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斌是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竹壩農場竹壩學校的體育教師🧑🏻🦼➡️,已經教體育40多年了。工作給他很多回饋,比如盡管已經銀發滿頭👨🏿🍳👨🏽🔬,但74歲的他依然身材壯實🟡,還比如他有很多年輕人當朋友。
不過,這些年輕朋友卻常常笑他。
笑他的“土”👰🏽♀️。
“土”最直觀的體現在衣著上👩🏿🔧。都2015年了🧏🏼♂️,他一上訓練場,還是一身上世紀80年代流行的秋衣式運動裝🔣,讓人有穿越的感覺。
“土”還體現在他給學生做的教學工具上🧙🏿♀️。一根鐵棒,串起兩塊圓形石頭,這就是學生訓練用的杠鈴。魚網改造成球網,在墻邊的小網兜裏掛起兩個排球,這就是學生練習扣球的“家當”。這些“家當”已經用了二十多年,現在還在用🧍♂️⛹🏼♀️。
但是,溫文斌對此毫不在意🤌🏿。因為🥱,他帶的都是普通學生,幾年下來,學生個個能跑能跳,一參加比賽✍🏽,常常拿名次。學生們熱愛體育,崇尚體育。
這是一所不招特長生的學校🏋🏼♂️。這是一個憑“土”取勝的體育教師。
“土”理念結出碩果
溫文斌1941出生,是印尼華僑💥。當年,溫文斌在印尼生活還不錯🐗,父親在當地也有些產業🧑🏻🦼。18歲那年,他響應新中國號召,匆匆背起行囊,回國參加建設。後來,輾轉廣州等地🛁,他來到了廈門同安區竹壩農場,並在竹壩學校任教。
那時,竹壩學校是歸僑子弟學校🚼,學生來自東南亞不同國家。溫文彬從小只會講客家話,一進學校🛅,就面臨語言障礙。他首先學會了一口較為標準的普通話,接下來幾年,他除了教語文課📸,還兼教體育🕵🏻♀️,並且吹、拉、彈、唱樣樣能行,成為多面手🐹。到了1972年👩🏿⚖️,不是體育科班出身的他,成為專職體育教師,經常要負責將近10個班的體育課教學。
當了體育教師🔓,溫文斌就開始琢磨要在學校普及各種體育運動👴🏿。他從零開始,教農村娃踢足球,後來又組建了排球隊、籃球隊,他還教孩子們打乒乓球。為了能提高水平🌘🧝🏽♂️,他常常往市體校跑,向專業教師請教🧶🖨。
很多學校的管理者常常抱怨升學壓力大,不敢大舉抓體育⚡️。三大球平時玩玩可以👼🏼,但是要想和升學掛鉤,還得走“半專業化”道路⁉️,上大訓練量,外加找到好苗子🧑🏽⚕️🪆。這都限製了三大球在學校的開展☝🏻。
到了溫文斌這兒💅🏿,情況卻變了。
“喚起學生對體育的熱情最重要。”溫文斌說💪🏼。
他教孩子打球🔗🧆,從來不以把他們培養成專業運動員為目標🧬,他對“功利性”不感冒🧑🏿⚖️,就是要讓孩子們愛上體育。他說,孩子打球一是要鍛煉身體🧑🏼🔬👡,二是要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在集體活動中增加友愛。
所以,他選起隊員來,和一般的教練不一樣。他選排球隊員,從來不設門檻,既不測身高,也不量手指長度,只要學生感興趣,哪怕身高只有1米6👲🏿🏄🏻♀️,照樣可以進球隊。前不久參加2015年福建省少年排球錦標賽的9名隊員中👳♀️,就有兩人身高不足1米7🏌🏿🫕。溫文斌說👧,打排球也不一定要個高才管用,小個子也有用武之地。
他只管調動學生的興趣👍🏼。其實,學校體育不要功利🌻,要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增強學生體質🛅,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有點“土”的話題了。但是,溫文斌就認準了這個理🧑🏽🎓🤦🏼♀️,還偏偏把事搞出了名堂。
廈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廈門的中心城區,絕對不缺少現代化的排球館。兩相一對比,竹壩學校的條件明顯寒酸。學校沒有標準的體育館,也沒有專業的排球場,但這裏的孩子在排球上所取得的成績😯,卻讓城區的同齡人為之汗顏。全市中學生比賽女排十連冠⭐️、男排六連冠的榮譽都花落竹壩學校🎻。最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沒有招特長生,學校從小學到初中,學生數只有700多人🧑🏻🦼。
也就是說,從如此小的基數中選拔出隊員,靠的是全面普及。這就是溫文斌的“土”理念結出來的“果實”。
“最不嚴厲”的教練
