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院士課題組論文造假風波💆🏽:中國工程院正調查此事


來源:人民日報
 
 
 
圖為賀海波發表的造假論文和檢討書復印件🧑‍🚒。宋苗攝
 

  近日🧛🏼‍♂️,浙江大學一個由院士牽頭的課題組多篇論文涉嫌造假一事,引起輿論關註🧔🏻‍♂️。浙大藥學院博士後賀海波💶,被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系列學術論文涉嫌數據抄襲👱🏽‍♂️🤷🏼‍♂️、一稿多投等。而在這些論文的作者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及其課題組的主要成員。
 

  事情披露後👯,浙江大學發表聲明🐂,稱調查後認為,造假系賀海波個人行為,與院士無關。2月4日晚,本報記者聯系到李連達院士本人,他對事件予以回應。論文造假一事的來龍去脈究竟如何?事件暴露出我國學術生態中的哪些問題?

  【事件回放】舉報人稱院士課題組14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

  揭露院士課題組論文造假的人名叫祝國光,目前旅居芬蘭🙇🏿‍♀️,為全歐中醫藥協會聯合會副主席。祝國光稱,2008年5月🧚🏽‍♀️,德國《NSA藥理學》雜誌刊登以Haibo He(賀海波)為第一作者的文章《丹酚酸B和貝爾普力對小鼠慢性心肌梗塞心臟保護作用的比較》💻,其他作者包括Limao Wu(吳理茂)🔃、Lianda Li(李連達)。而在另一份波蘭雜誌《藥理學通報》的2008年第60卷上🫅🏻,有一篇《丹酚酸B和貝爾普力對小鼠大面積心肌梗塞心臟保護作用的比較》👨‍🦱,作者依次為👩🏿‍⚕️:Hai-Bo He🪨、Li-Mao Wu💇🏽‍♂️、Lian-Da Li等6人。作者中同樣有吳理茂、李連達,只是署名方式有所不同。

  祝國光發現🫑,兩個完全不同的實驗👩🏽‍🔬,實驗數據卻高度一致。據他統計,迄今為止,已發現李連達課題組涉嫌學術不端的論文14篇。2008年11月,祝國光給浙江大學校長楊衛發去一封信,稱有李連達署名的3篇論文有問題——論文作者不僅一稿多投🤦🏽,還存在嚴重造假⏱。據悉🤦🏽,德國《NSA藥理學》等雜誌也先後發表聲明📮,稱這是“科學的欺詐行為”,並將這些已發表的論文刪除。

  實際上,上述學術不端行為被揭開,最初的舉報人是中國藥科大學教授戴德哉🗣。2008年10月👯,戴德哉致函《本草療法研究》雜誌主編👩🏿‍🦳🏕,指出該刊2008年第22卷發表的由賀海波、吳理茂🫄🏼、李連達等人署名的有關小鼠心肌梗塞藥理實驗的文章👨🏿‍✈️,是對他的課題組已經發表的相關論文的抄襲。

  據了解🥥,戴德哉是賀海波的博士生導師。賀海波2006年6月從中國藥科大學博士畢業,隨即進入浙大藥學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為李連達院士⚆,研究室主任為吳理茂副教授。2008年7月🫸🏽,賀海波被浙江大學聘為副教授。

 
 

  【當事方回應】論文造假系賀海波個人行為👩🏿‍🎓,但院士要承擔疏於管理的責任

  此事披露後,引起了普遍關註。浙江大學旋即發表聲明,稱經過調查👲🏽,造假系賀海波個人行為,與李連達院士無關。浙大稱,2008年10月16日🧖🏼‍♀️,浙大藥學院領導收到戴德哉的郵件,投訴賀海波未經同意使用了他的一組數據發表論文🧓🏻。藥學院立即組織調查,要求賀海波馬上撤稿🪰,並向原導師認錯。10月26日,賀海波上交“檢討書”🧛🏽‍♀️,並給編輯部寫了要求撤稿的信,也向導師認了錯🚣🏿。

  記者拿到了這份“檢討書”的復印件🧟,賀海波寫道🤌🏽,“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李連達院士毫不知情的情形下,偷偷地進行,而且在沒有取得李老師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他的名字放在我所有的文章上。我文章的通信作者吳老師由於工作忙,加上一直對我非常信任👩‍🌾☝🏿,我就利用這一點為所欲為,剽竊我原來導師的實驗數據,抄襲我博士導師的文章。在文章完成後,沒有經過吳老師審查👨🏻‍🎨,也沒有征得他的同意,直接投往國外🧑🏽‍🦳,甚至將一稿投往不同的雜誌🕖。”

