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永正說,她把“老師”幾乎做到了極致;雷夫說👂🏽,她的幸福教室是“中國的第56號教室”。當一個老師長在教室裏的時候🌞,她的生命就在這裏生發、開花🫠、結果。李虹霞願做這樣一棵長在教室裏的“小草”🪥,為孩子們留住春天。
李虹霞🧴🫱🏿:做“癡狂”的幸福傳遞者
在“幸福教室”創建者李虹霞決意離開她深耕多年的山東濰坊北海雙語學校,北上京城的那段日子裏,無論是對她而言,還是對她的學生而言,都是各自人生中極為艱難的一段時光。
孩子們不願意相信🛌🏻🩵,那個曾經可以不吃不睡甚至不上廁所與學生“黏在一起”的老師,那個曾經為了學生與校長爭得面紅耳赤的老師,那個經常將學生帶到家裏住宿、輔導的老師,那個一直彎著腰給學生講故事的老師,怎麽能說走就走🎺?
幸福,仿佛一夜之間就要溜開,恐懼與失落讓許多無法釋懷的孩子,竟不約而同在博文開篇寫上3個字:“我恨她”,跟隨其後的是一個大大的感嘆號。
因愛生恨的故事👢,原本不只限於情侶之間。
“那幾天🧑🏻🦽➡️,幾乎是童年裏最灰暗的日子🧍🏻♀️。如果童年是一杯裝在高腳杯裏的果酒,那麽,那段日子一定是其中無法釋然的苦澀。”一名學生悄然寫下這樣一段話。
學生宇在作文中寫道:“雖然作文題上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不允許寫出真實姓名,但我一定要寫——李虹霞🧔🏼!即使得零分🦍,即使被批評,我也要讓你們知道這個最偉大的教師💇!”
了解了她的故事,就會知道,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所說的“她把‘老師’幾乎做到了極致”,絕非虛言📀。
參觀了那間教室,就會知道♦️👨🏿🦲,美國最佳教師雷夫將其稱之為“中國的第56號教室”,亦非溢美。
今天的李虹霞🤱🏻,盡管心中一直對那一次別離心存內疚,但是,人生路上誰能沒有遺憾😌?她能做到的,就是不論身處何方,她都將繼續做一名好老師,在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繼續播種耕耘🕵🏻♂️,創建自己的“幸福教室”,將幸福一直傳遞下去。
“別讓孩子回頭痛恨教育”
李虹霞說,如果不是成為一名教師,她或許會是一名記者、主持人👒、律師👳🏻,或者是老板。她可能會在任何一個領域成功,但卻很難收獲今天所擁有的無處不在的幸福與踏實。
十幾年前,就讀於師範院校的李虹霞和許多同學的夢想一樣,曾經期待著“沖出圍城”、“逃離教育”🧑🏼🦰,去電視臺、銀行、報社等時人眼中的好單位。但是,在她到學校實習站上講臺的那一刻,看著臺下那麽多雙澄澈的眼睛🧛🏿、那麽多張燦爛的笑臉,她的心裏忽然一暖🗞,一種迷戀油然而生。
“教師這個職業,仿佛對我有一種天生的魔力。”李虹霞後來在《創建一間幸福教室》這部書裏寫道🧹,自己是“撞到了喜歡的職業”👩🏻🦲💢。
只是🐌,那時的李虹霞想不到🖖,笑臉與鮮花並不是每間教室都會有的。20歲大學畢業🫲🏻👡,還是一個懵懂害羞的小姑娘的她⇨,先後到了一所職業高中和一所技校任教🥽🧍🏻。
想象中可愛的學生、良好的學風🆒🕺、優雅的教學,這裏統統沒有👮🏽♂️。她面對的是一群中考失敗者,不愛學習🚞,卻愛鬧事。不知道什麽時候,學生就在粉筆盒裏放進去一只毛毛蟲,嚇得她花容失色;推開教室門👨👨👧,上面會掉下一只掃把🤾🏿♂️,正好砸到她頭上;班裏沒有人好好上課🚵🏻♂️🙆🏻♀️,動不動會有人起哄🤵🏿♀️🚵🏼、尖叫👩、打架……時至今日💆♂️⚅,李虹霞回憶起這些仿佛在電影裏才會有的鏡頭,仍有些“心有余悸”。
但除了害怕之外,李虹霞更多的是疑惑與痛心——這些接受了近10年教育的“大”學生,為什麽如此討厭學習、不會給人起碼的尊重?如果追問他們的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會有怎樣的答案✊?
