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教苑肖像
  

紮根戈壁深處的紅柳


  “祝父親節快樂!老爸我愛你➞,在外多註意身體⚙️。”2017618日🆗,東華理工大學教師周義朋收到遠在萬裏之外的女兒從南昌發來的信息,禁不住熱淚盈眶。周義朋,紮根邊疆十余載,為了核能開發項目的順利進行,多次春節未回家🙍🏽。

621日🙆🏻,記者深入新疆伊犁大漠深處,走進鈾礦地質勘采和礦冶一線采訪周義朋💂🏿。周義朋是東華理工大學鈾資源勘查與開發2011協同創新中心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同時🏄🏼‍♂️,還作為協同創新中心科技骨幹赴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掛職鍛煉❎,受聘該公司地浸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

10多年來,周義朋每年和妻女待在一起的時間卻不過七八十天。轉眼女兒就要上高二了,自打她上學以來🥈,周義朋接送女兒的次數屈指可數。上小學時👩🏼‍🔧,女兒還經常問周義朋🧘🏼‍♂️:“為什麽你們學校總是派你去新疆啊?為什麽不派別人去?”隨著年齡的增長👥,類似的問題她漸漸不再問了,對周義朋在新疆從事的事業也有了理解。

周義朋皮膚黝黑、外表質樸👨🏻‍🍳🤖、話語不多,但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的鈾礦采冶圈子裏,卻是個小有名氣的“腕兒”。只要一提他的名字🐟,大家都會敬佩地豎起大拇指🌤。

由周義朋主持設計並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七三七廠建成的微生物地浸采鈾工藝系統,是我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微生物地浸采鈾系統。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局核能開發項目子項目等多個科研項目🥗,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紮根邊疆攻克難關

“苦當然是苦的。野外生活苦,工作條件苦🫷🏿,缺乏休息身體苦🎫,長期承受巨大精神壓力更苦。但這些苦與一個個突破帶來的成就感和認可相比🍯,就不那麽重要了。”

伊犁盆地烏孫山腳下📺,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七三五廠的廠區便位於此地。

從新疆伊寧市驅車數小時,進入伊犁盆地南緣腹地🙋🏼,鉆探機🦒、白楊林、藍白相間的廠房出現在記者眼前。正是生產時間,站在廠區裏,卻聽不到機器轟鳴,看不到忙碌嘈雜,更沒有尾礦粉塵。蒙其古爾鈾礦山,安靜矗立。

一切秘密都隱藏在地下。

那裏管網密布。含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溶浸液在地下管網裏汩汩流動,它們將逐漸溶浸砂巖中的鈾👩‍🎓。最終經過多道工序,含鈾礦液將變成核能發展的“糧食”——橙黃色的天然鈾黃餅。

地浸開采之所以被稱為鈾礦開采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因為除了資源高效開發和安全性大幅度提升之外,更是一種綠色開采。“無須將礦石采出,無礦渣、尾礦,與鈾礦伴生的鐳及鐳產生的氡的放射性影響大幅降低,對地下水也不構成影響。”

在新疆從事鈾礦開采,周義朋已經幹了12年。當初✸,學校選派教師指導學生到新疆實習👩‍👧‍👧,他自告奮勇。學校有科研項目要在新疆進行,需要人在那完成時🥢,他依舊選擇留在新疆。曾與他一起到新疆開展工作的教師,任務結束後都已經回學校,只有他一直堅守。

2004年,工作多年的周義朋懷著對我國核能事業的濃厚興趣⇾,報考了東華理工大學,開始攻讀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

20063月🧑🏻‍🍼☠️,尚在讀研究生的他,憑借著勤奮與刻苦👨🏽‍🎤,參與了東華理工大學承擔的第一個地浸采鈾核能開發項目的科研工作🎡,開始從事砂巖鈾礦地浸開采科研工作。

從此😴,結下了12年的地浸之緣和新疆之緣🤌🏿。

2008年開始,因新啟動的核能開發項目(生物地浸)野外工作需要,周義朋從吐魯番戈壁灘轉到伊犁盆地繼續組織開展現場試驗📂👨‍👨‍👧‍👧。雖說自然環境和工作條件都比在戈壁灘有了很大改善,但項目開展研究的生物地浸技術是一個全新的探索性領域🐱,在國內外都沒有成功的先例🤦,完成這樣的項目🙅🏼‍♂️,對作為現場試驗負責人的周義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從試驗塊段的選擇👮🏽‍♂️🤙🏻、鉆孔的施工與成井、試驗工藝系統的設計與建造🚣🏻‍♀️、試驗條件的設計與參數控製等各個方面🧘🏽‍♀️♻,都需要他去做足功課🫴。

