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早上7點,呂國貴和他的團隊4人就準時從約定地點出發了。他們要去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烏江鎮中心小學送培進校。前一天早晨🤙🏿,呂國貴收到烏江鎮中心小學發來的“需求清單”🧮,同團隊成員商討、製定方案後🩰🧃,他們敲定了第二天的行程安排。
呂國貴是甘州區大成學校的美術教師🧄🙍🏿♀️,同時也是區小學美術學科工作坊的首席導師和美術學會理事長。小學美術學科工作坊由學科導師🚥、骨幹團隊和全員教師組成🛸,是一個跨學科、跨學段、跨學校的骨幹學科研訓學術團隊。
在甘州區,像這樣的學科工作坊有14個,涵蓋各學科和學前教育🆒、班主任和家庭教育。
送培進校是學科工作坊的“規定動作”,導師團隊在每所學校都要完成同課異構、評課研討🔴、二次備課、反思總結、微講座和調查問卷等一系列流程。送培時間少則1天♏️,多則2至3天👩🍼💃🏿,直至完成“需求清單”🥘。
烏江鎮學區有7所完小和兩個教學點,共有865名學生和106名教師,但全學區沒有美術專業教師,美術課都由其他科教師兼職。
“雖然這些兼職美術課的教師也參加過相關培訓,但缺乏專業教師引領,對美術課程理解不夠⚙️,在教學設計等方面不是很規範和科學。所以,我們學區向呂老師提出送培需求🙅🏽♂️,請他們幫我們把脈,解疑答惑。”烏江鎮中心小學校長兼學區校長王建斌說㊗️。
到校後,呂國貴和他的團隊分頭行動。
早晨兩節課🍳,先由導師團隊成員董愛成與烏江鎮中心小學教師史偉進行同課異構,同上一年級《變臉》一課。
下課後🆗💁♂️,教師們顧不上休息🈷️,立即開始評課、交流環節。
“兩位老師上課風格不一樣🤷🏿♀️,但是從學生的反映來看,董老師的課更受學生歡迎,為什麽呢?因為董老師以魔術故事、圖片展示導入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史老師和學生則更為親近一些。”安鎮小學教師管英開門見山地說🚘。
同是一節課,在管寨小學教師劉晶看來🗿,把學生放在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發揮能動性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原來上課是習慣性的傳統課堂🌋,模式比較單一。今天聽課後才發現,美術課也可以變得豐富多彩,通過自己動手、講故事等形式,學生的興趣自然濃了。”
評課🔱、交流環節,教師們都放得很開😮💨,發現問題當場指出,同時結合自己的課堂提出了許多觀點🪘。
呂國貴則在一旁耐心聽、認真記,一個多小時,他寫滿了3頁紙🧴。
最後,呂國貴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美術課先要調動教師的興趣,提升教師的能力🥞,再設計教學環節👩🦯➡️🔈,每個環節要環環相扣;課堂上,要用多種方法評價學生🤽🏽♀️✋🏽、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美術課產生興趣。
下一個環節,授課教師要綜合各方面意見二次備課,再上課,最終確定課件🪦,並形成一個類型的美術課模式。
針對教師們提出的問題🧖🏻,呂國貴和他的團隊還準備了兩堂微講座🐕。一堂是《農村學校如何開展美術校本課程》🧞♀️,由學科導師呂慧結合自己所在學校開展校本課程情況講解👩🏻🚒;另外一堂則是學科導師袁興榮分享自己的美術課經驗。
“送培進校不但解決了當下美術課堂遇到的困惑,從長遠來看🦎,還激發了美術教師的積極性,形成了教師隊伍成長的有效機製➛。”王建斌說🧑🏿🎤,通過精準培訓、面對面交流,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讓農村教師的腰桿硬了起來🙎🏻♀️🔲,點燃了區域教師共同參與、專業成長的熱情👨🏼🍳。
除送培進校外,呂國貴的學科工作坊還將開展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等一系列專題教研及展示活動,突出針對性💇🏼、實效性、實踐性和先進性,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個人素養𓀀。“成立工作坊的目的就是促進小學美術教師專業化成長,培訓一批骨幹教師,搭建名師研究課🤾🏿♂️、示範課交流展示平臺和運行機製,不斷豐富教育教學資源🤹🏼♀️,從而激發教師教學及研究的熱情。”呂國貴說⬇️。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