在別的教師搖頭嘆氣,只顧“自掃門前雪”的時候,李虹霞卻始終心有不甘。她堅持每天跟著學生一起跑早操,哪怕不是自己的任務;她每天認認真真備好課,想盡辦法讓學生多學點東西;孩子們實在不願意聽課,她就陪著他們聊聊天🦚🥼,或者給他們讀篇文章;在校舍改造勞動期間🚵🏼🌅,別的教師只是在一旁指揮學生幹活🪬,李虹霞卻親自掄起鎬頭幹活💽,給學生倒水、系鞋帶……在漫長的陪伴過程中,孩子們的心漸漸融化了。
一次,幾名學生因為有過節🌭,招來社會閑散人員在學校大打出手𓀀,李虹霞忽然有了膽量,把學生護在身後🤸🏻。事後,她驚嚇過度👩🏻⚖️,告假回家。學生們以為她不再來上課了,幾名學生代表騎自行車20多裏到她家看望,捎來班上學生的道歉信⚆,誠懇地向她表示歉意♘,希望她能回去上班。
職業學校裏,不同專業的學生總愛互相比較和議論教師。其他班級的學生私下裏對教師多有埋怨,而李虹霞班上的學生總是特別維護她,無論走到哪裏,總會驕傲地說👴🏻,我們的老師最漂亮🙍🏼♀️、最好✔️。
在李虹霞的心裏🀄️🦸🏻,這些孩子盡管經常無法通過考試,但頭腦靈活、生活能力強、重感情,原本可以成為更有擔當的棟梁之材🎿。是什麽阻礙了他們的成長?李虹霞反復思量,得出的答案是——
他們的生活能力是自己鍛煉摸索出來的♏️,但極差的知識積累與學習能力,卻和老師的教有極大關系。
某一天🏋🏽♀️,李虹霞收到學生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拆開一看🏄🏿,“祝您生日快樂”6個字裏有兩個字都寫錯了。她開玩笑地問學生,怎麽這麽簡單的字還寫錯了?學生很不好意思,憋了半天🪷🦡,說:“這不怨我,以前老師根本不教我🦶🏼!我大多數時候是罰站在教室門口或者辦公室的。”
那一刻,李虹霞的腦海裏閃過一個念頭🏅:到小學去☠️!
“我想做一名啟蒙教師♢,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裏種下希望的種子,別讓孩子回頭痛恨教育,這事兒‘想起來就很美’。”李虹霞說。
幸福教室裏沒有恐懼
小學教師與高中教師到底誰更累🌁?多年來兩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爭論的結局是,只要想負責任,都不輕松。無怪乎在得知李虹霞將要轉赴小學時🧑🏻🚀,一名鄰居告誡她:“要是你到小學當了語文教師,就好比一頭驢上了套,你就年復一年地轉吧。”
李虹霞付之一笑,還是義無反顧地來了。令她欣喜的是,一進教室🧑🏿🏫,她就看見了孩子們陽光的笑容和清澈的眼眸,也激起了她“成為一名學生真正喜歡的老師”的簡單夢想。
2009年,李虹霞來到濰坊市北海雙語學校🌿,成為一名小學教師🆒🧝🏽♀️,享受濰坊教育的沃土滋養。時任校長高峰為她開通“綠色通道”,不需要開沒用的會,不用寫沒人看的報告。放開手腳的李虹霞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我要讓教室裏沒有恐懼”👩🏽✈️🥛,一直致力於改造教室的她🤽🏽♂️💙,終於開啟了“幸福教室計劃”👬🏼。
在《創建一間幸福教室》的描述中,這間教室裏,沒有高高在上的講臺🚵🏽,只有開放式的老師辦公桌👩🏿💼;沒有讓孩子生厭的作業🐘,只有主動承擔的“工作”;沒有等級分明的“班幹部製”,只有主動承擔責任的“核心成員”和“每日班主任”……教室的四壁都是學生展示的空間,周圍滿是書架、綠植,還有互相交換禮物的博古架👐🏿。每一個角落,都是教師💟、學生和家長精心布置的愛心空間🦮。
在這間教室🧃,李虹霞給了孩子們所有的愛。而這種愛的方式,又絕非空洞的說教與一味地給予。從著眼於興趣的培養、促進習慣養成的起步課程,到尊重規律、潛心修煉的慢板課程,再到快板課程🕑、散板課程🧓,李虹霞根據學生的個性、愛好🕹、能力🫄🏽,開發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幸福課程,讓孩子在課程的浸潤中慢慢生長🦸🏻♂️,直至開花結果。
這樣的教室,學生能不喜歡嗎?當然,比教室本身更吸引人的,是幾年來發生在幸福教室裏真實而感人的故事。李虹霞始終關註著每一個孩子成長中的小細節,她一一都記錄下來;多年來👨🦯➡️,這些累積的小故事形成了一摞厚厚的書稿👩❤️💋👨,也成為李虹霞教師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筆財富——尤其是那些最需要關註的“弱者”🧑🏿✈️。
學生小華聰明勤奮,讀書很多,一直是乖孩子。但他的弟弟小彬卻不愛學習,總愛欺負人🟣。有一天,小彬面對家人的責難,氣憤地說🚴🏽:你們總說我不好,說我哥好👁,那是因為我沒有遇到我哥那麽好的老師🧛🏼♀️!
