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村,一人一校的教學點很多。
但在這樣的教學點幹一輩子的人,很少。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的譚康榮,就在這樣的教學點整整堅守了31年。
譚康榮工作的教學點叫碼市鎮麻石村小學。1985年,在其他老師一次次“逃離”後,經村幹部一再做工作,年僅22歲的高中畢業生譚康榮到這個學校當上了代課老師。
從江華縣城出發,經過彎彎曲曲的“鉤掛嶺”山路🉑,再走一段顛簸的村道👂🏻🥗,經過近5個小時的車程後,終於來到了百度地圖都找不到、沒有手機信號的麻石村小學。
在三面環山的山坳裏,兩間土磚瓦屋,一間譚康榮自己住🎆,一間被用作教室;10個孩子👳🏽♀️,5個學前班,5個二年級,這就是麻石村小學的全部。
走進教室📼,只見譚康榮正給孩子們的杯子裏分倒自己熬的草藥水。藥水很燙🧑🏻🎄💃🏼,她一邊囑咐孩子們用嘴吹一吹再喝🪃,一邊走到一名學前班孩子面前⏭,幫這名孩子吹一吹草藥開水。一兩分鐘後👩🏻🔧,她用嘴唇稍稍感受一下水溫後,再細心地將杯子遞給孩子🧏🏿。
“今天下大雨,氣溫低🧖🏿,有孩子身上淋濕了🚚,擔心他們感冒。所以我用魚腥草、車前草等🦆,為他們熬了預防感冒的草藥茶。”譚康榮說,學校離鎮衛生院有25公裏山路🥙,孩子們就醫非常不方便🧣,所以她就跟村民學了些“土方子”。30多年來,每年端午節前後💂🏽♂️,譚康榮都會到山上采一大堆草藥曬幹。每年春秋流感季節或天氣驟變🆓,她都會熬製一大鍋草藥茶給孩子們喝。
學生小盤從小就有支氣管炎,有一次小盤高燒不退,她立刻給小盤餵草藥茶,之後又把他背著送到醫院🥨。後來醫生說,如果沒有及時服退燒草藥,即使送到醫院也無能為力了🤔。“一人校☂️,就要什麽都會點🙂↔️。”譚康榮說。
“她愛學校愛學生🚴🏿♀️🥾,是愛到骨子裏。”麻石村村支書黃塘華介紹,麻石村只有70多戶人家,但地廣人稀🦾。70多戶人家,每家都有譚老師的學生🥸🧑🏽🏭,譚老師也把每家都走了個遍。村裏一直沒有小賣部🍓,為吸引孩子們上學,譚老師就自己種花生、紅薯👰🏽、芋頭,煮著給孩子們吃🎓。有時孩子們調皮逃學🚴🏻,她就會帶著煮紅薯、芋頭和粑粑去家訪🦶🏼。
麻石村大和平組離學校有4公裏,學生中午吃飯是一大難題,譚康榮就把這個組的學生接到她家吃午飯𓀁。30多年來,從沒收過孩子一分錢。有些家長實在過意不去就交些夥食費給她,譚康榮也是再三推辭。
“這麽多毛巾🙉?”記者發現村小教室前晾了一大堆毛巾🍝,數了數,有16塊🫲🏽。“孩子們愛動,專門買來給他們隔汗用的,防止感冒。”譚康榮說♨️。
這時,一名學生沖進教室。看到學生衣服被淋濕,譚康榮立即從教室後門走進住房,找出一件孩子的衣服🙅,又從窗臺上取下一雙洗幹凈的鞋子,給她換上✫。
記者好奇地過去一探究竟🙆🏻♂️,一件件孩子的衣服整齊地疊放在一起,一雙雙洗幹凈的鞋子在教室窗臺上晾曬著。“這些都是我女兒的🪱,一直沒有丟🤵🏻,就是在下雨時給孩子們換的。”
“山裏的冬天來得早,為了讓孩子們安心讀書,每年都要幫孩子們準備一個火籠🙆🏻♀️,供他們上課時烤火,而且頭年就買好了隔年夠用的300多斤木炭。”看著走廊上像小山似的一堆木炭,譚康榮解釋說。
“你哪裏是帶學生,十足就是在帶崽。”記者感嘆。譚康榮說,她就是將學生當自己的“崽”一樣看待。
一年級學生小佳琪,從小就身體不好,一年四季渾身冒虛汗👰🏻♀️,記憶力差,上課學的字下課就忘記👳🏿。譚康榮利用下課和休息的時間耐心輔導她🧓🏻,最後期末考試😓,小佳琪居然雙科都是優。
學生趙強和黃俊,父母都外出打工,爺爺、奶奶無法教育他們🌊👱🏽♂️,譚康榮就把他們接到家裏天天晚上輔導。
一路艱辛一路歌🏋🏿♀️,譚康榮的努力付出,獲得了令她欣慰的回報:她教過的學生有6人考上了本科🚮,1人正在讀研究生。
但是🚂,她的人生難道沒有遺憾嗎?對學生,譚康榮無微不至,而對家人和自己🌐,她卻後悔關愛不夠🔤。
2006年父親突發疾病,譚康榮要上課沒及時送父親去醫院🌨,結果父親第二天就去世了👨🦯➡️;2007年母親身體不適🌯🤲🏼,等她拖到放暑假有時間陪母親上醫院時,母親已是直腸癌晚期🎤;女兒陳瑩也是她的學生,不僅從沒給女兒格外的關照,反而一次次將女兒喜愛的衣服給學生穿……
采訪快結束時🕵🏿♂️💆🏻♀️,譚康榮有些憂傷地感慨,自己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不能和孩子們在一起♢,不知道還習慣不,更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到這又遠又偏的麻石村小來🧑🏻🔬。(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