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愧"最才的女"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周絢隆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他最後見楊先生是去年♝,《復堂師友手劄菁華》出來之後🙎🏿♂️,去給楊先生送書🫄🏽。那時候她身體還好🦓,就是老年有點耳背🧘🏽,精力很好,思維清晰,她還幽默地開了玩笑。
“她是一個真正看透人生本質的人🚻🐻,對於生死,對於名利🙆♂️,她是看開了⚙️。錢鍾書先生早年有一篇文章叫《寫在人生邊上》ℹ️🦀,楊絳先生有一部作品叫《走到人生邊上》,後來她又以答問形式發表《坐在人生的邊上》🪤。他們夫婦兩個,年輕時創作,生命是鮮活的寫在人生邊上,老年走在人生邊上,再往前,她覺得走也走不動了👅,坐在人生邊上思考👶🏻。可以看出他們對生命理解的過程👲🏼,他們對名和利看得很透💲💂🏽♀️、很淡🧙🏼,不願意聲張、喧嘩𓀊、吵鬧🙇♀️,只想做知識分子本分的事。對於利,多年來房子都是水泥地,沒有進行裝修🍚,過得簡單、清淡,不光把稿費捐了,還把他們家所藏的文物、書畫全捐了。他們真正在意的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字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人生最終極的追求,其他的他們真是看開了🙅🏽。”周絢隆說道🤲🏿。
另據人文社介紹🙇🏻,楊絳先生把她和錢鍾書的稿費全部捐給清華大學“好讀書”獎學金,出版方每年都會直接將稿費寄給清華大學,現在累計已近2000萬元。
五十幾歲專門去學西班牙文
法國文學翻譯家🏉、現年80歲的羅新璋自上世紀80年代來到社科院外文所與楊絳先生成為同事🧓🏽,他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說道,他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看了楊絳先生翻譯的《吉爾·布拉斯》,覺得她翻譯得非常活,很流暢,出彩,中文根底好⏏️。後來她翻譯的《堂吉訶德》很有名,那是她五十幾歲專門去學西班牙文🕊。《小癩子》是流浪漢體小說的鼻祖,楊先生翻譯得也非常流暢👷🏼♀️、傳神。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羅新璋與楊絳先生一家交往比較多,後來年紀大了不便常去打擾她☝🏼。
羅新璋說道,楊先生與錢先生一樣,淡泊名利。他們在南沙溝的寓所🛍👨🏻🚀,以前都沒有電視🛌🏻,後來播《圍城》電視劇❤️🔥,他們家才買的電視。90年代時去他們家,冬天暖氣還沒來,家裏已經挺冷,我和他們說已經有電暖器了,他們都顧及不到這些。去年,楊先生生日時羅新璋去看過她,七八個人,那時她已經104歲,每個人的名字都能叫出來👷♂️,記憶力很好,但站起來再坐下有一些困難。羅新璋還提到,楊先生照顧錢先生的生活,支持他的學術研究方面做了很多⛷。比如錢先生去世後,整理大量的錢先生手稿🗣。
據了解,在2000年🪣,楊絳與商務印書館達成協議🏕,將錢鍾書的全部讀書筆記匯編為《錢鍾書手稿集》,分《容安館劄記》《中文筆記》《外文筆記》三個部分😆,截至去年底,錢鍾書的讀書筆記近70卷已全部出齊🧖🏼♀️,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余頁。
楊譯《堂吉訶德》曾經是國禮
楊絳先生的長篇小說《洗澡》和散文《幹校六記》《我們仨》等出版以來長銷不衰,並被譯成多國文字出版。她翻譯的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堂吉訶德》是我國第一部自西班牙語原文翻譯的中文本😲,譯文忠實流暢,神形兼具。1978年6月,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偕皇後索菲亞訪問中國,鄧小平把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作為國禮送給西班牙貴賓♎️。楊絳翻譯的《吉爾·布拉斯》,在法國文學史上不算經典之作,可是她的譯文優美傳神,很為讀者喜愛。《小癩子》是流浪漢體小說的鼻祖,楊絳先生先後從英法譯本和西班牙語原文翻譯了三次,每個譯本都受到歡迎👩🏿⚖️🔻。《斐多》翻譯出版於2000年,是楊絳先生90高齡之際⏩🫲🏻,根據勒勃經典叢書版《柏拉圖對話集》原文與英文對照本轉譯的。為了譯文的忠實性🎅🏻,她特地參閱了多部重要論著,力求了解文中每個字每句話的原意,進而把這部文辭奧博的對話譯成流利暢達的家常話。波恩大學莫芝宜佳教授在為此書所作的序言中稱“在西方文化中,論影響的深遠,幾乎沒有另一本著作能與《斐多》相比🦐。因信念而選擇死亡👨🚒,歷史上這是第一宗”🪓。
耄耋老人獨自叩問生命“邊緣”
