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日發表報告,對近十年來全球教育領域發生的變化進行總結,並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報告稱🤸🏼,目前已經漫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機將對世界,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產生深遠影響👰🏼。由於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不景氣,許多大學都會在短期或中期面臨嚴重的財務問題,高等教育可能會進入一段嚴重的“蕭條期”🤶🏻。
教科文組織🏄♂️:造成五種後果
報告認為👩🏻🦱,這場危機可能給高等教育造成五種後果💃🏼:其一,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國政府可能無力為研究型大學提供完善自身建設所需的資金🧑🏻💻,造成高等學校預算嚴重吃緊🥳,不得不投入較少的資金💴,高校很難維持原有的教育和科研水平;其二🙅🏼♂️,在實行學生貸款的國家👏🏽,由於金融危機導致部分銀行或基金破產🙆🏽,政府和銀行可以提供給學生的貸款肯定會有所壓縮,並可能對獲取貸款實施更為嚴格的限製;其三,教育體系會面臨征收或增加學生學費的壓力,而由於企業不景氣🦒,普通家庭由於收入水平下降,可能無力支付子女學費,普通收入者進入高等學府的難度將增加🛗;其四🍬,由於大學縮減開支,學校會雇用更多兼職教員,增大班級規模,教學質量註定將有所下降;最後👨🍼🧋,一些學校可能“停止”雇用得力教員、建設新設施、改進信息技術以及購買書籍報刊等,導致學校的軟硬件設施水平下降,進而對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
專家:負面影響未必很大
報告出臺後,有專家認為,雖然收入水平的降低和就業崗位的減少是歷次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但從這兩個方面,也可以推斷出兩個完全相反結論👸🏿:一是收入的降低使得家庭支付學費的能力降低⛎,直接影響就讀高等教育的人數🩹。為了增加家庭收入🧑🏻🎤,一些家庭的子女推遲就學,先投入工作以補貼家庭收入,這會降低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業崗位的減少使得人們參與高等教育的機會成本降低,在無法獲得滿意的工作待遇的情況下👷🏽,人們會選擇就讀高校以獲取技能和推遲就業時間,這方面反而會增加對高等教育的需求。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溫道夫曾分析了1870年至1985年間🧑🏽🎤,德國🖍、意大利、法國👶🏻、美國和日本五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擴張和經濟周期的關系。通過比較這100多年間各國國民生產總值和高等教育招收人數的關系,溫道夫發現,在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大學招收人數的變化和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經常是相反的♍️。在經濟發展緩慢的時期👰🏽♀️,大學的招生人數快速增加,而在經濟發展良好的時期,大學的招生人數增加放緩。這五個國家的數據都沒有支持經濟衰退會降低大學規模的假設🌩。在19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的經濟衰退中,這些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或者嚴重的影響🥻,但高等教育的規模卻保持穩定,甚至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溫道夫認為,至少在短期內,經濟的衰退尚不會對高等教育的規模造成嚴重負面影響。近期美國股市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受到重挫🧑🏻✈️🖐🏻,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失去信心,但高等教育類公司的股票卻均表現優異㊙️,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金融危機不會對高等教育規模造成負面影響🤾🏽♂️🫵🏻,甚至還可以帶來正面影響。(張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