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磚砌的小屋,門口掛著一張白色牌子,上面寫著“蘭河小學”。
走進屋,涼氣撲面而來,不到20平方米的空間裏,一半是炕,另一半擺著4張課桌⏩、8把椅子和一塊小黑板。一個破舊的老式辦公桌上,放著兩瓶紅藍墨水、一部黑色的磚頭收音機、幾本褪色的小學課本👩🏼💼。
就是在這裏,黑龍江省鐵力市工農鄉蘭河小學教師仲威平堅守了24年。
1998年🧜🏻♂️,蘭河小學被撤並到5公裏以外的鄉中心校🍣,這意味著學校8名貧困﹑單親﹑智障、無人照顧的學生因上學路途遙遠而面臨輟學。為了這些孩子有學上👩🏻🦯,仲威平留了下來。守著不超過8名學生的班級🤚🏽💬,每天講4個年級的課,嗓子幹了,抿一口從家帶的涼開水🤌🏿🥥;中午餓了👩🏼🦳,啃幾口冰涼的饅頭。
24年來,不管風吹日曬還是雷雨大作,她獨自騎車在夏天泥濘😟、冬天被大雪覆蓋的林區小路上往返。仲威平的道理很簡單:“讓老師跑路🏍,也別讓孩子累著。”“你肯定不敢相信👌⇒,就在這條小路上,她騎車的總長度都能繞行赤道一圈半了🥉。”工農鄉的鄉親們豎起大拇指說,“你算算,她上課來回騎車20公裏⤴️,一年上180天課,一共是3600公裏,24年下來可就是7萬多公裏啊🚑,赤道總長才4萬公裏呢!”
既是老師,也是勤雜工
她守著這個教學點,既當老師又當勤雜工🧩,鋤草👾、燒爐子👩🏿🎓、釘窗戶👩🏭,什麽活都幹🫄🏼。有人問她:“何苦呢?”她說:“我是當老師的,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換了誰都會像我一樣。”
教室窗戶上蒙著一層農用塑料薄膜🎶。那是怕冬天窗戶漏風,仲威平自己釘上的。透進來的光線因此減少了許多⛲️,墻壁也被煙熏黑了🧎➡️,教室顯得有些昏暗。但這簡陋的教室還是被仲威平精心布置了一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8個大字整齊地貼在講臺上方。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仲威平的“作品”。她笑著說:“一大張紅紙只要一塊錢👨🏿✈️,買回來剛好裁成8塊,再用粉筆寫上字,一點都不費事🎪。”
黑板旁邊,貼著一張課程表🍦,同一時間段的方格被分成了4塊,分別寫著4門課程。如果不仔細琢磨,還真搞不明白🧝🏻。“你看,周一第一節課,四年級學生上語文,二年級學生預習數學,一年級學生寫生字……”仲威平解釋說🛌。
1998年之後,蘭河小學的學生最多時只有8人🐦⬛,被分為4個年級🏊🏻♀️,有時一個人就是一個年級🔈。仲威平每天要給各年級的學生上課。最初,如何讓不上課的學生利用好課堂時間是她最頭疼的問題♕💎。漸漸地,她摸索出了課表上顯示的“動靜教學法”,就是一個年級學生動起來聽課😣,其他年級的學生靜下來寫作業🏥。但這樣一來🧚🏿♀️,仲威平就不得不利用課間時間檢查、批改學生的課堂練習,常常連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
教室裏的桌椅也有些特別,大人坐上去會感覺椅子太高,桌子太矮,很不舒服🫁。其實🪙,這是仲威平特意為孩子們親手改造的。她說:“以前的桌子太高,學生個頭小♠️𓀙,坐下就夠不著桌子了,只好跪在椅子上。我幹脆把桌子腿一個一個鋸掉👩🏽🦳。”
