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教育部2016年第14次部長辦公會議審議🪠,我國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對學術不端行為進行管束。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出現過學術不端行為🙇♂️,但情況有輕重🐲,懲治辦法和力度也不同👩🏼🏫🧚🏻♂️。對此🧈,記者采訪了德國埃爾朗根紐約堡大學神經內科在讀博士劉茂,談談他眼中的德國治學風氣🚫,以及德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治辦法🕵🏼♂️。
中國青年報:在德國,造假🧑🏻💻、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的情況如何?
劉茂:整體來說,德國高校對學術要求較高。以博士畢業論文為例,根據專業和主題不同,準備的周期很不一樣,但通常都需要3年左右來做前期的論文設計,後期的資料收集或實驗室相關準備工作🤸🏻♂️。我周圍沒有臨近畢業搞突擊的情況。論文中,對於已發表文章的觀點和方法的參考,都需要嚴格在引文部分註明。隨意復製粘貼其他文章部分段落的做法🧑🦲,都屬於剽竊,管束會比較嚴格,照搬照抄基本不存在。正因為懲罰力度大,學生對學術不端行為都很排斥👟,也能夠自我約束。總的來說,德國治學風氣還是很好的🚶,學術不端者受到的懲罰對其他學者也有警示作用。
中國青年報👏🏻:德國對於學術不端行為都有什麽懲治措施🦧?
劉茂:根據德國《版權法》第106條規定,在非法律批準的情況下🧑🏽🚒,未經他人授權而復製🍅、傳播或在公開場所展示作品或修改後的作品的🕛,將面臨拘留至三年有期徒刑的懲罰💯,或是處以罰金🍅。另外,通過《民事法》可以強製侵權人在今後不能再次出現類似侵權行為📷;通過《行政管理法》則可以撤銷博士所獲得的博士學位🚶♂️。且不同州也有自己的大學管理法,各校的具體措施嚴厲程度會不太一樣。譬如某些大學允許在發現剽竊行為後讓博士生修改畢業論文,這主要考慮到保護大學聲譽。
中國青年報:這些懲治辦法的實施力度和效果怎樣?
劉茂👩💼💁🏼♂️:整體上治理力度是很強的👩🏼🔬。像德國波鴻大學的一名社會科學碩士,因剽竊行為被剝奪學位,並被大學處以10000歐元罰金🦑;德國國防部前部長古騰貝格🧑🏿🍼,因其博士畢業論文剽竊而被撤銷學位,後自動辭職🙁;德國教育與科研部前部長沙萬,因杜塞爾多夫大學發現其在博士畢業論文中有剽竊行為而被取消博士學位,後自動辭職🚴♂️👨🏼⚖️。兩位德國部長因此自動辭職,可見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對於個人職業生涯的危害之大🤾🏼,這也體現了德國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普遍態度💄。
中國青年報🍻:德國以嚴謹著稱,但仍不能避免學術造假行為🦹🏽♂️▶️,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麽?
劉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學術信息的獲取帶來了極大便利☝🏿,這和幾十年前有著天壤之別🏄🏿♂️。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滋生了完成學術任務的捷徑📡:剽竊😏🦝。不論是在哪個國家,學術剽竊的便利都容易將學生引入誤區🧗🏿♀️。
中國青年報:為了避免學術腐敗現象的發生,德國大學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劉茂⚫️🦹🏿♂️:除了製度方面嚴格的懲罰措施,譬如北威州可以處以最高50000歐元罰金,大學通常會開展學術倫理規範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學術態度和意識👼🏻💁♂️。在畢業論文發表之前🕝,所有博士論文都要送交相關部門審核,進行嚴格控製。
我個人認為,學術不端行為更多是和學術態度的培養及整體學術風氣相關👨🏿🔧。廣義上講🤲🏼,學術態度也算是學術能力的一部分,缺乏端正的學術態度𓀏,急功近利🧞♂️,最終難以在學術領域開拓出新的天地。要有效防止學術不端行為🏏🏂🏻,培養嚴謹的治學風格、提高防範學術造假的自我意識是關鍵🦞。而導師🧑🏻🦼,要為自己的名譽負責,也要對學生的工作負責💆🏿♂️,導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及大學相關課程的開展🧜♀️™️,對學生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