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歲的尹鳳娟老人家住沈陽市大東區上園街道淺草社區📐,作為一名退休教師🗼,她自辦課後輔導班10余年,免費為社區的100多名農民工子女進行課後輔導。
2004年9月,尹奶奶的孫女上了小學,接孩子的任務落在了她身上🚥。一天下午,正在校門口等孩子的她遇到了孫女同學的家長🦹🏼♀️。這位母親就在不遠處的農民工市場務工🙍🏿♀️,靠幫人粉刷房子為生🏃➡️🗞。原來,上園路第二小學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是農民工子女🧎➡️,爸媽工作時間不穩定,不能準時接孩子回家。這位家長向尹鳳娟求助🤹🏻♂️🧓🏼,“大姨,我今天晚上要加個班給人刮墻🫸,能不能幫我帶帶孩子🧗🏿♀️。”“這算啥大事🎎🎺,只要你們放心,我就幫你帶。”尹鳳娟說。
不曾想,打這以後,不斷有人讓尹鳳娟幫助帶孩子🎺。不久後她產生了個想法,“我做過小學老師🤹🏻♂️,這些孩子如果上輔導班會花不少錢,如果既能讓家長放心工作🧵,又能讓孩子們在課後學點東西,那該多好🧑🦳。”她把這個想法和老伴一說,立即得到了支持🧑🏿🎤。然而老人家的房子只有60平方米,除了老兩口🦴,兒子🫨、兒媳和孫女也都住在這裏。老伴靈機一動,把自己臥室的床拆了騰出了地方。打這以後🪇,老兩口睡覺就只能打地鋪🐓。
“第一批有5個孩子,都是孫女班裏的同學,後來孩子越來越多,最多時候有20多個。他們一般都是從一年級跟我到六年級,孩子們放學就在我家寫作業,我也會給孩子們講故事📛,帶他們做遊戲。天氣好的時候,就帶他們去外面活動活動🛐。有時候家長回不來,孩子就吃住在我這。”看到老人如此奉獻🙅🏻♀️,家長們非常感動🧑🧒🧒。2005年🏪🌍,一位木匠家長用廢木料給孩子們做了一塊黑板和10多套桌椅。
尹奶奶不僅關心孩子們的學習✋🏻🚗,更呵護他們的成長。有一次,她發現有個女生不愛說話,每天晚上八九點鐘才被家長接走。奶奶就讓孫女和她談心,原來孩子父母來到沈陽後忙著打工賺錢,一整天都跟孩子說不上幾句話。此後尹奶奶就經常和她談學習🪱𓀒、聊故事🎼,讓其他孩子多跟她交流,讓她融入集體🫳🏼。一個學期後,孩子性格開朗了很多,學習成績也大有進步🧟♂️,她的父親幾次拿錢答謝,都被拒絕了。
2011年上園街道淺草社區在得知這一情況後,把政府原本分給社區的辦公用房讓了出來🪧,把老人的輔導班轉到了115平方米的“新家”👦🗳,而社區的18個人還繼續擠在借來的92平方米房子裏辦公。“現在學校教的科目內容和以前大不一樣,為了能跟上形勢,更好地輔導孩子✊🏼🐦🔥,我就讓兒子給我下載了視頻課程。我還跟學校老師互留了電話,有不懂的就向他們請教9️⃣。”尹奶奶告訴記者。
不只是課後,這些打工子弟的寒暑假也都是在尹奶奶的輔導班裏度過的,“奶奶平時還拿自己的錢給我們買東西𓀉,激勵我們努力學習。”
2013年5月😯,經常第一個來輔導班的王培亮忽然不見了,尹鳳娟和家長聯系後得知,孩子和家裏鬧了點矛盾,想放棄中考🥌,出去打工。尹奶奶晚飯也沒顧上吃🌺,把輔導班托付給老伴就來到了王培亮家裏,“亮亮,奶奶來家裏陪你學習,好好想想,將來你就是出去打工了,也要多學點東西,會畫畫圖🤺、看看線啥的,會技術才能多掙錢👨👦👦。”就這樣🤗🚏,尹奶奶一直陪著孩子到晚上11點多鐘👵🏼。王培亮說,“奶奶,我聽您的,明天就回學校🏊🏼♂️。”後來,尹奶奶就單獨對他進行一對一輔導🤷🏻♀️。不久🌨,孩子從模擬考試的300多分提高到了630分,被沈陽市某重點中學錄取。
四川人趙寶順在淺草社區的早市靠賣魚為生。為了生計,他把大兒子趙海瑞放到了四川老家跟著爺爺奶奶,小兒子趙海洋就在沈陽讀書👨🏻🍳。2015年的暑假,海瑞跟著弟弟來到了尹奶奶的輔導班。“和孩子混熟了🥓,海瑞就把心裏話告訴了我🏈,原來他對爸媽把自己放在老家非常不滿,也就不想好好學習🐄🧚🏼♂️。我就和孩子天天交心,讓他跟著父親工作一天,寫篇作文來體驗一下父母的不容易。假期結束後,我們還一直保持著書信聯系🚣♂️,我也鼓勵他好好學習考到沈陽來。”如今,趙海瑞已經是沈陽51中的一名學生。
托管班的孩子越來越多🧉,而尹奶奶年齡也越來越大🤽♀️。社區幹部們成立了誌願者團隊,幫助奶奶接送孩子🙋🏼♂️,並做義務輔導Ⓜ️。這些瑣碎的事,成了社區幹部8小時之外的功課。後來🕵🏻🧑🦯,社區居民李平運👦🏽、郭連傑來了,他們為孩子們免費輔導🤺🐦⬛、講道德課、陪孩子們做手工、玩遊戲;遼寧大學👩🏿🎤、沈陽師範大學誌願者們來了,他們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對一個性化輔導。
“我現在應該算是70後,如果有可能,我要堅持到80後👮,90後,繼續為社區做貢獻。”尹奶奶笑著說。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