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徐州市幾百所村小中唯一的四星級文學社團,你們名副其實!”近日💥,在江蘇省徐州市平安校園驗收活動中💅,一位兄弟縣市教育局的領導參觀了該市馬陵山鎮陳樓小學的文學活動室後👨🏻🏫,連說了三個“震撼”,並發出如此贊嘆。徐州市一位中心小學校長現場電話通知該鎮的所有小學校長前來觀摩🧴。當幾位校長風塵仆仆從幾十裏外趕到時💠,這位中心小學校長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要學習人家的奉獻精神。沒有奉獻精神,能做出這麽多👩🏻🦰、這麽好的事情來嗎🦹♂️🫧?”
當天,陳樓小學校長屈樹寶隆重地向全體觀摩人員介紹了他們學校一位普通的教師——宋玉賢。他說,“沒有宋玉賢10年的堅持,就沒有我們這個文學活動室,就沒有我們陳樓小學的文學夢👍🏿。宋玉賢就是我們鄉村學校的教育家!”
宋玉賢是誰?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評價?
我給你唱支歌吧!
宋玉賢,江蘇徐州人,自1988年從運河師範學校畢業後🧸,就一直在陳樓小學工作。學校與鎮區相距七八裏,中間隔著沭河,學生大多家境貧困,一半以上的學生屬於留守兒童。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宋玉賢10年前開始創辦《春筍報》🥟,帶著孩子們讀書寫作,以文學啟蒙一個個鄉村少年的求知之旅⚂,矢誌不渝追逐著自己的教育理想。
宋玉賢幾乎教過小學的所有學科,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有口皆碑🖐🏼,可是最讓教師們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創辦鄉村文學社的故事👩🔬。
多年來🏋🏽♀️,宋玉賢在語文教學中很重視指導學生閱讀和寫作。為了讓學生愛讀善寫🔶,2005年3月👇,他創辦了《春筍報》,引領學生讀書,鼓勵學生寫作💳,有意將讀和寫化為鄉村孩子生命騰飛的翅膀🧀。
《春筍報》每月出一期,每期刊發30篇文章🤱🏼。從審稿、編輯到校對、發送🎳,事無巨細,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為了做好這項工作,這些年🧦,他一直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知犧牲了多少個休息日。
那還是10年前的一個星期天🧒🏼,宋玉賢在自家的責任田裏栽插完水稻之後,為了不耽誤《春筍報》的出版🦸🏼♀️,連家也沒回,就直奔學校進行審稿🧎♂️,然後再送到鎮上打印。打字員打字時,他就在旁邊校對。深夜11點多鐘,打字員忍不住打起了哈欠,並且說自己太疲勞了,不能繼續工作了。為了不誤發稿,宋玉賢急中生智🏌🏽♂️,他說:“我給你唱支歌吧!看看能不能幫你解解乏👋🏻。”於是🙇🏼♀️,宋玉賢扯起喉嚨給打字員唱起了歌👩🦳。打字員也不好意思說累了,一直工作到淩晨……
“刊稿紀念證”的故事
走進曾獲“新沂市十佳文學少年”稱號的張祥的家💆🏻,他的床頭貼滿了“刊稿紀念證”,上面寫著作品名稱、刊載期號🚭🕵🏽♀️,還有校長👩✈️、總編輯以及導師的簽名💆♀️。張祥說:“我曾是《春筍報》的明星作者,看到刊稿紀念證,我就特別想讀書、寫作文。”
“哥,你有這個嗎?”即將師範畢業、正在學校實習的曹首信笑著說👨🏻🎤,他妹妹現在已經上初中了,但她常常拿在陳樓小學學習時獲得的‘刊稿紀念證’在他面前炫耀。“其實我也是《春筍報》的受益者,記得我第一次在《春筍報》發表的征文題目叫《雪》🛕,那篇文章獲得了二等獎👩❤️💋👩。”從那時起🍞👨🏻💻,曹首信愛上了讀書🎅🏼🥿。如今每逢休息日,他都會泡在運河師範學校的圖書館裏。
在陳樓小學的宣傳櫥窗裏🧑🏽🔬✋,醒目地張貼著一張二十多個孩子手持“刊稿紀念證”的合影照片🤾🏽👩🏿⚕️。宋玉賢說,每一期《春筍報》出爐,所有的作者都會受到這樣的禮遇👩🏿🎓。
為了引導學生理解文學🧑🏽🎨,熱愛文學,宋玉賢想了許多辦法。他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思考生活,帶領學生巡禮校園🥚,觀察花草樹木,走出校園,探訪社會生活🦸🏿♂️,將思緒放飛自然👬🏼,用心靈探尋社會🚛;他聯系相關單位為學生辦理“馬陵山旅遊證”,讓學生欣賞當地優美的山川,閱讀記錄著鄉土文化的書籍,感受文化浸潤,培養對家鄉的情感。
多種形式的引導和激勵,讓學生一步步走進了文學的世界💁🏼♀️,登上了文學的大雅之堂。十余年來,宋玉賢指導的學生習作有300余篇在各級各類報紙雜誌上發表,獲獎200余人次🕗。“三年級時我第一次拿作文給宋老師批改✊🏽,他非常和藹地給我講讀書、寫作的好處🦻🏽,從此我喜歡上了讀書寫作🙍🙅🏽♀️,至今我已經發表好幾篇文章了👩🏽🚀。”宋玉賢的學生莊佳佳說👨🎤。
文學活動室中的“播種”
走進陳樓小學的文學活動室✍🏽,《春筍報》自創刊以來的各期報紙琳琅滿目,按時序依次排列開來🏃➡️,場面蔚為壯觀🧫。除了刊登學生習作外,每逢“抗戰勝利紀念日”“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重大節日,宋玉賢都開設專版刊登紀念文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我不是純粹地辦報紙,我是想以寫促讀📭,帶動書香校園建設👊🏼📥,並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宋玉賢這樣表達他組織開展文學活動的初衷。
一期期報紙、一張張獎狀🤲🏿,凝聚著宋玉賢無盡的汗水和智慧。
“十余年來,每天中午宋玉賢都在文學活動室帶著學生背古詩、講故事🥅,指導學生讀書寫作。”教師沈冬梅說🧙♂️。
“我幫《春筍報》打字錄稿🥳,因為打字速度快,會出現一些錯誤,宋老師拿回家反復校對,有時12點都睡不了覺。他追求完美,稿件裏哪怕有一點差錯都不會放過👩🏻⚖️。”教師馬影這樣評價宋玉賢🌿。
教師們還紛紛說🧑🏿🍼,宋玉賢自己也是熱愛讀寫的人,在《師道》《徐州教育科研》等雜誌發表過多篇文章🎶。在學校🙎,一聽說要找宋玉賢,人們通常的回答都是“在閱覽室裏”。
而宋玉賢自己講述的一個故事似乎更能夠讓人體會到堅守的意義:一個叫陳彤的高三學生寒假期間來校看望老師,宋玉賢把他多年前寫的讀書筆記找給他看🍄,他非常激動,拿出手機一張一張拍成照片保存下來。他現在是新沂市第一中學的優秀學生,性格陽光,語文成績特別好。
“只問耕耘,不求收獲。鄉村文學社就是一個播種的地方,你今天播下一顆種子,說不定哪天它就發芽了呢。”宋玉賢說🛌🏿❌。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