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教苑肖像
  

75歲退休,成都最長壽老師103歲 子孫有3博導1院士


 

  “小夥子📥,謝謝你來看我♦︎!”

  盡管已是103歲高齡🤹🏽‍♀️,盡管身在病床🛸,但這位老人一開口🦸🏿,依然透出知識分子的涵養與風度🪥。1907年生於成都的李畹青👳🏼‍♂️☁️,曾和葉聖陶、朱自清👨🏼‍🍼、胡墨林👨‍👦‍👦、程祥雲、鄭實夫等近代文化名人私交甚篤🙌🏽。百年變遷👩🏽‍🦰,不變的,是她的親切與和善🥼。

  “畹青老師尤其善於對頑皮學生巧妙教管,由於師生都不舍得她走,她一直工作到75歲才退休!”商業場小學前校長、年近九旬的張文釗老先生說。

  百歲老人檔案

  姓名👩🏿‍🎨:李畹青

  生日:1907年陰歷臘月初八

  籍貫🧖🏻‍♂️:四川成都

  住址:江漢路

  “君🛩🧑‍🚀,今之有心人也,其辦成都開明書店,垂二十年🫸🏿。滬上新書日出,君畢力致之🫱🏻,以餉學子🦘,其經營也,不孶孶為利,而惟啟迪民智促進新學術是務……”

  ———朱自清贈馮月樵、李畹青夫婦

  私塾小女

  兩年時間,畹青熟讀四書,她是年齡最小而成績最好的學生🧖🏽。

  幾年前,96歲的畹青老人接受了心臟起搏器和白內障手術。此後,老人一直戲稱自己是個眼裝晶體、滿口義齒、靠機器起搏的“假人”。歲月的滄桑寫滿了老人的臉龐、侵蝕了老人的身體,但她對幼年生活卻記憶猶新。

  “1907年🕵🏽,我生於成都,父親為我取名為‘芬’🧑🏻‍🎤,字‘畹青’。”三歲時,父親開始教畹青識字。讀私塾的兩年時間,畹青熟讀四書及論說立範且開始學對對聯,是年齡最小而成績最好的學生,深受先生喜愛,師母對她倍加疼愛,冬天早晨還煮醪糟湯圓為她禦寒🚵‍♂️。

  四歲時,畹青父親去世,十三歲時母親也離世📓。在外祖母的撫愛下,畹青考入國立高等師範(四川大學前身)英語部學習👨🏽‍🍳。畢業後在成都、涪陵等地教書🧜🏼‍♂️。

  同道佳偶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她與丈夫創辦“成都開明書店”;製作風靡全川的“活頁文選”🧌。

  也許是對往事的回憶觸及了老人的思緒,在其孫女找出的一本相冊中,一張發黃的老照片上🧎‍♂️‍➡️,年輕的李畹青穿著旗袍、披著西式婚紗,笑靨如花🫴🏽;身旁的丈夫穿著傳統中式禮服、手執禮帽🙉,風度翩翩。

  “1926年,在我最青春的時候,和丈夫相識並結婚,這是我一輩子的幸運🗿。”

  李畹青的丈夫馮月樵出生在四川南充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家庭👨🏼‍🎨。從事教育工作的畹青和馮月樵十分投緣,兩人迅速結為伉儷。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兩人在祠堂街(現人民公園對面)創辦了閱覽室🚲,免費為讀者提供省內外十幾種報刊,後來與上海開明書店訂立特約銷售,試辦“普益協社書店”,後改名為“成都開明書店”。由於新書暢銷,祠堂街新書店漸添,最終形成了著名的新文化一條街。

  1937年日寇侵華,山河破碎。悲憤中🫄🏿,馮月樵🏋🏻、李畹青夫婦與共產黨員黃啟明共同編印“救亡文選”四處散發。“我們用鉛字排版,夾江土紙印刷,製作了低廉的‘活頁文選’,減輕了師生們的負擔⌨️,讓更多的貧困學子讀到了好文章。”畹青老人曾經回憶說🩸,“活頁文選”最後風靡全川,對普及文化教育👊、傳播新思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超齡”老師

  她善於對頑皮學生巧妙教管👨🏿‍🦲,由於師生都不舍得她走,她一直工作到75歲才退休🧑‍🚒🧔‍♀️。

  上世紀40年代🐢,李畹青在文廟後街開辦了“譯之托兒所”並擔任所長🧾。解放後,她又先後在陜西街小學🧑🏿‍🍳、龍江路小學🧝🏿‍♂️、暑襪南街小學任教🪦。除了擅長教育頑皮學生外,畹青還精通會計事務,長期兼做學校總務主任,為了修建校舍,她三次跌傷腕骨⚜️🌜,好友黃稚荃(省政協常委、詩書界名人)為此贈畹青詩句💼:“雄心不吝骨三折”👩🏿‍💻。