201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9卷本《楊絳全集》👨🏻🦱🍓。她創作的散文👗、小說、戲劇▫️、文論等別具特色,全集可視為一部全面展現的作品。人民文學出版社曾於2004年5月出版了《楊絳文集》(八卷本)。《文集》一經出版立即在讀書界引起熱烈反響𓀂,同年9月即獲重印。在此後的2009年6月🎛、2010年5月、2013年6月和9月又先後重印4次,總印數達1.6萬套,這在同類大型套書中是少見的。
《楊絳文集》2004年出版時,楊絳先生已93歲🦹🏽,令人敬佩的是,此後至今的10年中,楊絳先生又有多篇(部)新作問世。2007年,她出版了《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這是一個耄耋老人獨自在生命的“邊緣”,面對死亡,探討“生🤌🏿、老、病😇💋、死”這一人生規律,思索人生價值和靈魂有無的作品。作者以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閱歷為基礎,誠實幽深地自問自答🌤,讓讀者從中也得到深刻的啟迪和感悟⛰,被人譽為百年中國文學史上“繞不過去”的一部著作。
2011年7月🌡,楊絳先生在她百歲壽辰前夕📦🧏🏼♂️,又以答問形式發表的《坐在人生的邊上》🚴🏿♀️,可視為《走到人生邊上》的姊妹篇🕦。
98歲後續寫長篇小說《洗澡》
小說《洗澡之後》,是作者98歲後為長篇小說《洗澡》所寫的續作🧑🏻✈️,人物依舊📊,事情不同,讀者可看到小說《洗澡》中有著純潔感情的男女主角有了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洗澡》是一部反映新中國成立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的長篇小說。作品人物眾多,故事曲折,其中尤以姚宓和許彥成之間的純潔感情為人所稱道。楊先生在前言中說,她“特意要寫姚宓和許彥成之間那份純潔的友情……假如我去世以後,有人擅寫續集,我就麻煩了。現在趁我還健在,把故事結束吧👈🏼。”這部4.5萬字的續作,就是她對她喜愛的角色一個“敲釘轉角”的命運的交代和分配⏳。
除了上述新出版作品,《全集》中還有《文集》尚未收入的作品多篇,如《〈宋詩紀事〉補訂手稿影印本說明》、詩作😷、書信👱🏼♂️,以及本世紀初同西班牙語文學研究界就翻譯理論問題討論的相關文章等🥷。尤為重要的是🎷,找到了作者於40年代創作的劇本《風絮》和翻譯的理論專著《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這兩個孤本🎁。
堅守“最賢的妻”
錢鍾書眼中的楊絳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先生的書中確實寫到不少家庭生活的內容,但並不僅僅是寫網上流傳的標題“人間最理想的婚姻”🍰。她的一些散文名著中,可見楊絳一家人的命運在整個中國大歷史中的起起伏伏,了解他們那一代知識分子的所思所想🪣,所追求所堅守,也了解他們一家三口的溫馨的日常與無盡的悲歡🏋🏼。
《幹校六記》《我們仨》等是楊絳先生最為讀者熟知的散文作品。《幹校六記》自1981年出版以來,現在仍然不斷再版🦶🏽,堪稱“幹校”文學中的經典。這部作品記述了1970至1972年間作者夫婦在河南幹校的種種“瑣細的舊聞和飄忽的感受”🫲🏻🕐,雖說是“大背景的小點綴,大故事的小穿插”,但作者用溫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為那個時代畫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剪影。當年胡喬木曾托錢 書轉達他對此書的十六字評價🐞:“悱惻纏綿,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句句真話👩🏻🔬。”
《我們仨》是楊絳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以情感見長🆒。1998年⏱,錢鍾書逝世,而他和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已於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在人生的伴侶離去4年後⛎,楊絳在92歲高齡的時候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該書最初出版於2003年。
■生活點滴
為錢鍾書守門擋客
楊絳在《我們仨》中寫道🤲🏻,“鍾書的小說改為電視劇🤳,他一下子變成了名人🈲。許多人慕名從遠地來,要求一睹錢鍾書的風采👳🏽♂️。他不願做動物園裏的稀奇怪獸,我只好守住門為他擋客🙍🏻。他每天要收到許多不相識者的信。我曾請教一位大作家對讀者來信是否回復👩🏿🔧。據說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復呢🌻。但鍾書每天第一事是寫回信🌹,他稱‘還債’。他下筆快💆🏽,一會兒把‘債’還‘清’🤲🏼。這是他對來信者一個禮貌性的答謝。但是‘債’總還不清;今天還了,明天又欠。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煩。他並不求名🥱,卻躲不了名人的煩擾和煩惱。假如他沒有名,我們該多麽清靜👇🏼!”