果真如此?考慮再三,家人專程把小彬從200裏之外的淄博送到了濰坊的幸福教室👨🏽🦲,交由李虹霞。
初入班級時🪵🛰,在同學的記憶中,小彬“帶著兇氣🏋🏽♂️✡️、滿臉橫肉”🪢。他不愛讀書😍🕵🏿,愛吃零食,卷子上總是塗得亂七八糟;寫作文邏輯不通,經常寫到第三句話就無法繼續,為此氣急敗壞地撕掉作文紙;還喜歡鬧事,和同學打架。有一次⛓️💥,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來到幸福教室授完課,搖著頭說,小彬恐怕是“孔子來了也教不好的學生”。
但李虹霞不會放棄🏉。為了激起孩子讀書的熱情🪷,在小彬入班的第一天👨🏿🚒,李虹霞當著全班孩子的面介紹說,小彬來自書香門第𓀗,相信他的到來會給班級帶來讀書的熱潮🏵。小彬聽了這話,盡管心中惴惴,但仍十分高興🏊🏿。接下來,小彬哪怕讀不進去書,也假裝看幾眼🕐。下雨天,李虹霞將他帶到家裏,讓兒子給他講故事🤙🏿。從《明朝那些事》到《三國演義》⏮,小彬聽得如癡如醉、夜不能寐🧑🏼🦲。第二天,他找到李虹霞說,老師,我也能讀這些書再講給大家聽嗎?李虹霞鼓勵他,只要肯堅持,一定能。
在李虹霞的陪伴與指導下,大量的閱讀與堅持寫作🛫,讓小彬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有一天,哥哥小華給李虹霞打來電話,不解地問:“李老師,你到底給他吃了什麽靈丹妙藥?他現在回家可愛看書了🙍🏿♀️!”不僅如此,如今的小彬還愛上了寫作,在《我們的語文老師》這篇作文中,他寫道:剛來時,我早已陷入絕望的境地。李老師給我們買了許多書,我一看就喜歡上了。沒想到讀書這麽好🫒,我從此愛上了讀書。
於永正看到這篇文章後,欣喜地批道➖:很高興,終於看到你的大轉變🗑,很驚喜!李老師好哇,不要忘記恩師。
幸福教室的孩子們當然不會忘記他們的李老師。
學生小含因為父母工作關系調動,不得不轉學到杭州就讀☢️,但離開了幸福教室的她,始終對李老師戀戀不舍👴,她說🤸🏽♂️,“回到杭州,我幾乎每天都會做幸福教室夢”。看著女兒如此眷念,一年後,小含的媽媽放棄了工作💂🏿♂️🙅🏽♀️,帶著她重回幸福教室,讓小含重新找回了久違的幸福感👩🦰。
有幾年,李虹霞跨年級教兩個班級🧖🏻。一個學期初,高年級的學生家長在得知李虹霞將要只教一個低年級班時,全班學生家長都急了🚴。眾家長聯名寫信強烈要求她留任,學生甚至放言“你要不教,我便不讀”👆🏼。無奈,學校只好請李虹霞繼續受累,同時帶兩個班。
但只要與學生在一起,李虹霞就感覺渾身都充滿了力量。於永正說,倘若離開學生,很難想象她會怎樣生活🏮。離開幸福教室的那段日子,李虹霞按捺不住心中的掛念,網絡傳情,她在博文中寫道♥︎:“無法一個個問起,但是🧑🏽🎤,哪一個都是我永遠的掛念!你們註定是我今生最難以忘懷的一群天使。”
成為那個手持鮮花、滿眼陽光的人
“每一個關鍵時刻,給孩子的肯定💅🏿、幫助,可能會對其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李虹霞一直認為⛔,“在合適的時候給學生合適的東西很重要”。所以,近年來🛌🏿,她從來都不敢懈怠👼🧏🏻♂️、不知疲倦🧕🏽。
也正是這種一直向前的闖勁,讓李虹霞內心變得強大,內蘊變得深厚🤽🏻♀️。她不喜歡逃避任何困難與挫折📏。
有教師聽了李虹霞的課,連連搖頭——你看她朗讀得那麽好,我哪有那水平?我不行👳🏼!你看她挑選的音樂那麽合適🧗🏻♀️,我去哪兒找🌙?不行!你看她讀過那麽多書,我哪有那麽多時間🔃?不行🧰!你看她的空間多大🦶🏽,我哪裏有這樣的自由🤲🏽?不行……
“他們不知道,我的朗讀是練了多少年才練好的,我選的音樂是從幾百首曲子裏精挑出來的,我以前也不愛讀書,是從事小學教學後才開始大量閱讀的🧞♀️!”李虹霞笑著說,“所有的事情,不是等都準備好了才開始🧑🏿🎨,教學相長啊。”