  由於師生員工都舍不得畹青老師™️,挽留其一直工作到75歲,退休後還被推選為退休管理小組長💘。為此👮🏻‍♀️,老人還專門搬到學校居住💁‍♀️,而她的宿舍也成為了退休教師們的“活動中心”,老同事們在此喝茶👩🏻‍🎤、打麻將👨🏼‍🌾、看書報、拉家常🔎,其樂融融🫰🏼。在老人90歲之後🌗,這些老同事朋友還到畹青老人居住的女兒家看望,每月定期陪她打麻將🩸。

  書香後輩

  老人子孫後代已有50多人🤦🏽‍♂️:博導3人、博士5人、碩士7人,教授及高級工程師7人,兩院院士1人……

  “我們期望沿著母親的人生軌跡👨🏿‍🍼,與子孫後輩們分享慈母整整一個世紀的人生幸福。”李畹青老人的三女兒馮秉英說,老人對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將成為這一大家子的傳世之寶。

  畹青和丈夫先後生育五女二子。受父母“文化救國,實業興國”思想的影響🍢,子女們都熱愛學習👨🏼‍💻,均以優良成績進入大學。“父母非常尊重子女的誌趣,同時教導我們對國家和社會要有責任感🤦🏼‍♂️,有所貢獻。”馮秉英說🚵🏼‍♀️,其幾個兄妹大學畢業後都曾尊重父母意願,前往祖國邊疆以及山區建設。為此🤞🏻,老人還主動承擔起對孫輩的教養。

  至今,畹青老人的孫女國臻還記得,1994年她大學畢業初涉社會,尚不能適應,苦悶不堪🏋🏿‍♀️。為此,畹青老人便搬去同她一起食宿,每日相伴,陪她散步漫談👷🏽‍♂️,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分析社會百象,使她得其所解,舒心工作並順利考上碩士研究生,後又在中國科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移居加拿大👈🏿。

  現在🛕,老人的子孫後代已有50多人,其中大多就職教育戰線且表現傑出:博導3人、博士5人、碩士7人,教授以及高級工程師7人……其四女婿劉永坦為“兩院院士”🫱🏼,任哈工大博士生導師和研究生院院長等數職。

  翻閱著一張張全家福,畹青老人的臉上寫滿了笑容。

  祥和晚年

  每天堅持讀書看報;生活簡樸,甚至連擦腳毛巾破損了𓀇,一補再補也不肯丟棄👱🏽。老人常說“物盡其用🐦,人要惜福”。

  虎年春節後,已經103歲高齡的畹青由於身體不適🚣🏼‍♀️🧏🏿,至今還臥病在床,但老人仍保持了寫日記的習慣🍰。透過老人的日記🌾⚡️,我們能清晰地看出這位老人的夕陽之美🤴🏽,還有我們身邊這座城市的滄桑變化🏄🏻‍♂️。

  “1947年2️⃣,成都米商囤積居奇。”一連好多篇日記👨🏽‍🍼,李婆婆都寫到了成都買不到米或米貴的情形🧯。當年五月十五日,“米價平價出售,聞牛市口聚有數萬人👩🏿‍⚖️,政府謹命今夜停電戒警……”一本寫於1947年的日記,記錄的大都是小老百姓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如今🧄,由於年紀過大,日記記錄的內容已從從前的敘事變成了以摘抄報紙為主。“她每晚睡前寫日記👨🏽,然後躺在床上看書🏌🏿‍♂️,這都成了習慣,不完成就睡不著覺。”三女兒馮秉英說🚶‍♀️。

  2002年10月8日,一位拄著拐杖來到“百年滄桑成都巨變”展廳的老人進入本報記者的鏡頭👮‍♂️🤸🏽‍♂️,她就是李畹青老人。90年前🚶🏻‍♂️‍➡️,老人住在現成都人民公園對面的低矮平房裏。現在,她和女兒👮🏼‍♀️、女婿住在高層電梯公寓中。說起成都人90年來居住情況的巨大變化,老人十分感慨:現在的居住條件🧙🏼‍♀️,那時的人想都不敢想💵。

  2007年3月28日,畹青老人的同事、學生們在總府路一家餐廳,專場為這位成都教育系統目前最長壽的教師補過了百歲壽辰👰🏿。盡管已經百歲高齡,但畹青老人仍能喊出不少老同事的名字。師生情、朋友情在這個獨特日子裏匯聚。

  兒孫們說,盡管老人年事已高🧑🏼‍✈️,但她仍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心態———每天堅持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生活簡樸,甚至連擦腳毛巾破損了🧍🏻‍♀️,一補再補也不肯丟棄🌭。老人常對兒女們說的一句話就是“物盡其用⛹🏼‍♂️,人要惜福”👰🏽‍♀️。本報記者 李天嘯 鄒小非

  老人日常食譜:粗糧、90壽辰後吃素🛢,不挑食不浪費。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0-04-23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