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就是個良心活兒”
——追憶內蒙古涼城縣第一小學校長李格平
5月29日🤾🏽♂️,是內蒙古涼城縣第一小學校長李格平忙碌工作中的普通一天🆕。像往常一樣🌍,他從早晨7點開始,到校檢查鼓號隊、足球隊訓練情況🥷🏻;8點到教學樓📙、到宿舍、到餐廳,檢查住校生食宿安全、衛生情況,為情緒激動的家長解釋相關政策。隨後他又安排布置6月6日的高考準備工作等事項🦸🏻。中午他顧不上休息🍇,連續開會並匯報工作。下班後,他沒有急著回家,而是去學生宿舍了解學生離校情況……直到晚上7點,他才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學校。然而,與往常不一樣的是,到家後,他突然感覺到劇烈的頭痛,無法動彈。在被送往縣醫院急救後,於當晚21時58分⬅️,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年僅43歲。
李格平的送別會在6月4日舉行。這一天,傾盆大雨擋不住校門口的送行隊伍,出殯車所經過的道路兩旁💇🏻,各級領導👨🏿🦱、學生😍、家長以及普通老百姓上萬人自發為他送行。瀟瀟雨水伴著嗚咽的淚水,和著默默的哀悼與祝福,共同送別這位年輕的校長。
校長的“摳門”與“大方”
一個小學校長,為什麽受到這麽多人的尊重🚦?
時間回到10年前。那時的涼城一小❌,校園面積狹小、地處荒涼👳🏿、設施陳舊🆖、師資與生源均極度匱乏👨🏽🎤。那一年,李格平通過公開競聘成為該校校長。為了盡快改變學校面貌,他上任伊始便大膽創新,利用舊校區置換土地🧗🏿♂️,在政務辦公新區新建了一棟4層的教學辦公綜合樓和一棟5層的學生宿舍樓。為了節省資金,在遷入新校區的時候,他帶著全體教師自己動手搬“家”。連續勞作了3天🪑🤹🏼♀️,才將所有課桌板凳、教學用具搬進了新樓房🚣♂️。“摳門”的李格平甚至連舊校區的樹苗都不忘一起遷過來。
不過👇🏻,該大方的時候李格平也挺大方——在入住新校區第一年,他就按照示範學校的標準🧸,用12萬元完善了兩個實驗室,斥資15.4萬元建成美術室、音樂室、少先隊活動室👩🏽🦰,花費9.4萬元購買了體育器材👔,用25萬元購買的圖書豐富了圖書閱覽室。
硬件全了🧑🏻🔬,李格平又開始琢磨學校的軟件建設。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他以課改👨🏿🦳🧘♂️、課堂𓀖、課題為載體🙂,努力追求“實效、靈活、創新”的校本教研活動👷🏽,不斷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形成了“課前預習—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課堂展示—教學反饋👨⚕️、釋疑點撥—訓練檢查”6個主要環節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為了弘揚校園文化,李格平加強樓道特色文化建設,按照人文☝🏼、地理🤾🏻、歷史的格局,倡導設置宣傳標語240塊,他親自編寫校歌、設計校園標語。在他的促動下🈺,學校成立了文學社𓀆、舞蹈隊、書畫小組、足球隊🦸🏽♀️、電子琴班💁🏼、英語口語班等興趣小組,培養出許多“小能人”,不少學生在全國性大賽中獲獎。
正是得益於這些有力的舉措🤜🏽📏,10年間🚶🏻♀️,涼城縣第一小學從2005年全校只有24個班👩🏿🏭、1100多名學生、54名教師🕍,發展到現在有39個班、2400多名學生、127名教師。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文明禮儀示範教育基地”等多項榮譽💆🏿♀️。如今的涼城一小🧞♂️,已成為涼城縣乃至烏蘭察布市知名的學校🛗。
做師生的“守護神”
在學校保安張明旭的眼中💒🕴,李格平樸實無華𓀋、平易近人😸。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刮風下雨,他每天總是早上6點就到學校👩🏽🦲,站在門口迎接每一個學生的到來🧗🏻♀️🧖🏼♀️,放學的時候再看著他們一個個離開。
“數九寒冬,地上一尺多厚的雪,他就那麽和我們並肩站著🥚,怎麽勸都不回去,就怕學生的安全出問題。”張明旭說。
不僅如此,李格平每天早上一定要先去操場、餐廳、宿舍巡視一遍🫛,再去各個班轉一轉🧍♂️,才回到辦公室辦公。每天晚上10點多學生宿舍熄燈之後,他還一定要開車再來學校看一眼留宿的學生們,才放心回家睡覺。