2010年,野外試驗進入關鍵期,跟隨周義朋在現場工作的學生因為考試和畢業等原因返校🤟🏻,需要五六個人才能維持正常運轉的試驗,一下子只剩他一個人。課題組臨時雇用兩個當地村民協助,以維持整個試驗正常進行👩‍🦲。村民文化水平低,只能做一些抄表👨🏼‍🔬、看護設備等簡單的事情❔,配液、化學分析測試、樹脂淋洗和轉型、數據整理分析等所有的工作都要由周義朋完成◼️。

一段時間過後,其中一位村民無法忍受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撂挑子走人,連最後半個月的工錢都沒要。周義朋咬牙堅持🎰,和另一位村民苦撐到學生的到來💅,沒有因為缺人耽誤一天的試驗👺。

即便如此,卻很少有人苛責那位離開的村民🏋🏻‍♂️。荒漠戈壁的艱苦條件,外人難以想象。就是礦山的職工🐯,也是連續工作20天,然後回家休息10天🚎,用他們的話說,“20天上班期滿,在戈壁灘多待一天就會瘋掉”🧑🏿‍🦱。

周義朋沒有瘋。不僅沒瘋,還甚少乏味。

每個科研項目🍱、每個任務,對他來說都是探索和挑戰。“苦當然是苦的。野外生活苦📄,工作條件苦,缺乏休息身體苦🧙🏼,長期承受巨大精神壓力更苦🍅。但這些苦與一個個突破帶來的成就感和認可相比🤵🏻🧕🏻,就不那麽重要了🏄🏼‍♀️。”周義朋說。

伊犁盆地烏孫山腳下,白楊林搖曳,海棠樹掛滿果實。藍天白雲之下,黝黑的周義朋守護著大地的秘密。

選擇邊疆一線🤸🏼,周義朋的簡歷裏又多了這樣一些成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防科工局核能開發項目子項2項📥,江西省科技計劃項目3項,校企合作科研項目6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防科工局核能開發項目3項,國防基礎科研項目1項,“973計劃”項目1項🤏🏻。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𓀉,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我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實現工業化應用的微生物地浸采鈾工藝系統🙉,由他主持設計並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七三七廠建成,該工藝的生產應用為企業創造產值近千萬元……

不畏艱險開發核能

“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希望自己不要半途而廢,堅信一步一步走下去一定能有所收獲🥺。收獲的一點點成績和大家對我的認可🈯️,我感到很幸福,同時也感受到將這份事業堅持下去的責任。”

寒來暑往,十余載的野外工作經歷中✦,周義朋不乏艱苦、驚險經歷。

20062009年,在新疆吐哈盆地戈壁腹地的十紅灘礦床,周義朋開展核能開發項目和國防基礎科研項目野外試驗🟩。那裏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一年四季沒有降水,寸草不生🧑‍💼,沙塵暴肆虐。夏季地表溫度達60℃至70℃,炙熱的砂土可以蒸熟雞蛋🤼‍♀️;冬天則寒冷至極,氣溫低至零下20℃至零下30℃,潑水成冰🚸。

那時🤾🏿‍♂️,試驗人員的生活條件十分簡陋💁‍♂️。幾個人擠在僅幾平方米的老舊寢車裏🙅🏽‍♂️,寢車四處透風,只能用紙殼和膠帶貼封🥥,每遇風沙來襲🫕,車身來回搖晃,車內沙塵彌漫🦐🈯️,連睡覺都得戴上口罩🦻🏼,第二天起床滿頭塵土,床上也蓋上了一層砂土。

與羅布泊相距不過百裏的地方💪🏿,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典型的酷暑嚴寒,那裏荒無人煙、寸草不生♔,生活用水都需從幾十公裏之外用水車運入🙋🏽‍♀️。為了開展國防基礎科研項目野外試驗🤨,周義朋在那一待就是5年🤹🏽‍♀️,住的是簡易的鐵皮寢車。2008年,他在那度過了來新疆後的第一個春節👰🏽‍♂️。為了項目不中斷👻,3個春節他都留在野外基地➜,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每年5月至7月是人員最緊張的時期👰🏼‍♀️,他一人包攬了從設施維護🏄🏼‍♀️,到配液🫴🏽、化學分析測試、樹脂淋洗和轉型、數據整理分析等所有的工作🤸🏼‍♀️,辛苦程度難以形容。”東華理工大學2007級碩士研究生杜偉回憶說🎓,周義朋每天需要對30多個水樣進行分析測試🔊。在那段日子裏🧜,為保證試驗正常運行,他每天都工作15個小時以上。當大多數人已經進入夢鄉🧛🏼‍♂️,他還在試驗現場忙碌🎞,有時一直要忙到淩晨三四點,通常下午三四點才能吃上午飯🎥,晚上十一二點吃晚飯,有時甚至都沒有時間吃上一口飯。