  根據目前的調查情況,進入浙大博士後流動站之後🏊‍♂️,賀海波共發表論文8篇🦕。其中,有兩篇剽竊戴德哉的研究數據;有兩篇部分是自己實驗數據👦🏿,部分是剽竊內容;有一篇是一稿兩投👨🏼‍🍳,實驗數據是自己完成🥑;有兩篇實驗數據是自己完成。賀海波承認,論文剽竊、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專家幫助修改英文的事實等🕊,均為其個人所為。2008年11月13日,浙江大學召開校長辦公會議💇,決定撤銷賀海波副教授職務🫱🏼。
 

  2月4日晚上,75歲的李連達院士在北京家中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坦承,賀海波等人出現論文造假🧻、一稿兩投等問題,“問題發生在學生身上,作為導師🐈,我要承擔疏於管理的責任。但問題的性質絕對不是外界所說的‘參與剽竊’或‘集體造假’。”

  李連達解釋說,賀海波所寫的這些論文,並非他指定給賀的課題🧑🏻‍✈️,更非973課題等國家資助項目⛵️。除賀海波外#️⃣,課題組的另兩名博士後也被發現論文一稿兩投。“這種做法肯定不對,但與賀海波剽竊的性質不同,浙大已分別對他們作出了處理。”

  為什麽沒有及時發現論文造假⇢?李連達說,他的英語基礎並不好🍎,平時閱讀外文刊物的時間並不多。直到2008年10月他在美國參加會議期間😶‍🌫️,接到國內的電話,才第一次知道此事⛄️📪。提及此,他頗有些無奈,“對我來說,多發表幾篇論文一點好處也沒有〽️,對年輕人評職稱可能還有用🧑‍🦯,論文帶上院士的名字🧑🏿‍🦲,提高身價🫷🏿♔,更容易發表。論文署名用的是拼音,是賀海波發表時模仿我的筆跡簽的。”

  李連達坦承🧖‍♀️,自2004年應聘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後,由於年齡原因🐁,他與浙大約定每年只去5—6次🌔,每次5—6天,除了學院事務外,每次僅能安排1天召集研究生開會,對他們的選題、研究計劃等進行指導🆙,而在其他方面的監督管理不夠。

  為什麽發現名字被冒用後沒有及時公開回應?李連達稱👨🏼‍🔧,他已經多次被藥企在廣告中盜用名字🐏,對此有點麻木了,再加上工作忙,浙大校方又對當事人做出了處理🧋🧑🏻‍💻,這事就沒往心裏去,“出現賀海波這樣的問題,在學風建設方面🤔,今後一定要認真吸取教訓。”為防止類似情況發生,李連達設想建立“三審一保證”的論文發表製度🧑🏽‍🎨。一審是審原始資料🤸🏼‍♀️,看有沒有抄襲🩸、是否原創🧑🏽‍🚀;二審是審實驗數據🧑🏽‍🎄,看有沒有捏造👨🏿‍🦱、抄襲;三審是審簽名🤲🏻,論文作者一定要本人親自簽名🏌🏻。最後是寫出保證書,保證自己的論文沒有造假和抄襲💇🏻🚃,沒有違法違紀。

  【專家分析】事件暴露出的論文發表壓力、“院士掛名”等學術生態問題,需要反思和改進

  雖然此事經媒體報道後,浙江大學和李連達院士都及時給予了正面回應,但事件暴露出我國學術生態中的問題🦹🏼,仍需反思✣。

  浙江大學一位教授表示🅰️,在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下,評職稱、拿課題,發表論文數的多少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這也給一些大學教師帶來了很大壓力。在急功近利思想的指導下,一些教師開始置基本的學術道德規範不顧,學術不端行為屢有發生。在賀海波的“檢討書”中,他也坦承自己“為了能夠湊夠文章數目👃🏼,實現能夠順利留校的目的,而忽視一個研究人員應有的道德修養🪲、行為準則和治學態度……”

  有專家分析認為,此事也暴露出目前我國不少研究機構熱衷於“院士掛名”的問題。正如李連達所言7️⃣,雖然他自2004年後就應聘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但只是兼職🏌️,而且每年去的時間有限,每次去更是只有一天時間用來指導研究生,還是集體開會的形式🐑。這樣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自然很難對研究生們做到有效的指導👐🏿、管理和監督🔠🪘。此事也給有關院校⛷、研究機構和院士提了個醒,這樣的“合作形式”究竟應不應該繼續?如果繼續👽,又該如何完善日常管理?才能對一些問題防患未然🐎。

  截至發稿時,本報記者連線中國工程院🤳🏻,被告知此事正在調查之中💂🏿,目前還不便發表意見。據了解,賀海波已經離開浙江大學,記者通過各種途徑,多次試圖聯系賀海波本人🚛,但均沒有音訊💅🏻。(記者 王君平 江南)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9-02-11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