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學校人滿為患💁🏽,農村學校門可羅雀,這是我國義務教育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可地處江西東北部的弋陽縣,過去3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數量增加了兩成多👨🏽✈️,城區優質中小學校學生數量反而下降。
農村生源為何大量回流,弋陽義務教育發生了什麽變化?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蹲點調查。
生源回流🧒:農村學校恢復活力
朱坑鎮緊鄰弋陽縣城,過去生源流失也相對嚴重。朱坑鎮中心小學校長丁文福仍清楚地記得👈🏼,3年前他剛上任時,全鎮10個教學單位只有1306名小學生,其中中心小學本部537人。那時,家長千方百計想把孩子轉出去,教師士氣低落。
當年🧛🏻♂️,丁文福憂心忡忡;如今,他信心滿滿。“中心小學本部學生增加到789人,全鎮學生數量增加到1881人🧔🏼🎨。”丁文福說,新招聘了30多名教師,新建了教學樓🙎♀️,“很多孩子從城區🏊🏻、家長務工地回來了,教師幹勁十足。”
小學如此,初中也一樣💇🏼。曹溪中學是弋陽縣最北的農村初級中學🏮,距離縣城42公裏。2013年秋季,曹溪中學只有621名學生🧪,現在在校生為1058人,增加了437人⛓。
“這437名學生不用舍近求遠去縣城就讀,為家庭節省了一大筆支出🎅🏽。”曹溪中學校長汪水輝說⌛️,在縣城上私立學校學費高💂♂️,上公辦學校家長得租房陪讀。無論是哪種方式,每人每年至少要多花費1.5萬元。
記者走訪了農村10多所中小學校,發現學生數量普遍增加🏎,學校發展充滿活力。弋陽縣教育體育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數為3.41萬人🏃♀️,比2013年增加了5730人,增長了20.2%。同期,城區最好的初中方誌敏中學減少了593人🧦,優質小學弋江鎮二小減少402人。
“軟”“硬”兼施:城鄉教育差距縮小
學校生源數量變化是表象,背後則是城鄉教育質量差距的縮小𓀍。
走進南巖鎮葉壩村的遇春小學✉️,修葺整齊的草坪、嶄新的教學樓,一點也不比城區學校差👱🏻♀️。可誰曾想到♈️👍🏼,3年前這裏還是雜草叢生,有人還在裏面放牛。
3年來🤌🏼,弋陽縣校建資金向農村傾斜🧑,用於農村校舍新建👨🏼🚒、改建、維修資金3億多元,對70多所學校和教學點進行了標準化建設🪆;統籌資金3400多萬元,配備“班班通”↖️、計算機網絡教室、校園廣播系統和觸摸屏教學一體機等🦘,73所完全小學和教學點實現了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
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在改善硬件設施的同時,弋陽縣著力提升農村學校師資水平👨🏻🦽➡️🧗🏻。
2014年開始,弋陽縣教體局對學校教育教學常規檢查以“申請式”“展示式”為主,從“查”你“評”你“管”你到“幫”你,教學檢查變成了幫助、交流、培訓。“行政會議少了,專業會議多了🤦🏻♂️。校長們的精力可以集中在學校管理上,老師們則更加專註於課堂。”這是記者采訪過的弋陽縣10多名校長🟠、教師的共同感受。
弋陽縣教體局還倡導成立“名師工作室”“教育心理協會”“家校合作協會”等民間協會🤾🏽♀️,定期舉辦論壇🏤,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讓城鄉教師同臺競爭,激發了鄉村學校教師的內生動力,一批優秀鄉村教師在全縣教師“大比武”活動中脫穎而出。
家校合作:改變農村教育生態
“班上舉辦了一次親子活動🤸🏿♂️,90%的學生家長前來參加🤽🏿,不少是特意從務工地換乘幾趟車趕回來的。”朱坑鎮中心小學3年級教師蔡響龍說🉐,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讓他頗為感動🔟。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改變源自弋陽縣全面推進的家校合作活動,其目標是讓學校和家長成為孩子教育的合夥人🤿🤍。
曹溪中學邀請家長來校值日、參加監考☹️;中畈中學建立“家校大舞臺”、送戲到鄉村,與村民同樂👍🏼;葛溪中學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組織師生和家長整治鄉村環境……
弋陽縣家校合作協會會長周立軍說,各所學校家校合作的方式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都贏得了家長對學校的支持和理解👨🏻🎤,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
朱坑鎮塘坪村的吳春萍以前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經常去打麻將。參加了幾次家校合作活動後🔉📱,她意識到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果斷地賣掉麻將桌🦊,經常陪孩子寫作業。
今年農歷大年初三,灣裏鄉朱壟教育發展促進會舉行了表彰大會🧘🏼♂️。在數百名村民見證下,10名教師、67名學生受到表彰和獎勵。目前,弋陽縣成立了32個鄉村教育促進會,村民自發向促進會捐款用於獎勵優秀師生、關愛困難學生,各地湧現出一大批樂心捐資助學的新鄉賢。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