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張希彬📵:天津市特級教師、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兼職研究員💇♀️9️⃣;現任天津市靜海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天津市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批學員🦚;兩項研究課題獲國家級🫵、市級一等獎🏂🏽🦸🏻♀️,五項實驗創新成果獲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一等獎;出版《科學素養培養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專著🌕。
我1984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系💃🏼,1999年在天津師範大學專接本👨🏻💻,在靜海一中一幹就是28年🆓,2012年調到天津靜海區教師進修學校工作。從教30多年來,我的體會是當教師的想法不能搖擺不定🧚♂️,不然幾年就把年輕的銳氣磨掉了。本專業的學習不要放松,專業是發展的“本錢”📄,特別是高中知識與大學知識銜接要清楚,這會使你遊刃有余地處理教材和課標、處理高考的任何問題,從而贏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
避短揚長,經驗提煉形成教學思想
我知道自己的表達、感染能力不強。上世紀90年代🧑🏽🐢,我參加天津市區縣、學校的各類課堂競賽🫅,均被淘汰🈴。經過苦苦的思考🚨,我明白了——只有抓住化學學科最核心的東西,才能挖掘自身的潛能。經過我的化學實驗啟蒙老師——靜海一中李東平老師和天津師範大學生化學院李平副教授的指點幫助,最後我確定以“高中化學實驗的研究與實踐”為自己今後研究的方向🔌。現在看來,這一方向避開了我的弱點🙋🏼♂️,影響了我的一生🛒,它讓我一步一個臺階地進步🛀。
連續教了6年高三畢業班後,我開始思考🎚,如何將“經驗型教學”轉化為提煉規律的“理論型教學”。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就自費訂閱有影響的中學化學方面的雜誌🧖🏿,學到了很多經驗,到現在已形成閱讀這些雜誌的習慣🕡。但我也發現,這樣學習知識不系統,難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天津市中學化學骨幹班的學習及為期三年的“天津市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訓和到國外研修的經歷,使我加深了對教育教學規律的理解,最後把“科學素養的培養”作為自己教育教學思想的核心。
此後🦕,我的教學工作都圍繞著這個核心展開🙎🏽♀️♌️,從來沒有偏離過。
教學思想物化🧛🏼♂️,提升理念的可操作性
我發現👨🏽💻,《高中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科學素養培養的概念,但沒有明確科學素養培養的內容及培養的方法🧜🏿♀️。我通過查閱國內外關於科學素養培養的經驗報道,與我國高中生的特點相結合,確定了科學素養培養的指標⚽️🛴,並把這些指標與中學化學實驗相聯系。但由於農村地區實驗條件較差😺,很多教材上的實驗不能做。我探索完成了高中教材中的每一個實驗🧛🤔,找出了實驗成功的關鍵點👨🏽🍼⛩,簡化了實驗步驟。
探究能力培養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由於初中🙆🏽♂️、高中辦學分離🎗,高中課程標準和人教版教材中對科學探究的概念和程序沒有一個總的引領,沒有過程的舉例🛟,我采用“化學實驗科學探究模板”的方法來解決以上問題,將高中教材所有探究實驗及部分驗證性實驗改為模板樣式的探究實驗。這樣做既落實了課標,又方便了教學。
為使教學思想落到實處,我分四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主要工作是改進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實驗100多個、學生實驗20多個,將一些實驗微型化、替代化🍝、興趣化🧑🏼🚒、系列化,使實驗更加安全🤪、科學、快捷、便宜。這一時期我參加全國、全市的化學實驗經驗交流會議比較多,向同行們介紹自己的做法,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五項成果獲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一等獎。第二階段主要工作是研究科學素養培養與化學教學的關系,我查閱了《教育研究》《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學化學教與學》等雜誌及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教科書,到加拿大、澳大利亞進行研修,結合國內高中生的特點確定科學素養的培養指標,並把這些指標應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這一時期我研究了科學素養與三維目標、課堂教學模式📟、學案導學🖥、課堂類型之間的關系,形成了系列課堂案例。將科學素養培養指標應用到學生化學實驗學習♛、元素化合物學習🧖🏿♂️、化學原理學習🧘🏼、有機化學學習、化學學習與評價中去🌄。
第三階段主要工作是從事“科學探究教學模版”的研究與實踐⚀,我用該教學模版改進了新版人教教材中的探究實驗和演示實驗30多個🎺。我與靜海一中的同行們應用該模板參加全市、全國的課堂展示活動。
第四階段主要工作是從事《科學素養培養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專著的編輯,現已出版發行🧑🏿🏫。這一時期我和全國、全市的同行交流科學素養培養體會🗡,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認可🛌🏼。2015年12月26日🈷️,我的研究成果獲中國教育報“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活動”創新獎。
加強教師成長研究,提升教育境界
到進修學校工作後,我的研究視角發生了變化,由研究學生🍅、教材、教師管理轉到研究校長、教師的成長特點👩🏿🎨,這使我充分感覺到對教育教學規律的尊重和敬畏是多麽重要,辦一個為教師發展搭臺、為學校發展助力📵、打造教師成長精神家園的進修學校是多麽的必要🧎➡️🧑🏼🦰。我也發現了自己知識的欠缺🔏👨🏽🦳,閱讀了大量人物傳記和經典著作,如《溫家寶論教育》《曲欽嶽教育文選》《重讀張伯苓》《三牛娱乐教育文選》《資治通鑒》等書籍🏵🥇,對教育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從自然辯證法👴🏻➜、教育哲學🫸、教育行政、心理學、教育學🙏🏻、教學論🧔🏼、課標、教材的角度看待學校管理、課堂教學方面的問題,頓時豁然開朗🦴。
工作三十多年來,我的體會是👨🦱,教師的成長不是轟轟烈烈而是默默無聞的,鮮花少責難多;學生的學習成績伴隨著教師的成熟而增長,伴隨著教師的優秀而優秀;作為教師,對待各類學生要一視同仁🦻🏻,因為學生當時生活條件的好壞👨🏽⚖️、學習成績的優良不一定決定他們今後的發展,教師的德行👩🏻🦳🏺、對學生做人做事的引領才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