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湖南省桂陽縣給“感動桂陽十大人物”頒獎👰🏽。盤瓊玉名列十大人物之首,組委會給她的頒獎詞中寫道:“心中有愛🧎♀️➡️❕,教育最美!向您致敬,您是華山頂上那朵最美的映山紅。”
盤瓊玉是如何煉成“那朵最美的映山紅”的?正是映山紅滿山怒放時節🚵🏿♂️,記者一行采訪了盤瓊玉🚢。
盤瓊玉是桂陽走出的第一名瑤族大學生。1988年大學畢業後,她到深圳一家合資企業就業🧎🏻♂️,很快被提拔為待遇優厚的廠長助理。
可就在這時,盤瓊玉接到父親的電話,希望她回鄉從教:“家鄉千件事,育人數第一📷,瑤山學校太缺教師了。”
盤瓊玉的父親盤子福,是桂陽縣瑤族鄉出類拔萃的青年,17歲就當了村幹部👁🗨,後被選拔到鄉裏工作。1981年💆🏿💔,鄉中心小學缺教師,盤子福便向縣委申請從教🥷,他為此甚至放棄了擔任鄉長的機會🤖,堅守瑤山教育20多年,一直到2002年退休。
父親的言傳身教,讓盤瓊玉義無反顧🛌🏼。1990年8月🚃,她辭掉深圳的工作,回到了瑤山🤷🏽。
擦幹眼淚,踏上甘苦參半的從教之路
“我是懷揣著孩子們的未來、瑤山的未來上路的👨🦽➡️,心裏挺高興。但一到楊柳中學,心就慢慢變涼了。從深圳到這裏⚒🛳,反差太大了🚴🏼,不只是工作生活條件簡陋,學校裏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盤瓊玉對從教第一天的情形記憶猶新🪺。後來,還是父親幫她在鄉政府找了一個地方借住。當晚,盤瓊玉一個人躲在房間裏哭了,心裏五味陳雜!
盡管如此⛈,一走上講臺,一來到孩子們中間,盤瓊玉很快忘了煩惱💿🩳,與學生和同事打成一片,熱愛上了教書育人工作。
就這樣🧚♂️,盤瓊玉一幹就是27年。27年來,盤瓊玉有十多次可以出山的機會,她都咬牙放棄了Ⓜ️。有一次👩🦰,她甚至已經到山下的一所小學任教了☢️,但只幹了一年,她堅決要求回到華山鄉。她說🫸:“我這輩子離不開華山鄉🧝🏽。”
從教頭兩年,盤瓊玉在楊柳瑤族鄉中學做代課教師,當班主任兼教語文課。這個班語文成績很差♡,及格率一直在10%左右徘徊。盤瓊玉接手後🦾,僅一年時間,學生的成績直線上升,全班及格率達到95.5%,成為學校的奇跡🥀,令同事🤧、家長和社會嘖嘖稱贊𓀙🐀。
在盤瓊玉眼裏💻🧀,自己的做法並不神奇✒️🧔♂️,只是盡到了一個教師的職責🚵🏼♂️:“讓孩子快樂學習是最重要的,孩子快樂了🪩,喜歡學習了,就什麽都好辦了💃🏼。”
班上一個叫小唐的學生🦤🌽,原來從不交作業🧿,上課經常搗亂。無論教師怎麽勸誡🐳,他就是不喜歡讀書。盤瓊玉家訪後才得知,小唐年幼時母親離家出走,在家無人照管。難怪他整天穿著掉了扣子的舊衣服,大冬天還穿著涼鞋✥,手腳凍得又紅又腫。了解了這一切👩🎓,盤瓊玉流淚了,自責對小唐關心不夠。她把小唐領到自己的宿舍👧🏿,給他縫好衣服扣子,還買來了新的鞋襪和手套送給他🧔🏼♀️。面對貼心的關懷🦹♂️,小唐哭著說🧗🏿♀️:“盤老師,媽媽不要我了👮♂️,你比媽媽還親。”從此,小唐不僅變得愛學習,還成了盤瓊玉的小助手🤾🏼♀️。
像這樣的學生🧖🏽♂️,班上還有不少,他們都缺少父母的關愛。為此,盤瓊玉拿出自己的積蓄買了針線紐扣、毛巾、牙刷、筆和本等🏋🏿♀️。班裏學生都在學校住宿,生活中有什麽需要,盤瓊玉都能隨時關註到,經常以獎勵的方式把這些生活用品送給學生們👊🏻👷🏻♂️,讓他們在學校體驗到家的溫暖🙊。