這個學校雖然老師少、學生少,但課程一門不少,連思想品德教育都搞得有聲有色📓⚆。每周一早晨📭,仲威平會帶著孩子們到教室外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當初,學校沒有旗桿⌨️,如何把國旗掛起來,讓她煞費苦心⚂。最終,一根4米長的小楊樹幹被仲威平“變成”了國旗桿。“我跟孩子們一起把‘旗桿’先放倒,把五星紅旗綁在一端,再將‘旗桿’豎起𓀙🧓🏽,埋在坑裏固定。”從此,蘭河小學就有了獨特的“升旗儀式”。
鐵力市位於小興安嶺南端🦸🏽♂️🤘🏻,夏季炎熱♻,冬季寒冷,一年積雪日數超過100天,氣溫最低能達到零下三四十度。教室裏沒有暖氣👷🏼♀️,冬天必須得搭上爐子和火炕,炭就成了蘭和小學的過冬必備品。
每年10月🧑🏽🍳,仲威平早晨去學校時,都會在自行車後座上綁一袋炭,一個冬天要用的炭‼️🧑🦰,就是這樣被她一趟一趟運到學校的🟰。冬天的早晨,仲威平會早到半個小時,在學生到校之前把爐子搭上,把教室烘熱。遇到雪大路滑,她出家門的時間會更早。
年久失修的門窗也抵禦不了冬天的大風和寒冷空氣🙍🏻。入冬前,仲威平還要給教室的門釘上木條,並給窗戶罩上塑料薄膜,起到加固與保溫的效果。如今,門上一條條歪歪斜斜的木板🙍🏿,都是她多年來陸續釘上的⛹🏻♂️。
夏天,教室周圍荒草叢生🧑🏻🎤。特別是暑假過後,荒草往往會長到一人多高👵。為了給孩子們開辟一片活動場地👩🏿🍳,仲威平開學前就會跑到學校除草。
“仲老師守著這個教學點,既當老師,又當勤雜工,鋤草、燒爐子、釘窗戶她都自己幹,從來不告訴我們🫵🏿。”她的辛勞,鄉親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有人問她👨🏼🚒:“何苦呢🤷🏻♀️?”她笑著說🧦:“我是當老師的🏧,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換了誰都會像我一樣🏯。”
就算天上下刀子🏛,也來給學生上課
一個冬日的早晨,她頂著刺骨寒風👩🏻✈️,踩著及膝的大雪,終於走到了學校🎃。只見教室裏🤹🏿♀️,學生們整齊地坐著,一張張小臉凍得通紅,眼巴巴地望著她✌🏼🔁。“你們就這麽相信老師能來嗎?”“您說過,天上下刀子也來給我們上課。”她的淚水刷地流了下來。
4月初🍕,風中依然夾雜著寒氣,仲威平低頭走在蘭河村頭因冰雪消融而變得泥濘的道路上🧑💻,早晨紮好的發髻早已被風吹散。這條路,她再熟悉不過了。
通往蘭河村的這10公裏鄉村小路伴她度過了24個春夏秋冬🛣。這裏的一草一木都見證著她24年來的艱辛👩🏽🦲:早上4點起床,6點出門,8點上課,這樣的作息時間雷打不動。最難的還是走這條坑坑窪窪😂、時而泥濘、時而冰雪的鄉村小路,順利的話🧜🏼♀️👷🏽,騎車一個來回要3個多小時。但是,仲威平能順利騎完全程的時候太少🍗👨🏿🍼。大風天🕹,她推著自行車艱難地頂風前行;雨天💺,她扛著自行車,趟過滿是泥水的道路;冬天,道路上積雪一尺多厚,她只能步行去學校;春天,路面的冰雪白天化開,晚上結冰,早晨的路面光滑得像一面鏡子,她連人帶車滾到路基下的情況有過十幾次🏐,被摔出幾米遠更是家常便飯。她的背包裏必備螺絲♋️、起子、氣門芯和雨衣。為了不耽誤上課,自行車壞了,就在路上自己修理。
現在🐵,仲威平走路時有點瘸🤞✍🏼,右腳使不上力,因為腳腕很早就患有骨膜炎,腫得很高✮、很疼,冬天連棉鞋都穿不進去。