李格平在一篇學習心得中這樣寫道:“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懷著一顆平常心🀄️,投入到與孩子溝通🤵🏼、學習的工作中去……彎下腰去用心與孩子真誠溝通。這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個天使都是那麽可愛,他們都能讓你享受到濃濃的師生情,享受到育人的快樂和幸福🏉。”
而對教師,李格平同樣用心至極。同事們回憶起李格平,無不感嘆他對教師們細致入微的關愛。風大👩🏼,他擔心辦公室窗戶沒有關好;人離開了,他要檢查燈有沒有關。哪個教師家裏有事情,他總是忙前忙後🤶🏼;哪個教師過生日🤟🏻,他都登記在冊,生日前幾天就送去蛋糕票🐅🤹🏼♂️;平安夜,他為每個教師送去蘋果……此外✹,李格平在名利上從不與師爭👩🦼🧟♂️;當校長10年🎋,在評優評模時能讓的盡量讓🫷🏼,能推的盡量推👩🏽✈️,把這些榮譽全部給了一線教師👩🎨💁🏼♂️。
李格平就是這樣以春風化雨般的行動感動著每一位教師。
“鐵包公”的例外
隨著涼城一小辦學條件🗺🔑、教學質量的提高,許多家長👨🏻🚒、學生都慕名前來,其中也有不少人找關系🔋、送紅包🧘🏿♀️😵💫,但都被李格平拒之門外☝🏽👊🏽。大家一氣之下,叫他“鐵包公”🏊🏼。但“鐵包公”也有例外的時候。
一年級學生小可(化名),母親是個殘疾人💇🏿♂️,父親又得了癌症🧑🏽💻🤳🏽,家境貧寒,許多學校都不願意接收她。當小可的母親拄著雙拐找到李格平時,他急著對身邊的人說:“怎麽能讓家長在外面站著,快請進來👰。”了解小可的家庭情況後🙆🏼♀️,李格平當場掏出300元給小可母親👍🫴,並真誠地說:“你不要推辭,既然我在這個位置上,就不能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輟學。”之後,李格平又幫小可交了其他費用,還為小可購買了校服和學習用品。
三年級學生小章(化名)⛹🏽♂️,以前跟隨父母在外地讀書,因父親打工時出現意外,下身癱瘓,全家遷回涼城🕴🏼。許多學校都不接收小章👨👩👦👦,到了涼城一小,李格平二話沒說就讓她來上學,平時也對他們家格外關照。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李格平連續6年與永興鄉貧困家庭學生魏仙桃結對幫扶,扶助資金共計6900元。幾年來,李格平先後捐款和資助貧困生共計3萬多元。
“李校長🍛,太陽有多紅🍿,你的心就有多紅。”一位學生的母親感激地說👨🏻🦱。
一家人的“三好男人”
厚德載物👉🏼,忠孝傳家。李格平愛事業,同樣愛家庭。
在父母眼裏他是一個好兒子。 面對80歲多病的老母親🙎♀️,李格平經常抽空去給老人做飯🌯、洗衣服🛀、購置日用品,老人逢人便講“格平做的飯我最愛吃”。為了不讓老人傷心過度,家人直至現在也沒有把兒子去世的消息告訴她。
李格平和妻子是大學同學,感情一直很好😔。在妻子眼中,李格平是個很顧家的好丈夫,家裏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一手打理。在女兒眼中,李格平是個好爸爸,盡管因為工作忙碌🤘🏻,他自言“很不稱職”,但一有機會,他就會多陪陪女兒🗼。知道父親去世後,女兒連夜趕回,幾次哭暈。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格平的追悼會和出殯現場人頭攢動🍸👩🏽🚒,人們悲痛萬分🧊,自發送來的花圈足有2000多個。送行的那天𓀎,數以萬計自發前來送行的群眾🧘🏽♂️,就是對李格平一生最好的褒獎🫳。李格平走了📦,留給妻女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無上的精神財富💸,“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教書就是個良心活兒🧑🏿🎤,師德和辛苦很重要。”這是李格平常說的一句話。李格平雖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卻影響著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們。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