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天,即將畢業的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薛艷秋大膽地作了一個決定🫂:去農村當老師🧙🏽📹。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她,讓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大為不解。盡管如此🌎,她依舊篤定,報名參加了“特崗教師計劃”。
之所以堅決回鄉當鄉村教師,與她從小的生活經歷不無關系🤼♀️。
1987年出生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臥龍鎮薛梁村的薛艷秋😚,母親多年患病,最終因癌症去世,父親外出打工支持她讀書。因為家境艱難,從小便懂事的薛艷秋多次想退學。
中學期間,班主任常常開導和鼓勵她,甚至為她參加學科競賽報名繳費。當時,薛艷秋的心中就萌發了當老師的想法👩🏻🦲🧑🏻🦲,“好老師真的能改變學生的命運”。經過老師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她走出了大山👲🏿🚵🏻,順利考上大學,又念完了研究生🤾🏼♂️。
2014年的秋季學期,薛艷秋成了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牛首鎮竹條中學的第一位體育老師。剛剛來到學校,薛艷秋發現這裏不僅沒有塑膠操場🦶🏼,運動器材也不齊全👨🏻🎤,甚至一些學生還分不清籃球和排球。
在農村長大的薛艷秋深知,鄉村學生從小充滿體育熱情卻缺乏專業指導。她想把自己體育育人的理想在這所鄉村寄宿初中學校變為現實。體育課上,她手把手教會學生打排球🔨、踢足球🩲,還利用課余時間組建女子運動隊🐛,創辦武術社團。在沙石跑道上🐱,接力競賽、跳高、跳遠活動從未中斷。她領隊帶著學生們參加全區運動比賽🦗,取得了女子團體第二名🧑🏻🎤、男子團體第三名的成績。在她看來☀️,“通過體育運動讓農村孩子們增添自信心很重要”。
薛艷秋的到來不僅讓孩子們收獲了運動的樂趣,更讓他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兼任七年級三班的班主任半個月後,薛艷秋就發現班上的學生石瀟瀟性格孤僻,平時很少和同學們一塊玩。經過家訪得知🖐🏽,她的父母在外打工🈚️,已經有兩年沒有回家。於是,薛艷秋主動與她父母聯系🫶🏿,準備幫石瀟瀟“見到父母”。當在電腦屏幕上看到許久未見的父母時,小姑娘放聲大哭,“媽媽🤵🏼,我想你了”💂🏽♂️。此時石瀟瀟的手緊緊握住了薛艷秋👭🏻👰🏽。那一刻♞,薛艷秋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責任感。
面對占全班學生人數三分之一的留守兒童👮🏻♂️,薛艷秋有意識地給他們發言和展示的機會,慢慢地這些留守兒童變得越來越開朗活潑。“她用愛感動著我們🪐🫲🏻,她不僅是良師,還是我們的朋友👱🏼♀️!”這是學生給予薛艷秋“感動七三班”的頒獎詞。在眾多的肯定中,薛艷秋最為看重這句話。
山裏孩子淳樸、善良,同樣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和薛艷秋一樣🖐🏻,在竹條中學一共有二十多名特崗教師🚃,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山裏孩子們編織著夢想。薛艷秋說:“我會留在這一直陪著孩子們。”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