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教苑肖像
  

趙桂霞🤾🏽‍♀️👩🏿‍🔧:課改不僅是“課”改


    趙桂霞🛜,1981年開始執教💆🏼‍♀️🫷🏻,先後任教於高密市井溝鎮中心小學、諸城市紡織廠職工子弟學校🥁、濰坊第一中學🧔🏽‍♂️,任教學科為思想品德👶🏻。1997年調入濰坊市教育局🌛,先後任科員、基教科負責人等職。2004年任濰坊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2006年至今🫰🏻,任濰坊廣文中學校長,兼任山東省人民政府督學👎。

成長之最

  對自己影響最深的教育著作🏌🏼‍♂️: 《教育的目的》(懷特海著)、《帕夫雷什中學》(蘇霍姆林斯基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貴著)

  教育教學中最有成就的改革創新:2008年,構建“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並付諸實施後👨🏽‍🎓,似乎是一夜之間🐕,校園的生態變了!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育人的重要載體🚤,課程創新是學校創新的永恒主題。

  學校改革創新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支撐課程的深層次變革,還需要幹部和教師團隊更新教育理念。課程的深層次變革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向度也提出了新要求👨‍🦯,更加註重學術素養🧻、職業境界的提升。

  2006年,趙桂霞出任山東省濰坊廣文中學校長。此時的廣文中學剛剛由濰坊一中、原濰坊二中的初中部整合成立🤛🏿,是一所名副其實的“新學校”🚴🏻。在設計新學校的模樣時♠️,趙桂霞想起了自己在心中勾勒多年的“理想學校”形象😣:有《窗邊的小豆豆》裏黑柳徹子式的校長,有《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中那般自主的孩子們,有《帕夫雷什中學》裏那樣擁有豐富多彩精神生活的教師💕,有《夏山學校》裏那種民主自由的教育方式,等等⛲️。

  理想中的學校能不能變為現實🕥🧍🏻‍♀️?趙桂霞選擇了以課改為支點🙆‍♀️,開始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新學校”變形記👩🏻‍🦱↖️。

  課改動力:激發和引導學生自我發展

  2015年9月1日🕍,開學第一天。山東省濰坊廣文中學的校園卻與以往不同:課間沒有了嘈雜聲,只看見學生們三三兩兩,或手捧資料,或肩背書包,穿梭在教學樓之間。一場以選課走班為特征的“育人模式”改革,在廣文中學的校園內悄然啟動。為了這場改革,廣文中學準備了十年。

  從2006年廣文成立開始,圍繞理想學校的建設,趙桂霞選擇從課程入手改造學校🚴🏿‍♂️👳。基於“全面發展,個性突出👐🏼,廣文特質”的育人目標,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進行整合,構建起包括“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特色課程”三位一體的廣文課程體系🛍️,並形成了“適才教育,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的核心理念。2014年3月🏊🏻‍♀️,學校召開三屆一次教代會,趙桂霞代表校務會作了題為“深入實施‘適才教育’,繼續追夢‘理想學校’”的報告。她高興地宣布🍬,理想學校已經初步建成。

  下班後,她乘出租車回家𓀂,司機恰巧是廣文中學2004級一位學生的家長。司機見到趙桂霞就打開了話匣子🏃🏻‍♂️,對她說🧟🤸🏿,自己孩子在初中時學習不用督促,各門功課也從沒有落下。沒想到進入大學後,這個孩子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本來在中學表現優秀的他🔵,卻沉溺於網絡遊戲中不能自拔➝。大學第一學年就有3門功課掛科,臨近畢業還有一門課程沒有通過,能否順利畢業都還不能確定👨‍👧‍👦。

  聽著家長充滿苦惱和焦慮的話語⏱,趙桂霞臉上的興奮一掃而光𓀐。為什麽會出現這樣大的反差?經過深入交談◀️🫗,趙桂霞意識到,中學時孩子們有教師管🫰🏻🔩、家長督,而一到大學,外在控製力消失後👩🏻‍🚒🫴,他們便容易迷失方向。

