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金融危機導致大批農民工被動返鄉,給家庭和孩子帶來不小沖擊——
“回家”的孩子心茫然
安徽省懷寧縣江鎮鎮12所小學今年分別接收了79名“留守兒童”,他們有的在城市曾接受過較好的學前教育,有的屬於新入學🏄♂️,有的屬於轉學。面對家鄉陌生的環境🤙🏽,這些孩子一時陷入迷茫。
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發表了《部分省份農民工返鄉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影響及對策研究》調研報告🧡,把人們關註的目光帶到農村孩子身上💻。
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共有1.3億名外出就業農民工。金融危機席卷全球🧖🏻♀️,許多公司被迫倒閉、停業或裁員👩💼🐩,大批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受到影響🧑🏽💼。作為農村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農民工的勞務變動給家庭帶來了沖擊。
調查發現,雖然農民工返鄉對農村留守兒童長期的親情缺失有一定彌補作用,但由於此次農民工返鄉大多是被動返鄉,因而對農村留守兒童或流動兒童的生活🧫、教育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報告顯示:“父母打工回家物質上補償子女以及‘衣錦還鄉’的心態及其行為表現🤾🏿♀️,常常誤導留守兒童。”
新留守兒童給學校管理提出新課題
根據對湖南省33名跟隨父母進城兒童的調查顯示,有47.1%的孩子將返鄉讀書,能夠繼續留在城市讀書的僅為32.4%。返鄉就讀的孩子成為新的留守兒童。
參與調研的全國婦聯兒童部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這部分留守兒童有的曾在城市接受過較好的教育,回鄉後對家鄉辦學條件不滿意,因受到學習環境改變、想念父母等因素影響👨🏽🍳,產生厭學🐄🧘、棄學想法;有的由於在城市民工子弟學校學習,成績差跟不上原籍學校教學進度而延誤學業,留級生比例不斷增加。
調研顯示,農民工子女在城鄉之間轉換求學♊️,學生的學業和發展都受到很大限製。比如,不同地區和學校,使用的教材有所差異,教學方式和教學進度也存在差異,流動或留守兒童在轉換時常常難以適應。如何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新教材💭,已成為各校領導新學年需要研究重視的新課題🛬。
返鄉父母成為留守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調查發現,返鄉父母已成為留守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相當一部分兒童並不希望父母留在身邊🧒🏽。
據對安徽省五河縣21戶農民工家庭的調查顯示,希望跟父母在一起的孩子有7人,占33.3%🤷;希望父母出去打工掙錢的有7人,占33.3%;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的有5人,占23.8%🫅;表示無所謂的為兩人,占9.5%。
在對安徽省舒城縣返鄉農民工子女的調查中,在回答“你父母回家後™️,你感覺比原來幸福嗎”時,90%的孩子選擇了“很幸福”和“幸福”;在回答“你願意你的父母今年再外出嗎”時,回答願意的占71.4%,不願意的只有21.6%𓀔。
調查還顯示,父母與子女分開半年的占被調查者的24.23%,分開一年的占45.55%🙋🏿,分開兩三年的占11.66%🧙🏻♂️,分開兩三年以上的占17.49%。留守兒童一年半載見不到父母一次,有的甚至三年五載也難見父母一面。
新的“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抬頭
調研顯示🖋,盡管農村免費義務教育減輕了農民工的負擔,但教育支出仍然是家庭最大的財務開支;尤其是農民工失業或減薪後🫅🏻,造成家庭收入銳減,對子女就學產生影響,部分學生甚至因此面臨輟學風險。
湖南省新寧縣一名43歲家長說,他一直在外打工,兩個小孩都考上了好高中,不忍心不讓他們讀🌖,所以決定再苦幾年讓他們多讀點書。以前,夫妻二人都在外打工🙆♂️,現在讓老婆回家陪小孩💥,他繼續在外打工,負責賺學費😰,經濟壓力確實很大。
受大學生找工作難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家長的觀念發生變化,“讀書無用論”有抬頭跡象👨🏿🦰。有人認為,十幾歲的孩子外出打工掙錢📸,只要有力氣👉🏽、肯鉆營就可以“成才”🦸🏿🧔🏿♀️;還有的認為不管孩子將來幹什麽🤑,只要能賺錢就是人才🔐🍋。
安徽省懷遠縣雙溝鎮有一所教學條件和教育質量都較好的農村中學🧇,在校學生達1000多名,近年來,流失學生比例卻逐年增加。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春季開學,有250多名初中生輟學⇢。這些學生有的跟父母外出打工,有的閑散在家。
全國婦聯建議各鄉鎮🤳🏿、村分級建立“兒童活動之家”
針對農民工返鄉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影響🔸,全國婦聯建議,在鄉鎮、村分級建立“兒童活動之家”,承擔本區域兒童的校外文體活動、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家校溝通等任務,成為連接學校💆🏿♂️、家庭、社區,構建“三位一體”教育關護網絡的有效平臺。
全國婦聯還建議選派關心青少年工作、具有公益心和兒童教育經驗的社會各界人士,如退休教師🎅🏽、幹部、退伍軍人擔任兼職輔導員。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兒童工作公益崗(公益特崗)🚵🏽♀️,招聘專職人員作為兒童工作社工,並通過多種渠道給予補貼。
全國婦聯建議各地🌮,依托教育、婦聯等部門建立農村家庭教育網絡,盡可能覆蓋本地和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家長;通過政府介入,把農民工家庭教育納入各類政府提供或購買的農民工培訓項目中👩🏼🏫,無論是通識培訓還是技能培訓🔃🫄🏿,都必須添加“家庭教育”內容;通過家電下鄉活動配送適合農村家長和監護人的家庭教育影像材料。
本報北京5月20日電 本報記者 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