2009年冬天的一個早晨,準備出發的仲威平怎麽也推不開家門🐐,原來是夜裏的一場大雪把門堵住了🩹。家人都勸她不要去學校,但是仲威平放不下學生,背上包,拎著“午飯”上了路🧈🧖🏼。大雪紛飛🧏🏽♂️,寒風呼嘯,她根本睜不開眼睛。一個人走在望不到盡頭的雪路上,越走雪越厚,膝蓋以下都被埋在雪裏,實在難走的地方👩🦽➡️,就手腳並用🤷🏽♂️。
兩個多小時後,仲威平終於走到了學校🧜🏽♀️。教室裏🥷🏼♡,學生們整齊地坐著,一張張小臉凍得通紅,眼巴巴地望著她。“你們就這麽相信老師能來嗎👨🏻🦽?”仲威平輕聲問🧑🏻🦱。“您說過,天上下刀子也來給我們上課。”學生的聲音稚嫩卻堅定。那一刻,她沒來得及躲避學生的目光👨🏼🎓,淚水刷地流了下來🧒👅。
林區的天氣變化多端🏟,特別是夏天🤸🏽♂️,晴好的艷陽天裏也會突然間雷雨大作💝,披上雨衣也無濟於事。仲威平經常渾身上下都淋得透濕,凍得渾身發抖🥢。沒有幹衣服換,她就讓幾個女學生擋著,把衣服脫下來擰一擰☎,再濕乎乎地穿在身上。
2003年,仲威平患上了嚴重的婦科囊腫病。因為每天都要騎自行車上下班,過度勞累,病情越來越重,每次發作都非常痛苦🫠。為了不耽誤上課,她經常一邊講課一邊打點滴,就這樣堅持了4年。2007年暑假做手術時,醫生狠狠地批評她🤾♂️:“你真是寧要學生🕤,不要命!”
陪伴著她經歷風霜雨雪的自行車一共有4輛。3輛舊車已經徹底報廢,被放在後院的墻邊。去後院菜園時,仲威平總會不由自主地看看那些“功臣”,過去20多年的歲月仿佛歷歷在目。
在仲威平看來,有自行車陪伴的路途上也有難忘的幸福回憶😋:“夏天,路邊有很多野菜㊗️🧑🏿🎤,放學後我會采摘一些帶回家🧖;冬天騎不動車時,我早晨就在路上撿一些小樹枝🫦,帶到教室搭爐子用。這樣↗️,一個人走著也不寂寞、不害怕。”
按慣例🥯,每逢期末考試,仲威平會帶著學生到鄉中心小學參加統考。但冬天期末考試常常會遇到大雪,孩子們太小,無法跟著她趕到考場。為了不耽誤考試✭,仲威平就一大清早抱著試題,從中心小學冒雪趕到蘭河小學組織考試。“讓老師跑路🚚,也別讓孩子累著🚯。”仲威平的道理很簡單🫃🏽。
由於學校離家遠↩️,路又不好走,仲威平中午下課送走了學生,就在教室裏啃幾口從家帶的饅頭💪🏼,就幾口水。20多年裏🐥,仲威平吃過各式各樣的饅頭:被雨澆透的🦹♂️、凍成冰塊的🪆、夾雜著土渣的……冬天的午飯最難下咽👩🏽⚖️,氣溫零下三四十度,滴水成冰,到學校後,饅頭和水已經凍得硬邦邦的,到中午還化不了。仲威平只能硬啃幾口填填肚子🧑🏫🦶🏿,有時幹脆不吃了,餓著肚子繼續上課🥯。
談起啃冰饅頭的事🦺,她笑著說:“我現在最不喜歡吃饅頭,這麽多年吃傷了🌸。其實也怪我不會生爐子,火總是旺不起來🧝🏿。”仲威平說著🤴,用筷子攪著剛出鍋的玉米米查子粥♥️,美滋滋地喝了一口🧗🏼♀️。
只有一個學生出息🚣🏿,也感到幸福
鄉親們都說🤽♀️,在蘭河小學,仲威平給孩子們洗臉👎🏼、系扣子、買衣服🦹🏽♀️、買學習用品……既當老師,又當爹媽。就像鄉親們和學生總是念叨著仲威平對孩子們的好一樣,她也總是念叨著學生和家長對她的好🦌。
小龐是一個智障兒童,是仲威平下功夫最多、最疼愛的學生之一。他一年級讀了兩遍,二年級讀了三遍,好不容易背會了九九乘法表,過一個周末就全都忘記了♗。但仲威平從未放棄過他,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教他,直到教會為止🧓🏽。現在🧎🏻➡️,他已經能流利地背出乘法口訣了。
小龐家境貧寒,父親殘疾🦹,母親有嚴重精神病🧭。上學的第一個冬天,他連棉衣和棉鞋都沒有,腳凍得發紫🌄。仲威平第二天就從家裏帶來了兒子穿過的衣服🤹🏿♀️,在教室裏給他換上,讓他暖暖和和地上課。