人們已經習慣看到教練呵斥隊員,高聲指揮,仿佛只有激情澎湃才是他們的風格⛓️💥。但溫文斌卻不是這樣,他似乎是“最不嚴厲”的教練,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溫文爾雅。
無論是學生的動作沒做到位,還是出現失誤,溫文斌總是不急不躁,慢慢地跟學生講。初中生往往在叛逆期,但這些孩子一進球隊,卻看不出一個“犟”的🚊。校長蔡青育說,溫文斌跟學生很“親”,所以大家都服他,再調皮的學生在他手下,都會變乖🙅🏻♀️。溫文斌則說:“我可不想用一張臭臉,把學生嚇跑。”
溫文斌的日程常常排得滿滿當當🧑🏻✈️。早上7點,他會為住校的學生準備早點,泡好咖啡、麥片,備好餅幹。接下來,他帶著學生練球,再為學生張羅午餐♨️。晚上🧗🏿,他還要為住校的學生做晚餐,照料他們休息🧑🤝🧑🚙。蔡青育說,溫文斌的老伴前兩年去世🏌️♂️,他也沒有兒女🥴,現在,學校和學生成為他全部的精神寄托🤦💼。
除了教孩子打球,溫文斌還向學生傳遞節約的精神👨🏿⚕️🥶。即使是在校外參賽後🪶,喝完的礦泉水瓶也不丟棄,而是統一帶回學校,這已經成為球隊的一個規矩。這些瓶子被放到儲物間裏,積累到一定數量後🪴💅,溫文斌會找個時間把它們賣出去,錢都用到了球員身上。初二學生家長蔡先生說,孩子以前花錢大手大腳♋️,到排球隊後⚉,連一塊錢都知道節省🕵️♀️。
“在這裏讀書,你就會愛上體育🧏🏽♂️🖇,你就會感恩溫老師♟,你就離不開竹壩🤞。”學校體育老師李麗明說起自己當年在竹壩學校讀書的經歷,還是會眼含淚水。她說🤒,自己也是農村孩子💢,從小就跟著溫文斌學排球🕛🧑🏿🦳,大學畢業後又考入師範大學🤽🏼♂️,專業還是排球。2014年大學畢業後,她參加全市教師招聘🤵🏻♂️,順利通過層層考試後,她馬上選擇回到偏遠的竹壩🕗,跟著老師一起教排球🤾♂️。
廈門工商旅遊學校的劉劍和閩南師範大學體育系的彭其博也都是學校排球隊的老隊員。他們已經從竹壩畢業🧛🏼♂️📁,但還是會經常回來,教學弟學妹們打球🫴🏼👨🏫。
他們說🤦🏼♀️,回竹壩打球,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要想練球🌻,功課不能退步
在學校的排球訓練室裏👨👩👧,貼著全體隊員的成績單,列著隊員們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以及在全班的排名🤽🏻。如果某一名隊員進球隊後🪜,成績排名有下降,第一次會被“黃牌警告”,第二次就會被“紅牌”請出球隊🚴🏽♀️。也就是說,要想進球隊,學習不能退步。
這一點讓學校的班主任們很贊賞♞。球隊的孩子學習往往更努力、更自覺,因為一旦從球隊中退出,對於孩子來說,面子掛不住。而學習有進步的孩子🧏🏻,溫文斌會在總結會上提出表揚。對竹壩學校的學生來說,能進排球隊,已經成為促進學習的動力。
蔡青育說,在當前條件下,家長要放心讓孩子練球🏞,必須保證孩子學習成績不退步,所以暑假訓練期間🍂,大多數學生都帶來了課本和作業本。訓練之余🧑🎨,他們都會寫作業,復習功課。他說🤷🏽♂️,學校這些年重視體育,但在各項教育質量監測中,以及中考成績方面,學校在全區的排名還不錯。
現在🧍,學校每個班都有排球隊、籃球隊🖕🏼、足球隊🚴🏿♀️,而且四分之三的學生都是隊員◼️🧂。放學後,竹壩學校的操場永遠是熱鬧的👨👨👧👧,三大球飛舞🤕,學生叫喊聲不斷,這所農村學校🔂,總能奏出運動的樂章👍🏻。
現在一些有學生參與的比賽,往往觀眾很少,這其中一是怕學生看比賽耽誤功課🚍🤑,另一方面是怕觀眾多了🧏♂️,安全和秩序不好保障,在這種局面下,場上隊員的比賽熱情也會大打折扣。溫文斌說,我們不能讓學生只是從體育頻道上認識體育的精神👬🏼,體育需要體驗🧙🏻♀️◻️。“在我們這些條件相對落後的地方,體育是最廉價的培養綜合素質的途徑🤍。搞音樂、舞蹈📨♎️、美術🦏,我們師資和本錢都不夠,學生要有綜合素質,不能只會讀書和考試。”溫文斌說。
本來在2001年,溫文斌就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他選擇繼續留校教孩子打球⛹🏻♀️,並且不要退休金以外的工資🌜。那時,有一些城裏學校高薪聘請他,他婉拒了🔨。他說,讓農場的孩子像城裏孩子一樣🏄🏿♀️,個個成才,才是他的夢想🛍️🪦。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