  什麽樣的教育是好教育✊🏼?什麽樣的學校才算是好學校⚱️?司機家長的故事讓趙桂霞陷入思索之中。她知道,廣文中學從課程改革入手變革學校🦜,就是因為課程是學校育人的重要載體,是學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三類課程的實施雖然改變了校園的生態🤸🏻‍♂️,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被激活,但有一種課程形態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那就是豐富多元🛅、充滿選擇的課程。如,每周四下午一小時的社團課上,孩子們專註👨🏼‍🍼、全員參與、主動探究、合作共享與追問創造等品質表現得尤為明顯🚴。如果占學生在校時間80%的學科課程沒有選擇💁🏻‍♀️,也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課堂生態。學校必須打破學科課程現有結構,在保證國家課程標準落地的前提下🧔🏻,給學生選擇的空間🦵,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自我發展問題🤏🏻。

  深層課改:頂層設計逐步推進

  2014年暑假🥎,趙桂霞在學校戰略發展研討會上拋出了關於課程深層次改革的設想🧑🏻‍🎄。讓她沒想到的是🍀✊,支持這一設想的人數僅占參會人員的三分之一。絕大部分學校幹部擔心學校沒有北京的條件,沒有大城市學校的師資水平🧏🏽,更沒有那樣的生源🛃,一旦改革失敗了將不可收拾🦓。甚至一位年齡大的幹部私下告誡她退休前盡量求穩🧑🏽‍🚒、少折騰。聽到學校要再次改革的風聲,家長的質疑也隨之而來👴🏼:可不能讓我的孩子做改革的試驗品!教師也開始抱怨工作量太大。

  面對阻力和挑戰,趙桂霞也有所動搖:現在廣文中學的教學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小有名氣,還需要再進行改革嗎?在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培訓學習的經歷,則讓她對深化課程改革的信念堅定不移,而且路線圖越來越清晰。

  趙桂霞認為,在絕大部分學校幹部和骨幹教師還沒有認同改革的時候,用行政力量來推動是充滿風險的。於是,她想到了“同化”。2014至2015學年,廣文中學派骨幹教師赴北京四中、北師大二附中、十一學校等導師學校深度學習,白天與北京學校的教師一起討論🚃、聽課、研究,晚上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發回學校📕。學校教師借骨幹教師的眼睛看這些學校改革的背後在發生著什麽,改革的本質和核心點在哪裏,廣文能夠借鑒什麽👩🏻‍🏫。這樣😵,在深度學習的旅程中🙍🏽‍♀️🧛🏿‍♀️,尋找到廣文中學如何繼續前進的答案🏏。

  語文首席教師韓文聯談到她在北京十一學校的深度學習時寫到💃:“我入職的時候☀️,只知道教知識🤘✍🏻、要分數;後來☘️,我開始聰明地教給孩子方法;再後來,我開始教孩子的狀態👨🏽‍⚖️,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2014年學校轉型,我開始探討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關註孩子一生的發展;今天,我才知道👩🏿‍💼,我實際是在教自己🉑。”

  通過這種“同化”方式👨🏻‍🌾,廣文中學的幹部教師對深化課程改革、實施選課走班的認同度越來越高。2015年7月🈳,學校三屆二次教代會一致通過了《關於深化課程改革、加強立德樹人的實施意見》。2015年新學年開始後,廣文中學學科課程選課走班正式啟動,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育人模式改革悄然開始。

  不止於課改:學科與管理改革並行

  育人模式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課程👫。如何開發課程?趙桂霞最初的想法是“拿來主義”,但經過考察發現📿,任何一所學校的改革都無法移花接木👨🏻‍✈️,自我創造應該是每個學校改革的必經之路。

