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揭示:
“評價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是否傑出的唯一標準🔵🥊,是看其是否創造出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高質量科研成果和卓越的學術成就。”
近日👵🏿,《2008(第二屆)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正式發布,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在談及評價標準時🏤,做出上述表示。
這份新近出爐的研究報告都有哪些發現呢🧖🏽♂️?
一流大學必然有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
報告顯示,共有全國100多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政府機構等單位的868位學者入選“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其中高校入選的學者最多,約占總數的70%以上👩🏿🌾,可見高校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主力軍。其次是科研機構和政府機構🙄,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入選的學者人數最多,有203人,約占總數的23.4%。中國社科院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高端人才密集度最高的機構。
北京大學入選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學者有83人,高居全國高校首位👵,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師資最為雄厚的大學🔮,也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傑出人才的培養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有49人,位居第二🧝🏻♂️;復旦大學有36人,位居第三。其後有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清華大學等高校。
哈佛、劍橋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經驗昭示,一流大學必然有一流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本次入選學者人數在5人以上的高校有 25所高校,基本上均是我國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或專業性高校↔️,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具有較強的優勢。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雲南師範大學馮用軍分析指出,值得關註的是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傳統理工科高校在經濟🥼、管理和法學等領域實現突破,入選傑出學者人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女性傑出學者遠少於男性
報告還公布入選學者的性別、民族和姓氏等構成情況,結果顯示,入選“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學者中,女性學者只占極少數,僅有44人,約占總數的5.1%,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課題組咨詢專家👨🏼🔬、浙江師範大學劉堯教授分析說,原因在於男女的社會分工和角色不同,男女的追求和感受幸福的基點不同。女性人文社會科學家主要分布在法學🏅、文學、教育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學科門類。
在入選學者中👩🏼💻,漢族學者840人,少數民族學者28人,約占總數的3.23%🧨🤽♂️。其中28名少數民族學者來自8個少數民族,約占我國少數民族總數的14.6%。
人才成長提速,33歲王欽成為“中國最年輕經濟學家”
報告顯示,入選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868位學者出生時間主要集中在1951年~1960年、1941年~1950年、1931年~1940年和1921年~1930年四個時段。其中入選學者中有17.7%學者已經過世⚪️。
1951年~1960年出生的學者人數最多🛁,有203人🙇🏼👯♀️,可以說是目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生力軍。1961年以後出生的青年學者也較多,有77人,約占總數的9%左右。其中,1975年出生的中國社科院學者王欽博士是入選學者中最年輕的一位🤦🏽,成為我國“最年輕的經濟學家”,北京理工大學劉芳副教授是“中國最年輕女文學家”🤾🏽♀️⇢。可見,改革開放為我國拔尖創新人才的湧現提供了機遇和平臺🚸。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專家王淩峰博士指出,在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培養方面綜合性大學優勢明顯,畢業於理工科大學的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人數相對較少。此外👨🏼🚀,一些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優勢明顯的特色型大學也湧現出了相當數量的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這充分說明發展人文社會科學,需要較長的歷史積澱和濃厚的學術氛圍。此外💆🏼,特色型大學也可以通過在某一以及相關領域深耕細作,謀得一席之地。
蘇浙湘魯滬堪稱“人文社會科學家的搖籃”
此次調查顯示,入選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868位學者出生在除西藏以外的30個省區市。其中江蘇出生的學者人數最多🧛🏽♂️,有132人,高居全國各省市首位;浙江出生的有85人🙅🏼♂️,位居第二;湖南出生的有67人,位居第三💆🏿♀️。江蘇、浙江♋️、湖南、山東、上海出生的學者合計有412人約占總數的47.5%,將其他省市遠遠拋其後🚴🏽♀️,堪稱“人文社會科學家的搖籃”。其後有湖北、遼寧🤷🏼、四川等省🐟。
從入選學者的出生地區分布看,入選者不一定都來自經濟發達地區,如湖南、湖北入選者是廣東👨👧👦、福建的兩倍多。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決定入選者分布的第一位因素是地區歷史上的人文積澱厚度👴🏽,山東👨🍼、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都是我國歷史上文人名家輩出之地;第二位因素才是經濟發達程度。
林毅夫媒體曝光率最高,北京經濟學家成主流
入選“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專職學者中,媒體曝光率最高的學者是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林毅夫教授,媒體報道的數高達7.5萬篇👂🏼,遙遙領先其他學者,成為我國最受媒體關註的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吳敬璉居第二;王蒙居第三。媒體曝光率較高的還有樊綱、厲以寧、錢穎一🕤、張維迎、吳曉求、余永定等學者👨🏽🦳。媒體曝光率最高的前二十位學者除復旦大學的葛劍雄外🤛🏼,其余學者均在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工作🧗🏻♀️。
報告指出,入選學者及其分布領域的關註度跟我國社會發展各個階段的重點和熱點有關。蔡言厚教授指出💇🏻♂️〰️,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拉開了探索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序幕,經濟學日益成為顯學,經濟學家也相應受到高度關註🫅🏽,成為媒體曝光率最高的學者群體;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方略,法學家受到社會高度關註⬅️,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媒體曝光率也較高🧑🏿🦱;而文學家受到關註有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
建議國家盡快整合資源👮,建立國家級的文科榮譽獎勵
蔡言厚教授告訴記者☞,自2002年課題組開展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工作開始🧎,就想方設法扭轉大學評價、學科評估中存在的嚴重的“重理輕文”問題。2006年課題組著手開展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的遴選工作⚖️,在經過內部充分討論、外部多方征求意見基礎上,最終確定了現在的遴選評價標準,也是遏製大學評價中重理輕文的一種嘗試💗。
一些較高知名度學者沒有入選“2008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如《百家講壇》造就的“學術明星”易中天、於丹等💇🏼♂️,如中國著名法學家錢端升、江平教授🧼,經濟學家孫冶方、茅於軾、張培剛教授,歷史學家文懷沙,管理學家周三多、蘇東水教授,哲學家邢賁思、蒙培元🧁、湯一介🔳,教育學家朱小蔓等等。
蔡教授分析說👮🏼♂️,此次遴選采用成果評價僅有國家社會基金獎和高校社科優秀獎的重大獎勵成果,而一些在某學科領域內較有影響力的基金獎因為獎項太多,加上沒有分出等級等原因而沒有被采納。同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評價機製存在缺陷亟待改進👨👧👦。因此🍚,課題組建議國家盡快整合資源、建立國家級的人文社會科學獎勵製度🐺,以提高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獎勵表彰的質量、效果、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控製和調整單個學科設立內部獎項的數量,提高各獎項的質量,並規範設立人文社會科學單個學科群的國家級榮譽獎勵的數量和標準👮🏿,寧缺毋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