為了激勵學生熱愛學習,盤瓊玉巧施妙招。當地瑤族有個傳統習俗叫“送懶節”,凡到這一天家家都要送懶迎勤。盤瓊玉就以送懶節為契機,設計召開了一次主題班會,請孩子們說說家裏過送懶節的情形🌨6️⃣,一起討論送懶節的來歷,然後趁熱打鐵,鼓勵大家在學習上千萬不能偷懶。班會的最後,盤瓊玉領著學生齊唱《送懶歌》,啟示學生拔掉思想上的“懶根”✅,實現精神上的富足。
故事還未完。班會課後,盤瓊玉又在班裏組織開展了“送懶故事月”活動,講述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的模範人物故事,尋找身邊的榜樣。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真正激發起學生們刻苦、上進的鬥誌✌🏽。
作為班主任,盤瓊玉認為,立德樹人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真實的實踐體驗進行自主教育,自己能辨別是非🤦🏿♂️。為此👮,教師要成為一個會創造故事、會講故事的人📂。
從編故事、講故事入手,盤瓊玉改革語文教學🚶♀️,創新班級管理。一個最直接的收獲是,多年來🪆,她的學生參加市縣朗讀、作文、講故事等比賽屢屢獲獎,更重要的是👷🏻♂️,學生因此快樂成長⁉️。
因地製宜,從“混合班”到“小班教育”
2016年,盤瓊玉在華山瑤族中心小學帶的班畢業了,23位畢業生全部升入初中𓀑,其中14人升入本地的塘市中學🪵。塘市中學教師反映,周邊十多所小學,華山瑤族中心小學畢業的學生學習好🚶🏻➡️、後勁大👃🏻,令他們驚奇和敬佩。這一年🚣🏼,盤瓊玉入選湖南省“最美鄉村教師”,華山瑤族中心小學也獲得縣裏的教育質量優秀單位獎。
這個班的孩子👩🏽🚀✸,盤瓊玉從一年級一直帶到六年級。2010年入校時👖,全班有54人🧘🏻♂️,是學校有史以來學生人數最多的一個班級🚗。
入校時54人,畢業時只有23人,這是怎麽回事?原來,當時鄉裏沒有幼兒園👰🏼,一些家長要外出打工,連三四歲的孩子都往學校送,班裏從3歲至7歲的孩子都有。
怎麽辦呢?起初,學校想辦一個幼兒班🥾,但又苦於沒有師資和教室🧑🏿🚀。同時😦👩💻,把這些低齡的孩子扔下不管,也於心不忍👩🚀🙏🏽。
面對山村教育無奈的現實💦,盤瓊玉和學校只好把這些孩子留下來,辦起了一個奇特的“混合班”🧛🏻♂️🗽。
這是盤瓊玉從未遇到的情況🦶🏼,艱難程度也超乎她的想象🕺🏼。一開始𓀌,小孩子在課堂上又哭又鬧,大小便經常弄臟衣褲,盤瓊玉就從自家找來衣褲給孩子們換上🧑🏿💻。頭兩個月,她都不知是怎麽熬過來的。
幾個月後,咬牙堅持的盤瓊玉逐漸摸索出一套管理混合班的辦法➙。她將班級的孩子分為三部分🙎🏻♀️:六七歲的大孩子在學習之余要做盤瓊玉的小助手✍️,照顧弟弟妹妹;四五歲的孩子作為學前班層次,實行遊戲化教學;3個最小的孩子由盤瓊玉自己照顧。盤瓊玉在班裏實行積分製管理🏭,鼓勵孩子們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樣一來,班級工作變得井然有序,盤瓊玉的工作負擔減輕了💁♀️,大孩子也在照顧小孩子的過程中培養了生活能力,變得更有愛心。
一年後𓀜🏄🏻♂️,大孩子們升入二年級👮🏿👮🏿♂️,小孩子們繼續留在一年級。就這樣,盤瓊玉創造的“混合班”管理,有效解決了山村教育的難題💮。