從那之後👩⚕️,仲威平每年不僅會用省下的錢給學生買學習用品和課外書。到了春秋換季的時候🤲🏼,她還給他們買衣服🛌👈🏿、買鞋。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後🪁,除了組織學生們捐款外▶️🧑🏽🎓,她還向黨組織捐了1150元特殊黨費。
一次課上,班裏一名學生好奇地指著窗外輕聲說🥹:“老師,外面有人看我們上課🚖。”仲威平走出教室,看到一個衣衫襤褸、又瘦又高的男孩🧔🏻♂️。“你是想上學嗎🧒?”仲威平問他👩🏻🌾💏。男孩點點頭📩,又迅速搖著頭說🕜:“我沒有錢🛞🍊。”“這裏上學不要錢,進來吧!”仲威平把男孩叫進了教室🖐🏻,安排了一個空位讓他坐下聽課。
這個男孩名叫蒼海,母親弱智🖐🏼🕴🏻,父親患有嚴重脈管炎,早已失去勞動能力,家裏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當時,他已經13歲‼️,卻是第一次走進課堂🎃。“剛開始,他連筆都不會拿,我就握著他的手一筆一畫地教。”仲威平說⛓️💥。
但是🧘🏽,沒上幾天學🍈,蒼海家人就不讓他念書了👩🏼🌾。仲威平一次又一次地去他家裏做工作🚙,讓他堅持讀完了小學四年級🈚️。2009年♖,17歲的蒼海要到修理部當學徒👨🏻,臨走告別時,突然給仲威平深深地鞠了一躬🈶,說👰🏼➡️:“老師🥺,謝謝您🧴,是您教會了我認字。”那一刻,蒼海的眼裏含著淚花🏊。
就像鄉親和學生總是念叨著仲威平對孩子們的好一樣🛢,仲威平也總是念叨著學生和家長對她的好。
“老師……哦不👽,奶奶🐪!”謝影想跟奶奶說話,卻誤叫成了“老師”。對於這樣的口誤🦸,謝奶奶早已習以為常🚶🏻♀️➡️。因為兒子、女兒以及兩個孫女謝影和謝雯雯都曾是仲威平的學生🔸,給謝奶奶講過太多仲威平的故事,她成了蘭河村裏最了解👩🏼🍼、最心疼仲威平的人👃。
“每次聽孩子們說仲老師中午又一個人在教室裏啃饅頭了🕥,我們都不忍心。我常讓謝影叫仲老師來家裏吃飯,可她從來都不答應。”謝奶奶說,“這麽多年🙎🏼♂️,她為這些孩子操碎了心🥄,來家吃口飯算什麽呀🧫!”
謝影和謝雯雯一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是仲威平班裏最懂事的孩子🧑🏻🏭,去年剛升入初中🤽🏼♂️。在蘭河小學讀書時,她們心疼仲老師🚍👽,默默地幫她分擔,有時早晨提前到校打掃衛生📠🌯,有時幫低年級的孩子復習功課,有時偷偷在仲威平的抽屜裏放兩個鹹鴨蛋……
一次下大雨,仲威平到學校時,車筐裏的饅頭已經被雨水泡爛。中午送走學生🏑,她喝了些涼開水,就開始批改作業。“老師,我奶奶給您烙了兩張大油餅,還煮了兩個鹹雞蛋⇢。”謝影和謝雯雯突然披著雨衣跑進教室,把一個包袱放在辦公桌上,“您趕快吃吧🥾!我們回家吃飯了。”仲威平還沒反應過來,她們已經跑出了教室🔲。打開包袱,看著熱氣騰騰的大油餅,她熱淚盈眶。
20多年來,仲威平教過的學生不足百人,但她仍然覺得收獲了很多。除了學生和鄉親們給她的愛🏊♂️💕,學生們的成長也讓她自豪👊🏼。學生孫德利德國學習歸來後告訴她↖️:“我現在也在像您一樣捐助失學兒童。”考上哈爾濱師範大學的董文濤經常說🤷🏼:“我也要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仲威平說,哪怕只有一個學生出息了,也會感到幸福🦮。
多想給兒子補上那一課