  改革只能走自己的路👋🏻,於是學校各學科開始尋找自己的改革道路🤥。如語文學科重新整合了原有僅按主題設計單元的做法,而代之以主題組合、專題組合𓀁🥮、能力點兼文體組合、文體兼主題組合的多元組合模式🤟🏿,有效實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數學學科設計為三層👨🏼‍🎨,結構一致,內容難度不同🤦🏻。數學首席老師周洪濤說,一般人認為廣文自己開發數學課程,是因為兩校的生源差異🕺🏿、中考不同🥧,或是編寫者邏輯思考不同🐋,但最根本的卻是基因不同🛌,只有從自身出發才能建設最理想的數學課程👸🏻。

  目前🤳🏼,廣文中學形成了“基礎+分層分類綜合”的學科課程體系。所謂“基礎+分層”,是指基於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方式和課程難度的不同,在基礎課程實施以後的學段,對數學、物理、化學課程進行分層設計。基於學生的興趣愛好、才能潛質和發展方向的不同💆🏼‍♀️,學校對語文、英語、體育、美術、音樂、技術課程進行“基礎+分類”設計💪🏿。在思品🧑🏿‍🦰、歷史、地理、生物學科,實施自己開發的“基礎課程”👩🏽‍⚖️。對特色課程進行分類設計,對社團課程進行“分層+分類”設計,另外還開發國內外遊學、綜合實踐👩🏽‍💼、項目研究等綜合課程,關註學生多元發展。

  為了給學校課改提供充足的空間資源👨🏻‍🦲,趙桂霞組織二線教職工加班加點建設學科教室。學校倉庫、地下室被清空,改為學生活動教室🛁♦︎;教師辦公桌搬進了教室😫,教師辦公室則成了教室或教師研討室;實驗室、圖書室打開了🏰,教學與資源之間的一切阻隔消失了。

  學科教室的建設又倒逼著課堂教學改革。廣文中學開始實施小班化教學🩺,教學班人數不超過32人。教師創新性地在班內探索分區教學👩🏽‍🌾,讓不同學習進度👩‍🔬、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生,在同一教室的不同區域學習同一課程,增加教師對學生關註的深度和廣度,實現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個別關註和個別輔導。

  選課走班後,過去以行政班為單位🍴、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傳統學生管理模式也需要更新🕛。於是💷,趙桂霞開始實施分布式領導下的項目管理。學校將學生常規管理的諸多任務分解到不同崗位,確定各自的領導職責,采取項目組負責的方式,由項目主管領銜組建一個項目組,如自習項目組、午餐項目組、午休項目組、大課間項目組🍻、晚宿項目組等。分布式領導下的項目管理的實施📮,讓越來越多的教師對育人有了系統的思考🤏🏽,成為學生真正意義上的顧問🍸🍞、導師和朋友,全員育人也從紙上落到了地上💎。

  課改遷移🧔🏻‍♀️:工作室助成員校提升

  2015年12月26日👨‍🦯,教育部“校長國培計劃”——首期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趙桂霞名校長工作室”掛牌成立,一大批誌同道合的中青年校長先後加入💩,學校管理成員也自願加入其中。由於經常舉辦讀書沙龍👸🏻、定期研討🤾🏻‍♂️、掛職交流🫑、外出學習等活動🤦‍♀️,工作室成了成員校校長破解問題、尋找答案😦、自我成長的平臺。在領航班導師毛亞慶教授和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導師的指導鼓勵下,趙桂霞和她的管理團隊堅定著改革的信心。

  經過不懈的研究與創新🌺,“走班製下的學部運行機製”“團隊捆綁製評價考核辦法”“小學段課程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學校運行機製在研究中誕生。團隊的每一個成員也在研究中形成了對教育本質的認識,產生了對課程深層次變革、選課走班的認同🧕。在焦慮與掙紮中🥡,趙桂霞和廣文人經歷了抉擇的艱難🌑,經歷了轉折的陣痛,“自由”“選擇”等現代教育元素開始成功地嫁接到傳統教育的體系中🌅。同一學校不再千人共用同一種教材🐯,同一年級不再數百人共學同一門學科🧑🏻‍🦽‍➡️。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未來的規劃設計💆🏻‍♀️,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層次和類別的課程。廣文中學的課程形態發生的深刻改變👰🏼‍♀️,也喚醒了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和學習積極性。