最後在盤瓊玉班裏順利畢業的23個孩子,都與她親如母子🍭☹️,成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每天傍晚🥅,盤瓊玉帶孩子們到野外散步,邊走邊談心,一路上充滿歡聲笑語。6年裏,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孩子們也用優異的表現作為對她的回報。
今年,盤瓊玉班裏只有9個學生🥱。“真正的小班化教育,可以用繡花的功夫搞好教育教學👩❤️💋👩。”她笑稱。
盡管只有9個學生,但盤瓊玉的課堂不乏精彩🧑🏻🦯➡️。這是五年級的一節語文課👨🦽➡️,學生們依次走上講臺,用多媒體展示自己的作業。這節課講的是課文《紅蝦》,學生們欣賞梵高的畫作𓀓🌗,圍繞梵高短暫而精彩的人生展開討論,紛紛各抒己見。盤瓊玉不時對學生的觀點提出贊賞✋🏻,適時進行畫龍點睛的引導。
盤瓊玉很註重與學生的交流,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本子🛍,有什麽意見建議、批評表揚或感悟都會寫在上面。學生們的所思所想也寫在上面🦻。盤瓊玉每月與每個孩子的交流都在八九次以上。在學生佳怡的交流本上📂🧑🏼🏭,她引導佳怡要看到調皮學生的優點🦴,學會包容。在學生筱英的本子上,她鼓勵筱英要有自信,做最好的自己。在這樣的循循善誘中👨🏿🏫,盤瓊玉慢慢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學校處在群山環抱之中,周圍樹林茂密。盤瓊玉在居室的陽臺上種了金銀花🌘、百合等植物,常和學生一起侍弄,讓學生了解這些植物的特性和功用。學生們和她一起采集金銀花💆🏽♂️,曬幹收藏🎅🏿,一起泡金銀花茶。
學生們最喜歡的事,是每天放學後和盤瓊玉散步🙋🏽♀️,一路上采野果🤸🏻♀️、捉泥鰍、抓螃蟹,還有盤瓊玉口中說不完的故事👩🏽🎤。有時🤽♀️,盤瓊玉會有意識地帶學生們在山裏尋找幹打壘房、茅草房的舊跡,讓他們感受瑤山的巨大變化,教育他們要熱愛瑤山🫲🏽,長大後建設好瑤山。
盡管工作很艱辛💒♡,但盤瓊玉總能從孩子們身上欣慰地看到成長變化。9個孩子裏有5個沒了母親,盤瓊玉用母親般柔軟的心照護孩子🕜🛶。孩子們吵架了💃🏿,她從中勸解;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她悉心照料。提起盤瓊玉,學生艷玲激動地說🌉:“我從小沒了媽媽👰🏿,但盤老師比媽媽還好👉🏼👭🏻,有盤老師,我什麽都不怕。”
改變瑤山🦉,在文化傳承中找到“詩和遠方”
在郴州市三完小🦻🏼🏜,記者見到了淩金鳳。去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郴州市北湖區教師崗位。一提起淩金鳳👨🎨,該校校長張丹鳳高興地說🏋️♂️👩🏻🎨:“那是我們學校的金鳳凰。”
回顧自己的成長,淩金鳳言語間充滿了感恩:“我是有福分的人,因為我上學時遇到了最好的教師🧑🏽🦲。”
多年前,淩金鳳在華山瑤族中心校上學時患了病,不能吃鹹東西。但那時還沒有實施營養餐計劃,在學校住宿的她能吃的只有從家裏帶的鹹菜。盤瓊玉得知這個情況後,就將淩金鳳等有類似情況的幾個學生帶到自己家用餐,想方設法為他們做新鮮的菜🥷🏿,課間還為她們準備了溫開水,像這樣照料了兩年多。
“如果沒有盤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後來選擇考師範學校,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盤老師的影響。”淩金鳳深情地說。