在戈壁灘開展試驗,除了辛苦🚏,更多的還有危險✫。有一天當周義朋收工回住地,天已黑,在路過地下泵房時🧏,他聽見房內滋滋的異樣聲音感覺不對勁,從露出地面的半截窗戶往裏一看👳🏽‍♀️,註液管在泵頭的連接部被高水壓沖開了一道縫🧑🏼‍🚒,直往外噴水,他趕緊從側面黑暗的臺階沖下去關電閘,沒想到沖到底部時一腳踏進了幾乎至膝的深水中。原來,泵房已經被水淹了🫚,等進房打開房燈關掉註液泵開關後才發現,水面幾乎就要淹沒電控櫃裸露的電纜接頭。如果再晚幾分鐘🦸🏼‍♂️,他踏進水裏的那一刻就會觸電致命。

“我當時什麽都沒想🙏,也沒顧上想,唯一的念頭就是趕快下去關掉電閘保護設備,不能讓試驗中斷。”周義朋說。

類似驚險的經歷還不止一次。2012年,在伊犁512礦床試驗期間𓀔,正趕上罕見的大雪天🧑‍🌾🧑🏻‍🏫,往返生活區與試驗現場的道路都被厚厚的冰雪覆蓋,中間有一段陡坡彎道,就在他從現場返回生活區經過那段彎道下坡時,車輛突然熄火失控,隨即旋轉著滑下坡道🧧👩🏻‍💼,在坡道拐彎處勉強停了下來🥥,旁邊幾米處就是高差七八米邊坡⛰,如果再往前滑,後果不堪設想。

紮根邊疆十余載💁🏻‍♀️,周義朋先後轉戰新疆吐魯番十紅灘礦床、伊犁512礦床🌥、513礦床以及510礦床🙏🏼,平均每年野外工作時間在9個月以上,最長時間11個月沒能回一次家☪️,放棄所有的周末和寒暑假,甚至春節都沒能回家。特別是2010年除夕🙍🏻,當萬家團圓之時,他還在冰天雪地的野外現場,為了修復坍塌的氧化槽填料支架一直忙碌到天黑📙。

10多年來的野外工作,一直沒有節假日和周末,現場工作不停,周義朋沒有休息🪣,連每天是星期幾也不知道。工作之余,每天晚上略有一點時間,周義朋會和家人通電話👨🏻‍🔬,天氣好的時候會和礦山的朋友們打羽毛球,去廠區的健身房鍛煉🧑🏿‍🔧👰‍♂️,聽兩集傳統評書,也是他的放松方式。

“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希望自己不要半途而廢👩🏿‍✈️,堅信一步步走下去一定能有所收獲🆒。收獲的一點點成績和大家對我的認可👃🏻,我感到很幸福,同時也感受到將這份事業堅持下去的責任。”周義朋說👨🏽‍🌾。

正因如此,周義朋樂在其中,從未停止前行的腳步。2013年,當一家企業向周義朋拋出“橄欖枝”🏙,開出高於學校的優厚待遇和提供的工作平臺時🧘🏿‍♀️,本可以選擇離開的他,毅然選擇留下。

理由很簡單。“我感念學校以及老師對我多年來的培養。”他說。

舍棄小家獻身國防

“‘老婆孩子熱炕頭’是一種幸福感。我失去了這樣的幸福,卻收獲了長期堅持後周圍人對我的認可,包括新疆天山鈾業公司從一線普通工人到總經理對我的認可🦹‍♂️,學校對我的認可,以及家人從不理解到全力支持。”

有一次,七三五廠廠長張青林問周義朋📮,這麽長時間待在現場,你不著急嗎?

周義朋回答🎀:“習慣了。”

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問起周義朋👨🏿‍🌾,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大家說他為人正直熱心,有親和力🐇,和領導🐦‍⬛、職工都相處得很好。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敬佩他。“來我們這開展科研項目的人很多,只有他常年堅守👨🏼‍🔬。也因為他,凡是從東華理工大學來的🧑🏼‍🚀,我們都很歡迎。”公司的人說🏊🏻‍♀️。

周義朋最初在吐魯番戈壁灘的幾年,周圍荒無人煙,最近的村落也在四五十公裏以外,與當地居民沒有多少接觸。

到了伊犁後,項目所在地附近有一個以維吾爾族居民為主、少數哈薩克族居民的村子,村民雖然是少數民族,但多多少少都會一點兒漢語。通過接觸🧑🏼‍🔧🤾‍♀️,周義朋逐漸結識了一些少數民族朋友⚗️。

