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實踐中難免出現這樣的場面:臺上的模仿者出盡洋相👩🏻🚀,臺下哄堂大笑不止。
教材裏所謂“不知羞恥的人永遠不會有自尊”的觀點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對這些學生自尊心的進一步傷害。
振興教育,必先振興教材。
——董喜才
4月12日,當甘肅省天水市一所普通中學的政治教師董喜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會議室裏見到該社的副總編輯韋誌榕和副社長尹鴻祝時☎️,教了半輩子書的他還是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6年前,一直生活在西部的他第一次來北京🪽,是和朋友自費旅遊,而這次進京的原因是“給人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提意見。”
當他所在的鎮中學校長看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發來的邀請公函時🛹,特別興奮,對董喜才說👩👩👧:“人民教育出版社能夠請一個普通老師到北京去當面提意見,這太不簡單了!如果有需要,我給你報銷來回的差旅費🕋🛢。”
動身之前,董喜才在網上看到🤽🏽♂️,教育部已經把啟動新一輪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修訂工作納入2011年的工作重點⚉。
教育部發言人續梅曾表示,從2009年開始🪽,教育部面向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十幾萬學生🌷,組織專家專門進行了義務教育階段所有教材的跟蹤,調查教材的使用情況。“從調查情況來看,廣大師生對於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普遍滿意,但在使用當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
對於這種說法,董喜才的看法卻大相徑庭👱🏿。他甚至態度偏激地認為:“2003年人教版初一《思想品德》(上、下冊)是一套粗製濫造、質量低劣的教科書”,在他看來,該教材存在著部分章節“思想內容錯誤或片面⛰👨👧、內容結構邏輯混亂💅🏿、意義表達不明確⚀、層次不清、語法不規範🧑🏽💻、行文不暢”等現象。
話說出來嚇人⛽️。以前,很少有教師站出來質疑教材的權威性,因為大家覺得,教材都是由各個領域的專家、大學教授集體編寫的,審定數次,豈能“粗製濫造👇🏻、質量低劣”👎🏿?
董喜才是學校教齡比較長的骨幹教師,對教學很上心,在課堂上總是千方百計地貫徹教學大綱的要求🧜🏻。越是這樣,他越是發現問題。在初一《思想品德》(下)中有這樣一堂課堂活動情境方案設計課:一,觀察自信者的風采🤾🏽♀️;二,選定幾個你認為很有自信的人🎤,說出他們在言談、舉止🧘🏽♂️、為人處世方面的特點;三,在腦中想象他們自信的神態,並在內心體驗一下;四,要求“與小組同學交流你體驗後的感受🧜🏽,每組選出一人上臺,展示自信者的風采”。
董喜才認為,“自信心是人的內在素質,從神態、言談、舉止等外在表現上很難把握,要求涉世不深的初一學生進行模仿和展示更是不可思議🤱🏻。”結果在教學實踐中難免出現這樣的場面👨🏻🎤:臺上的模仿者出盡洋相,臺下哄堂大笑不止🧶。
除了課堂教學上的一些感受🚅,董喜才還對教材中一些判斷性的表述有不同看法。比如初一《思想品德》(下)第6頁上寫到:“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不知道慚愧,不感到難為情🧑🏻🎄,那就是不知羞恥,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有自尊。”
“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是指哪些行為?哪些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是應該感到慚愧和難為情的🤽🏿♂️?這是不是給那些有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而不知道慚愧和難為情的人判了道德上的“無期徒刑”📤?
在他看來,學生中的確存在一些“不知羞恥”的現象◾️。有的學生做了錯事臉不紅🤕、心不跳😽,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對老師的批評蠻不在乎*️⃣,甚至無禮頂撞,似乎已經無可救藥。其實,這些學生並不是真的“不知羞恥”、沒有自尊心,恰恰相反,他們比別人更需要被尊重👎🏽。這些孩子大多經常受到指責、冷遇和歧視🧑🏼🎓,因自尊心無法得到滿足而痛苦🤾🏼♂️。他們無法通過正面的努力獲得尊重,於是以一種“不知羞恥”和“對什麽都無所謂”的態度和方式表示他們的不滿和抗議😻。從這個意義上講🙋,教材裏所謂“不知羞恥的人永遠不會有自尊”的觀點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對這些學生自尊心的進一步傷害💅🏽🧐。
帶著這些疑問,董喜才開始給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編輯室寫信,但幾年過去了,他發出的信石沉大海,沒有音訊。他來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之後🔐,一位編輯請他到出版社參觀時告訴他:“每年我們收到給教材提意見的信太多了,無法一一回復👉。”
2007年🛃,董喜才登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論壇”發表意見。為了引起相關人員的註意,他把帖子的標題寫成“我要狀告人民教育出版社”🕤。這一“告”還真起了作用,人教社政治編輯室的一位編輯主動與他聯系,並進行了一些例行解釋👩🏿🌾,但何時修改教材卻再沒提起。
董喜才還是不滿意。2010年,他匿名開設了自己的博客🌃,博客的頭像是一個嫵媚清純的美女🛸。他利用博客向一些知名專家和報社記者留言,希望能夠再次引起出版社的關註。2010年年底,通過一位記者的牽線搭橋,他把自己幾千字的意見書遞給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尹鴻祝🧑🏿🍳,而此時教育部已經成立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準備對教材進行比較大的修改,“這位在一線工作的教師的意見比較系統,對於編寫工作有一定的借鑒之處。”幾經聯系🚎,董老師終於來到北京,和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坐在一起“當面提意見”。
讓出版社感到驚訝的是,董喜才此行帶來的《現行人教版初一<思想品德>教材質量問題分析報告及教學建議》有兩萬多字,打印出來近30頁。他工工整整地掏出來➞,擺在出版社領導的面前。
“論壇和來信當中的材料👨🏿🌾,我只是用了一點點,拋磚引玉👩🍼。我8年來對教材使用的系統看法都在這裏。”董老師在他提交的報告書中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寫的:“振興教育,必先振興教材🤘🏿🧑🏻🦼。希望教材的問題能夠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我們每年都會由社長帶隊到各省調研🏋🏿♂️,聽取特級教師和各方專家的意見🤴🏼,但請來自最基層的教師來出版社提意見📓,這還是第一次。”人教社副社長尹鴻祝說🏋🏽♀️,“我們真心感謝他🚺📐,也會把董老師的意見反映上去。”(中國青年報;記者 桂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