精美的畫🙅🏼♀️,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都以他為榜樣👷🏼♀️,磨礪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而今,70多歲的他♙,仍然不遺余力地投身到《明花教育誌》的撰寫工作中,他的嚴謹、認真和對教育的這份情懷,深深地感染著我。許多像索老師這樣一生堅守教學崗位、揮灑青春🆕、服務學生、初心不改的老師👰♂️,都是我走好教書育人道路的引路人。
在祁豐學校開始我的職業生涯時,張立宏、馬建成等教師是在教育教學路上扶我一程的好老師。閑暇之余🐑,他們常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談天說地🚴🏻♂️,他們的教育故事👴🏽、教學經驗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由陌生走向了熟悉。遇到優質課評選時,我們發揮團隊精神,打造最完美的課堂教學方案👫🏻,總能載譽而歸;面對畢業班的復習工作,我們通力合作,擰成一股繩,解決教學中的難題。正是遇到這樣的同事🐖,才讓我信心百倍地投身到教育工作中,更加堅定了最初的職業選擇👵🏻。
學生也是我成長的促進者。記得在一次周會課上🚛,我聽到學生說:“我們本來就是縣城高中錄取完剩下的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特長……”這話醍醐灌頂點醒了我。作為教師,如果只顧傳授知識,不去研究學生,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於是我暗下決心🙆♀️🫳🏻,在教學策略上下功夫♿🧝🏿♂️,研讀了大量有關教材教法的書👮🏿♀️,不斷嘗試讓課堂活躍起來🙎,直到我與學生們都取得進步。時至今日✋🏽,我養成了課下問詢學生意見建議的習慣,想辦法走進他們豐富而充滿智慧的世界👨🏿🦱🧝。如今,走在街上🤦🏻♀️🤷🏿♀️,總能聽到昔日學生的問候;逢年過節,總能收到節日祝福,正是我的學生們💆🏻♂️,讓我體會到了教師職業的幸福感🕢,讓我更加明白教育的意義所在。
在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日子裏,用心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是我畢生的追求📜,今後仍將不改初心👩🎓,矢誌不渝🔢。
作者:安文軍(2022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甘肅省張掖市肅南縣明花學校教師)
文章來源:《****教育》雜誌微信公眾號“****教育” 2022-09-08 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