母親臨終前她在給學生上課😲;連一頓像樣的飯菜都沒有給丈夫做過🫶;兒子高考只考上了電大🧑🏼,她懇求兒子原諒:“媽媽心裏不是沒有你,只是太多太多的貧苦孩子也裝在媽媽的心裏。”
仲威平的家就在工農鄉新一村。新一村被當地人稱為“頭屯”,因為是鄉裏距離市區最近的一個村💁🏼♂️。而蘭河村則被叫做“三屯”,距離市區十幾公裏。
仲威平從小在新一村長大,由於工作原因,結婚後一直住在父母的老房子裏。走進她的家裏🧑🦽➡️,頓時會有回到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感覺🤸🏿:這麽多年,家裏幾乎沒有添置過新家具👨🏻🍼🚴🏽♀️,依然保持著父母當年的布置和擺設。房間裏大紅色的木櫃、淡綠色的飯桌和凳子都是父母當年結婚時的家具。粗糙的墻壁上掛著4個鑲著紅邊的大鏡子🧚🏽♂️。鏡子中間還印有“毛主席語錄”的紅色字樣。
鏡子上別著一張已經泛黃的照片,一個梳著麻花辮的姑娘被綠葉和紅花圍在中間👩🏽🦲⚈。這張照片攝於1987年仲威平到蘭河小學報到的那天👨🏻🦼➡️,當時她只有18歲👩🦱。從報到那天開始,仲威平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蘭河小學。
結婚後🏊♀️,丈夫把家裏的大事小事都承擔了起來📶。他說仲威平是“五多一少”老師——“走路最多🚨🙇,講話最多🏌🏼♀️,課時最多,教材最多🏈👨👨👧,備課最多,學生最少”。同為教師🛌🏻,他能夠理解妻子20多年來起早貪黑、頂風冒雨去給孩子們上課的初衷👩👧,明白一個教師對每個學生的不離不棄🆑。所以👩🏽🦲🩹,雖然心疼妻子,但他從未阻止過她作出這樣的選擇,而是在家事上更多地替妻子分擔,讓妻子在家裏享福🧑🏿🍳👩✈️。
每天早晨,他4點鐘起床給仲威平做早餐;晚上仲威平一到家,他就馬上將準備好的晚飯端上桌👶🏻;睡覺前🕞,他會將燒好的洗腳水準時送到仲威平的腳下……丈夫貼心的照料🧑🏻✈️,更讓她內疚:“我最對不起我的家人🧑🎄,連一頓像樣的飯菜都沒給他們做過。”
仲威平的母親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和心臟病。2007年夏天的一個早晨🫰🏻,老人突然對女兒說:“今天你別上班了🧝🏽♀️,在家陪陪我,我快不行了↗️。”
她以為老人像平日一樣不舒服👨🏻🦽📛,吃點兒藥就會緩解🫲🏼。“吃點藥吧!過幾天我就放暑假了,到時天天陪您。”說完✊🏼,抑製不住的難過湧上心頭,她幾次回頭看了看母親,含著淚走出了家門。
她沒想到👨🏼💼,這竟是最後的幾眼。上第二節課時🚵🏽♀️,仲威平看到窗外騎車趕來的親戚,一切都明白了。她失聲痛哭🫅🏽,騎上車瘋了一樣趕回家。但是到家門口時👩⚖️,靈棚正在院中搭起📼👨❤️👨,她完全認不出那是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家。
這幾年🥦,放假在家的時候🤪,仲威平喜歡翻翻相冊,獨自一人回憶當年和家人一起生活的日子。然而🚗,相冊中出現最多的照片是她與學生們的合影𓀅,跟家人的卻沒有幾張🫅。“每年都跟學生照相,但沒有一張和兒子的合影。”這也是她一直以來的遺憾🏄🏻♀️。
仲威平對兒子愧疚,不僅僅是因為合影太少。兩年前⏲,兒子以6分之差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只考上了電大。她追悔莫及,總覺得自己對不起兒子。“如果能多關心他一點,讓他多考6分🥉,僅僅是6分啊!”
