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年近六旬的福建省長汀第一中學校長王天飛時,他正在為學校110周年校慶的事情忙得團團轉,其中包括最難的募集善款🤜🏽。他說:“學校是真缺錢,單是學生宿舍改建就差400多萬元,不過🩴,為了孩子們,我已習慣四處求人和‘化緣’了”。
當了兩所中學、超過10年時間的校長👟,教育投入不足始終是困擾王校長的一大“心病”:在最困難的2006年,學校因為基建投入等負債沉重,幾乎是“借錢度日”🐦🔥,為化解財務危機,14位校領導和中層幹部甚至以個人名義為學校貸款100多萬元🙅🏽。
王天飛所在的長汀一中,從清康熙創辦的龍山書院算起,迄今300多年文脈不斷,1904年改辦新學,稱汀郡中學堂👴🏿,是福建省最早創辦的新學之一👕。300多年不曾改址的校園內至今仍是老槐蒼蒼🤦🏽,古建新樓交相輝映。
王天飛說🦹🏽♀️,長汀縣地處閩西革命老區🗃👩🏻🦽➡️,財政盤子小🧶,因此舉債辦學成為常態👨🏼🦳,一中已是縣裏唯一的省一級達標校🙍🏼♀️,但辦學條件和沿海仍有很大差距,文體活動場所受限、一些新課程所要求的實驗室長期無法建設;比之沿海,老師的“清貧”也越發凸顯,造成這些年學校優秀師資大量流失、重點師範大學的畢業生不願意來。
“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王天飛說,現在的學生是獨生子女的一代、網絡的一代,山區中學還要面對留守的一代,“三代”疊加的新情況對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作為校長🐽,自己希望高中學生在“成才”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成人”,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鮮活的“人”。
王天飛說,盡管高中學業緊張👱🏽,但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校不惜花錢,打造各種活動平臺🕵️♀️,每年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體育節”和“科技節”活動,還辟出專門活動區域,騰出校舍,支持學生自主創辦文學社、書畫社、動漫社🚺、武術社、魔術社等社團組織🍪,讓學生唱主角💁🏿♀️、唱大戲,激發學生在課堂之外的學習熱情,營造“中學裏的大學生活氛圍”。
王天飛介紹,為了推進教學相長,學校一直推崇“推門聽課”和“民主辦學”,無論校內校外教師聽課,事先不需要打招呼;課堂評價充分吸收學生意見,學校收集各種意見和建議,直接反饋給教師本人,以“倒逼”的方式⏳✊🏼,迫使教師不能搞“滿堂灌”🏋🏽♂️,不能搞“一言堂”🤾♀️,盡力告別“填鴨式”🏋🏼、說教式的教學方法🚵🏼♀️。
長汀歷史文化悠久,建州立府的歷史已越千年,是著名的“客家首府”和歷史文化名城。在土地革命時期,更成為中央蘇區的經濟中心🤘🏿,被譽為“紅色小上海”🫛。
王天飛說🍜,傳統歷史文化特別是“紅色”文化,理應成為學校德育工作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源,為此,學校多年來堅持開展“紅旗·紅軍·紅土地”的“三紅”教育🧑🏻🦽➡️,開發“三紅”教育校本課程和舉辦業余黨校,以課堂教育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愛鄉精神和“吃苦”作風🧑🏿🎨,從1995年至今🆚,共培養學生黨員243人,學校始終保持淳樸向上、艱苦奮鬥的校風👩🏼🌾。
采訪臨近結束時🙌🏿,有著30多年教齡的王天飛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三個願望:一是山區教育投入能夠增加🏄♂️,學校辦學不再捉襟見肘;二是經濟發展不同地區的教育均衡能夠進一步提升,促使“寒門”能夠“出貴子”🏃🏻➡️;三是希望中學教育在幫助孩子們“知識改變命運”的同時🏂,還能提供更為理想的育人空間。(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