  改革的成效🧎🏻‍➡️🪘,也讓工作室的每個成員激情倍增。濱海三中王金彥校長帶領學校骨幹教師在廣文中學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習;教育部👚、省教育廳先後多次組織各地中小學校長來學校掛職培訓🔙🦻;福建晉江市教育局與廣文中學簽署校長掛職鍛煉協議;臨朐🚆、安丘等縣市初中學校專門邀請趙桂霞介紹經驗做法,幫助支持學校發展;中國教育學會初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在這裏召開“初中教育創新現場會議”。廣文中學的課改開始影響更多的地域。

  對於趙桂霞來說🧬,課改不僅是“課”改,而且是一場追問教育本質的旅程,是其教育思想成長的註腳。對於工作室成員校和其他來自各地的中小學校長來說,廣文中學的課改則為他們提供了可以借鑒的藍圖和成長的助力🍎,而這份助力將促使他們尋找到更多教育拼圖,最終建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校”⬅️。(本文由校長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培養基地提供)

  【鏈接】

畫龍點睛:“戰戰兢兢”與“紮紮實實”

  趙桂霞校長是一名有態度和有追求的教育人👩‍👦,這是她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在趙桂霞校長看來,課改不僅是“課”改。她的言中之意是✣,課改是面子📽,還應該包含著更有內涵的裏子。我想,這內涵從她曾經寫過的兩本書《戰戰兢兢做教育》《建設一所新學校》中可以看出,即她對教育規律的尊重態度和對理想學校的追求🌒。

  “戰戰兢兢”做教育,這是她做教育的態度。教育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我們對教育要有崇敬之情和敬畏之心,要遵循教育規律來辦教育,不能主觀臆斷。在不斷地教育追問中,她和團隊建構了要追尋的教育理想並最終使其能夠落地。趙桂霞擔任廣文中學校長已有十年時間,她始終追尋著自己的教育理想——不以升學率為唯一評判指標,而是更加關註學生源自內心的接納和認同,更加關註“人”的發展🧑🏻‍✈️🦅。教育應是促進人的身體、心智、情感獲得完整、均衡的發展,而非只是智能的單向度發展🧕🏽。這是趙校長做教育的態度🧍🏻,也充分體現了她對教育規律的尊重🧑🏼‍🦱,這在當下基礎教育領域功利化思想盛行的時代背景下尤為難能可貴。

  建設新學校,這體現了趙桂霞對理想學校的追求🏊🏽。出任校長之初,建設一所什麽樣的“理想學校”,成為了她首先要思考清楚的一個問題。通過多年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她找到了自己對“理想學校”的答案🐏🆒:就是要建設學生喜歡、教師幸福、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新學校”。而構建“新學校”的育人大道🧑🏽‍🍳,就是構建適合學生的課程👩🏽‍🚒,建設高效愉悅的課堂🎙,培育成功幸福的教師,搭建自主體驗的平臺,加強科學民主的管理🧳。

  “新學校”的探索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契合了學生的成長規律👚,回歸了教育的本質🙂。在這種變革探索中,趙桂霞經歷了焦慮與掙紮的煎熬,經歷了困境與抉擇的艱辛🤏🏿,經歷了斷裂與轉折的陣痛,但她與廣文人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堅守,也收獲了希望與成功的喜悅🚶‍♀️‍➡️🗑,理想“新學校”的雛形開始顯現出來🧑🏽‍🚀。

  趙桂霞被譽為“長”在教室裏的老師,“種”在校園裏的校長🪭,一線成長起來的“草根教育家”。中國基礎教育的現實發展需要一批像她一樣尊重教育規律♦︎、戰戰兢兢做教育、紮紮實實謀求學校發展的校長。(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6-05-20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