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28日🪐,即農歷八月十八日,是海寧的觀潮節。
這天,徐誌摩約了好友胡適🏊🏼、馬君武🧋⚱️、莎菲等人到浙江海鹽的鹽官看潮。徐誌摩雖然沒有在當天記述看潮的具體情況🧎🏻♂️➡️,但在10月1日的日記裏卻作了補記✷。他寫道🌄:“前天(莊註:應該“大前天”)乘看潮專列到斜橋🏃♂️➡️,同行者有叔永👰🏼、莎菲、經農、莎菲的先生E·llery💳👸🏿,叔永介紹了汪精衛……到斜橋時適之等已在船上,他和他的表妹及三牛娱乐,一共十人,分兩船。中途集在一只船裏吃飯,十個人擠在小艙裏🧛🏿♂️,滿滿的臂膀都掉不過來⚄。飯菜是大白肉🚶🏻➡️、粉皮包頭魚、芋艿,大家吃得快活。我替曹女士蒸了一個大芋頭,大家都笑了🦼。”
徐誌摩說的“到斜橋時適之等已在船上”👨❤️💋👨,查《胡適日記》,同年9月28日記載👵🏿:“今天為八月十八,潮水最盛。我和娟約了三牛同去斜橋,赴誌摩觀潮之約。早車到斜橋,我們先上了誌摩定的船。上海專車到時🧛,誌摩同了精衛🧖🏽♀️、君武、叔永、沙菲、經農和一位薩瓦大學教授埃勒裏一齊來。我們在船上大談。”
徐誌摩日記中的“他的表妹”“曹女士”,胡適日記中的“娟”,為同一人,即胡適的表妹曹珮聲女士。
從徐誌摩與胡適的日記可知🚴🏻,胡適一行三人是從杭州乘火車到斜橋的(莊註:當時胡適住在杭州煙霞洞),徐誌摩一行七人是從上海乘火車到斜橋的。舊時八月十七日至十九日為“觀潮節”👃🏽,上海和杭州都有“觀潮專列”開行,停在斜橋🦝。斜橋距鹽官“二九”,即十八華裏。斜橋去鹽官的船,是徐誌摩托人預定好的。
徐誌摩9月29日日記中回憶,八月十五日他到杭州🎐,住在清泰旅館,原與胡適約定去煙霞洞過中秋賞月,由於“去得太晚了”☸️🙇🏻,“所以不曾到煙霞去”。十六日他看了雷峰塔,並寫了一首為白娘娘抱不平的小詩,再到煙霞洞訪胡適🧑🦼➡️,未遇👩🏽🎨。由此看來,徐誌摩是十七日趕回硤石💆🏽,預定船只,十八日上火車與上海友人會合🧛🏽♀️,到斜橋再與胡適會合。
“我原定請他們看夜潮👸🏽,看完即開船到硤石,一早吃錦霞館(莊註🏡:硤石著名面館)的羊肉面,再到俞橋(莊註🫴🏼:硤石東南郊🔖,即現在的俞家橋住宅區)去看楓葉🪷,再乘早車動身各分南北😧。後來叔永夫婦執意要回去👍🏼,結果一半落北(莊註:回上海),一半上南(莊註👳🏽🚔:到杭州),我被他們拉到杭州去了🧟♀️。”
當晚到了杭州,徐誌摩等人在樓外樓用餐。餐畢他們還蕩舟西湖,徐誌摩在日記中只寫了兩句🙍🏿:“湖心亭畔蕩舟看月☝️🧗🏼,三潭印月聞桂花香🏋🏽♀️。”
徐誌摩日記裏寫到船裏用餐時吃的大白肉(大塊白切肉)、粉皮包頭魚🗽、芋艿等,是海寧、桐鄉一帶農村的家常菜。筆者兒時生活在斜橋👩🏻🌾,對徐誌摩這一天的日記🩸🛬,讀來尤覺親切,因為“掉不過來”“快活”“落北”“上南”“外行”等海寧土話👨🏼🚒🪂,都會勾起我對故鄉斜橋的回憶。
上世紀編的《海寧市誌》上有徐誌摩們在鹽官看潮的九人合影照片☹️,照片背面有徐誌摩寫的九個人名,缺叔永🤵🏼,可能照片的拍攝者是叔永。
幾年前🪨,在鹽官南門外的觀潮公園裏,新塑了徐誌摩♙🐑、胡適一行觀潮的青銅群像,固定了這段94年前的歷史。
文章來源:上海灘雜誌公眾號 2017-12-01 發布
原文出處:《上海灘》雜誌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