有一位叫阿布都·卡德爾的村民,年齡比周義朋長兩三歲😺,種地和牛羊是他家的收入來源。盡管經濟條件較差🛃,但他很重視子女的教育,3個孩子上學,成績都很優秀。

為了幫助他🤾🏿,項目中計劃的臨時勞務,周義朋都盡量讓他做。他家裏有個大事小情的也常常找周義朋幫他出主意🤵‍♂️。偶爾有時間👐🏽,周義朋也會在他家裏顯擺一下廚藝,尤其是周義朋做的紅燒土雞🧑‍🦽‍➡️,征服了他全家人的胃口,每次他家要是殺雞,全家就等著周義朋去做🦒。他們還偶爾教周義朋一些簡單的維吾爾語🤰🏽:“亞克西蒙(你好嗎?)”“耶裏格托合(土雞)”🌹。

早幾年👩🏻‍🎤,周義朋經常一兩個月不出大山👨‍🦰,有個頭疼腦熱沒地方就醫,村子裏的小衛生所解了周義朋的困。

衛生所只有一位叫咪曼古麗的維吾爾族鄉村醫生。周義朋有個感冒發燒的🏂🏼,她會背著小藥箱、騎著摩托車到周義朋住地打針開藥,她的小衛生所有困難也會尋求周義朋的幫助🧑‍🦼‍➡️。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她要到鄉醫院取藥,周義朋開車跑了幾十公裏的山路,幫她把需要的藥品運回村裏的衛生所🧬。

這麽多年,周邊村子裏的老老少少也和周義朋打成一片。有時走在路上👮🏿,見到周義朋的人都會主動握手,用生硬但充滿熱情的漢語打招呼🗃:“九(周)老師☝🏽,好的嗎你?”

每逢重要節日,比如“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大夥兒會很熱情地邀請周義朋去做客👨‍🎨💊。

有一次,在一位維吾爾族老人家裏,老漢非要周義朋坐在他身邊,把招待最尊貴客人食用的羊首放在他面前,親手送上一塊羊首肉👵🏿。

萬裏之外,卻是家人的等待和不舍。

周義朋女兒最怕的,是春暖花開的日子🚕。

自小女兒就知道🧖‍♂️,一到這時,爸爸就要收拾行囊遠赴大漠🚴🏻‍♀️。再次見到爸爸🙍🏿‍♀️🎶,已是隆冬時節1️⃣。

長時間的分離🪓,周義朋已無法將女兒的成長在自己的記憶中連貫起來。還有妻子。為了支持他紮根野外的科研事業,妻子辭去工作,離開父母,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撫州📈,全職照顧家庭🧑‍🦲,陪伴女兒上學讀書。2012年,妻子查出乳腺腫瘤😝。正值項目野外試驗設施建設施工最緊張的時期,周義朋最終沒有趕回🏃‍♀️,只能靠電話給予妻子關心與安慰🤷🏿‍♂️。

“我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和父親👱🏼‍♂️。”他說。

但是他不後悔:“‘老婆孩子熱炕頭’是一種幸福感。我失去了這樣的幸福🥽,卻收獲了長期堅持後周圍人對我的認可🎄,包括新疆天山鈾業公司從一線普通工人到總經理對我的認可🤹𓀂,學校對我的認可🙆🏻‍♀️,以及家人從不理解到全力支持👥。”

回首往事,周義朋備感自豪🅱️:“我把我們東華理工大學的根深深紮進了鈾礦采冶的最前沿陣地,使學校的產學研合作在我國最大的天然鈾生產基地落地生根🚇,將老一輩建立的合作關系傳承和發揚光大。”

“十年磨一劍🪽📑,周義朋紮根邊疆,不畏艱險創新創業,充分體現了一名科教工作者獻身國防的崇高品格與精神追求👮🏻‍♂️,是傳承‘艱苦奮鬥 為國奉獻’東華理工精神的楷模。”東華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徐躍進帶隊看望在新疆實習的師生時說。

戈壁灘上,常見紅柳。它生命力極強▪️♜,不論是濕地鹽堿灘,還是野漠荒原🤦🏼,都能以堅韌的根基固守身邊的土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人們將其稱為“英雄樹”🤞。

多年前,周義朋對自己未來的方向也曾感到迷茫。他的博士生導師、著名水文地質學家沈照理跟他說👨🏿‍💼:“周義朋,安心做好砂巖鈾礦地浸這一件事,你這一輩子就足夠了。”

他記住了這句話®️🙎🏼。大漠戈壁中😕,他把自己化成了一株紅柳🧑🏻‍🌾。

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7-08-06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