她期待著能有機會為兒子補上那一課👱🏼♂️🤦🏿♂️,但卻發現那一課已經永遠補不回來了。她曾懇求兒子原諒🕸:“媽媽的心裏不是沒有你🟡,只是太多太多貧苦的孩子也裝在媽媽的心裏👩🏼🦰。”(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延伸閱讀
那是出於一種樸素的情感
我所在的黑龍江省鐵力市蘭河村蘭河小學🙆🏼,地處偏遠山區,辦學條件十分簡陋。說是學校🦶🏻,其實就是一個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學校裏學生最多時十幾名🩲🕵🏻♀️,最少時只有4名。由於學校環境差🧗♂️,學生少🍀,村裏村外的人都稱它為教學點,很少稱它為學校👨🏿🔬,更沒有老師願意來此任教。
1987年,當組織讓我來這教學時,我也猶豫過🫡。不僅是因為條件艱苦👨🏿🚀💇🏽♂️,最主要是路途太遠。從我家到學校要往返20多公裏,不通車,只能騎自行車。然而,當我看到那些偏遠山區裏的孩子們時🫄,我同意留下任教🤦🏼🧑🎄,從此再也沒有離開。
其實☄️🧎♂️,1998年市裏整合教育資源🧾,蘭河小學被撤並🙀🕸,我也有機會離開,但當時教學點裏有8個貧困﹑單親﹑智障和無人照顧的學生走不了。為了這8名特殊的學生不輟學🕐,村委會同中心學校商量,決定繼續把我留下來組建復式班🥲。是教師的使命和責任,讓我決定不拋棄、不放棄這8個特殊的學生。從此,我一個人既是班主任🦹🏿,又是科任🔍,還是學校的勤雜工。
教學中🤹🏿,8個學生跨了4個年級,使用4套教材,每天上6節課,而且要在一個教室裏上課🔣,難度很大。雖然🧑🏿⚖️👩🏻🦯,有的課程只講給一個學生聽👨🏿✈️,但一個學生也是一個年級呀。為了教好每一個學生,我必須精通各個年級的全部課程。
曾有人按我每天上下班騎車走20公裏路,一年走180天計算☠️,我一年走過的路是3600公裏🏋🏼♂️,24年下來是7萬多公裏,相當於繞地球赤道一圈半還多。這24年🕥,我騎壞了4輛自行車,途中被瘋子驚嚇追趕,被村頭狗咬傷,被雨淋病⛹🏻,因天氣寒冷被凍傷更是常有的事。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許多人問我🏃🏻♀️:“這麽辛苦工作圖的是什麽❓🥉?”其實,我不圖名,不圖利😅,熱愛學生✵,熱愛崗位🧑🏽🍼,只是出於一種樸素的情感🧙🏽。
24年的時光,我的豆蔻年華已不復存在,頭上已生白發。孩子小時,我把他丟在家裏,在孩子撕心裂肺的叫喊聲中離開家趕到學校💪🏽。為了學生,我沒給丈夫和家人做過一頓像樣的飯菜👷。為了學生,年過七旬的母親彌留之際,我都沒能陪上她老人家一天。為了學生🛠,我多次瞞著家人把病假條悄悄揣進兜裏🤥,仍然在課堂上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生,有幾次暈倒在講臺上……更是為了學生🐣,我的兒子以6分之差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只念了電大♥︎。試想,做為老師的我,如果能給予兒子多一點關愛🧑🏿🏫,讓兒子多答6分,僅僅是6分啊。現在我多麽渴望能有機會為兒子補上那一課,但我知道那是永遠永遠也補不回來的👨🏽🦳。我只懇求兒子能理解母親,母親心裏不是沒有你,只是太多太多貧苦的孩子在母親的心裏。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得到了認可。我先後5次被評為鐵力市優秀教師,還被評為伊春市十佳德育教師🛌、伊春市關愛標兵🫄🏼、伊春市勞動模範、黑龍江省優秀班主任、省十佳鄉村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感動伊春”年度人物,獲黑龍江省五一巾幗獎、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幗獎。
今後💅🏻,在教育的這片天地中,我將更加執著,更加進取💂♀️🔭,願做一支紅燭,燃燒自己🌊,光照後人。(仲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