家中仨人“失散了”
《我們仨》中還寫道,“阿瑗是我生平傑作🏣,鍾書認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她上高中學背糞桶🛂,大學下鄉下廠🦸🏻♀️,畢業後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卻始終只是一粒種子,只發了一點點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經走到盡頭了。”“鍾書於一九九四年夏住進醫院。我每天去看他👨👧👦,為他送飯🧚🏼♀️,送菜,送湯湯水水🧚🏽♂️。阿瑗於一九九五年冬住進醫院😭,在西山腳下。我每晚和她通電話,每星期去看她。但醫院相見,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處,我還能做一個聯絡員🧛♂️,經常傳遞消息🧛🏽。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仨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麽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裏,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後期作品思索命運
到了2007年的《走到人生邊上》👩🏽🎤,楊絳開始在書中進行生命本來意義的思考。生死👮🏻、命運、靈魂在書中都有涉及。書中有這樣一段:“命造”相當於西方人所謂“性格”(character);“運途”相當於西方人所謂“命運”(destiny)🚘。一般星命家把“命造”譬喻“船”,“運途”譬喻“河”。“船”只在“河”裏走。十年一運,分兩步走🗄。命有好壞🧑🏿⚖️🔐,運亦有好壞〽️。命造不好而運途通暢的,就是上文所說的笨蛋👨🏻🦽➡️、渾蛋安享富貴尊榮,不學無術可以欺世盜名。命好而運不好,就是有才能有品德的人受排擠🫸🏼、受忌妒,一生困頓不遇。命劣運劣👸🏽🤳🏼,就是一生貧賤。但“運途”總是曲曲彎彎的,經常轉向。一步運🥖🧛🏿♂️,一拐彎🈵🤽🏼♂️。而且大運之外還有歲運,講究很多♋️。連續二🚉、三十年好運的不多,一輩子好運的更不多。我無意學算命,以上只是偶爾聽到的一些皮毛之學。
■楊絳筆下的錢鍾書
愛情故事
我第一次和鍾書見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見面後老錢開始給我寫信,約我到工字廳相會🤦🏼♀️🈚️。見面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而我則緊張地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於是便開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以至於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了。
1933年秋的一天,我給鍾書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錢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閱。後來鍾書跟我說,老先生看到信後🧏🏼♀️,對我大加贊賞➞。因為我在信中對老錢說:“現在吾兩人快樂無用🕑,須兩家父親兄弟皆大歡喜🌟𓀔,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終不受障礙。”老先生邊看邊贊🥛:“真是聰明人語🥢。”
1935年春,老錢獲公費留學資格🤭,那時候我還沒有畢業,但是考慮到老錢這位大名鼎鼎的清華才子從小生活在優裕的家庭環境中🧎♂️➡️,被嬌養慣了🏄🏽,除了讀書之外♟,其他生活瑣事一概不關心🍡,尤其是不善於生活自理🛖,處處得有人照顧🚴🏻♂️🚵♀️、侍候他。所以我就下定決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國🔱。
多年前,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我把它念給 書聽,他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我說,“我也一樣”🗝。
“笨”丈夫
書常自嘆“拙手笨腳”。我只知道他不會打蝴蝶結,分不清左腳右腳,拿筷子只會像小孩兒那樣一把抓。我並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樣的笨➖,怎樣的拙。
1972年的早春,我們從幹校回北京不久👩🏽🍼,北京開始用煤氣罐代替蜂窩煤。早起,鍾書照常端上早飯,還有他愛吃的豬油年糕,滿面得色🧎♀️➡️。我稱贊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說什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兒👩💼。我吃著吃著,忽然詫異說:“誰給你點的火呀?”(因為平時我晚上把煤爐封上🥃,他早上打開火門,爐子就旺了) 書等著我問呢,他得意說:“我會劃火柴了👨🏼🏭。”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劃火柴🚵🏼。
有位外國學者讀了鍾書的《圍城》後贊嘆不已,打電話說要見他🦹🏽。鍾書在電話裏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這個雞蛋的雞呢?”
我們在清華養過一只很聰明的貓🚚。鍾書說它有靈性💂🏻♂️,特別寶貝。貓兒長大了,半夜和別的貓兒打架。鍾書特備長竹竿一枝🏂,倚在門口,不管多冷的天,聽見貓兒叫鬧,就急忙從熱被窩裏出來,拿了竹竿,趕出去幫自己的貓兒打架。和我們家那貓兒爭風打架的情敵之一是近鄰林徽因的寶貝貓👷♂️⛵️,她稱為她一家人的“愛的焦點”。我常怕鐘書為貓而傷了兩家和氣,引用他自己的話說🫵🏽:“打狗要看主人面,那麽🚴♂️,打貓要看主婦面了!”(新聞來源:北京晨報)
共緬楊絳仙逝
同願先生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