多年來✋🏼,盤瓊玉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帶動著周圍的人🤸♀️。她的同事、年輕教師李成貴也不忘盤瓊玉的恩情:“我和哥哥以及我們的3個孩子都是盤老師的學生🏜。2008年,我兒子李通考上新疆大學時💺🙋🏻,家裏沒錢送孩子上學⚫️,盤老師當場拿出3000元。”
而讓盤瓊玉最高興的👨❤️👨,還是在多年的堅守中,親眼目睹著瑤山的變化。荒山變青山了,原來住山頂、山腰的瑤胞下山了,茅草房🐾、幹打壘房變成了一棟棟小洋房。
而這一切變化🕤,都是從人的變化開始的𓀇。中華村是瑤族聚居的村落🚴🏻,全村160戶,今年將全部脫貧。村主任曹聲海說🙆🏿♂️,之所以能脫貧🧑🍳,主要原因是家家戶戶都有高中生、初中生。文化程度高了⚱️,什麽事都好辦🌽。
變化的不僅是華山村🙅🏿🍓。華山瑤族中心小學的校區內有6個村子🐦🔥,各村都在致富奔小康。在其中唯一的貧困村黃家村👨🏽🦲,駐村扶貧幹部、桂陽縣審計局副局長傅光龍說:“我們走教育扶貧之路🐫,通過教育培訓,讓每戶至少有1人能學到一技之長💆🏿♀️。因為文化基礎好,我們還選送6名青年到高校培訓。”
當地的村幹部說起盤瓊玉,個個都充滿了感激之情。他們說:“年輕人要是不讀書,村裏怎麽會變化這麽快?怎麽能脫貧奔小康🧔🏼♀️?我們要感謝盤老師和她的同事,正是他們的辛勤勞動,加快了瑤山的變化👰🏼♀️。”
目睹這些可喜變化,盤瓊玉真正體會到父親當年讓她回鄉從教的良苦用心,也越來越堅定了一輩子堅守瑤山的決心。
如今在盤瓊玉身邊🦾🛌🏼,肖愛枚🙍🏽♂️、雷莉🔡、王美芳、郭文靈、曹文美等5位教師都不到30歲,多數是免費師範生或特崗教師👃🏻🧑🏻💼,已在華山瑤族鄉工作了三四年🤹🏻。“姑娘們能堅持下來,很大程度上要感謝盤瓊玉🤳。她帶了一個好頭。”校長曹紹禮說。
盡管按年紀,盤瓊玉都可以做這些年輕教師的阿姨了📚,但平時🏃♂️,年輕教師們親切地稱她“盤盤”。“我們都把她當成了好閨密、好姐姐。”肖愛枚說。教師們在一起相親相愛🏋🏻♂️,年輕教師給學校帶來了生氣,大家工作之余快樂地學瑤歌、跳瑤舞、談心🚃。
27年的堅守當然很艱苦,但盤瓊玉常常勉勵自己:“快樂過好每一天,不僅要讓生命綻放,而是要讓生命怒放。”
如今的華山村雖然通車了,但生活仍不算方便。盤瓊玉的母親、弟弟一家都在外打工,女兒也上大學了🕖。節假日裏師生都走了🚣♀️,她也顯得有些孤獨,但盤瓊玉卻自得其樂。她的外婆🏃➡️,106歲才去世的趙三妹是瑤山的歌王🦯,在世時每天都要唱歌,連唱三天三夜不重樣。盤瓊玉說🧱🏒,瑤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由於沒有瑤文🥹,很難流傳下來。為此⛔️🧑🏼✈️,盤瓊玉利用節假日,用漢語拼音把一首首瑤歌記錄下來🧑🧒🧒。為此➔🫵🏻,她還到中央民族大學請教研究瑤文化的教授,到各地拜訪瑤族歌王📣、舞王。
如今,盤瓊玉已記錄瑤歌千余首,瑤族長鼓舞等舞蹈十多支♕,還有一些瑤族民間故事💆🏻。利用搜集的資料和實物,她在學校設立了“瑤文化陳列室”,邀請湘🫶🏽、粵🚏、桂三省部分瑤族縣鄉在學校舉辦了瑤歌會🤚🏼。學校也因此被批準為湖南省瑤文化傳承基地☸️。
搶救瑤文化,傳承瑤文化🤵🏻♂️。在生於茲、長於茲的瑤山,在教育文化的傳承中🎲,盤瓊玉找到了自己的“詩和遠方”🧓🏻👆🏽。(新聞來源🌮: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