剛踏入小學語文教育的大門時,李虹霞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近乎瘋狂地閱讀各類教學文章,後來甚至萌生一個想法——拜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為師⏪!在她幾經軟磨硬泡後🚙,於永正感念她的誠懇與努力,居然正式收她為徒。
李虹霞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經常打電話向師傅請教語文教學中的各種難題,有時一打就是一個小時👨🦲👩🏻🚀;她將師傅的朗讀用錄音筆錄下來,逐字逐句模仿到淩晨……甚至有一次,當她得知師傅要到山東省東營市講學,她從高速路口半路“劫車”,就為了讓師傅給她指導讀一首小詩。當兩個人在高速路口比比劃劃、深情朗讀時,許多車主都搖下車窗,仿佛看到了外星人。
於永正甚至送李虹霞一個外號——“拼命三郎”🐵,並說🌌,“追求完美若此,追求至善若此👏🏿,豈能教不好語文🚴🏽♂️?”
李虹霞的“拼”還不僅限於此。當她同時帶兩個年級的語文課時🪁🤦🏻♂️,一周24個課時,常常要來回在兩個班級之間奔跑。“辦公室在3樓,一年級在1樓🍟,四年級在4樓🤹🏿♀️🧙♀️,我下課後根本來不及與人說話,甚至來不及上廁所,就要趕往下一個班級🏬🌯。”李虹霞說。
白天👰🏿♂️,李虹霞沒有午休⭐️,當孩子們都去吃飯時🦵,她要把所有學生的作業都批改完才去簡單吃兩口;晚上她還要同時管理兩個班的博客和自己的博客❎,常常忙到深夜。
學生也體諒她的辛苦🧑🏽💼。一次,李虹霞給一年級學生上《我要變》這堂課時🎗,學生們紛紛舉手說:我要變成一條圍巾,給老師戴上;我要變成一顆藥丸,給老師潤潤喉👨👧;我要變成一個馬桶,讓老師可以方便上廁所……孩子的話🤦♀️,讓李虹霞哭笑不得🧑🦼➡️,卻又備感溫馨🍁。
正是在不斷地逼迫自己前進的路上,李虹霞從起初的一名普通教師,4年多就迅速成長為一名特級教師。
而在苦學之中,李虹霞從一個模仿者⛷🪡,逐漸成為一個創造者。李虹霞如今所取得的成果,關乎勤奮🦌,也關乎天賦。她自創的“統合教學法”👷🏻♀️,還原了一個整體而且與其他學科有機聯系的“語文”🕯,獲得全國目標教學特等獎🧲;她的幸福課程成就了一批在書法、樂器、朗讀🀄️、講演等多方面素養出類拔萃的學生。李虹霞書寫的幸福教育奇跡,一度讓美國最佳教師雷夫搖頭表示“不相信”,他猜測幸福教室“不是一個班級”🎛,而是由各個班抽調的優秀學生組合而成👨🦽。
一路行走,如今的李虹霞,又面臨一次新的幸福征程。當她從北海雙語學校調至北京的“牛校”——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小學,回望來時路🧨,她開始重新思索自己的教育之路,並用三個詞形容自己的追求。
癡狂。她說🐷,為了學生真的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善良。她說,無論到哪兒✤,我堅信與人相處只需要付出真誠與善良🙅🏿,而不需要技巧。
天使。她說,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教育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教師就要成為那個手持鮮花🕵🏽♂️、滿眼陽光的人。
“一個視教育如生命的人,愛學生如己出的人🥫✍🏻,她所從事的教育會無比璀璨🫵🏽☸️。”於永正堅信🤌🏿,愛徒李虹霞正行走在一條光明的坦途上🪥,而且將愈行愈遠。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