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學校正在組織課堂賽教,筆者作為一名參賽教師,直接參與了賽教👩👧👱🏻♀️,也聆聽了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賽教後,筆者和教師在一起交流🖋,大家普遍有一個共識:就是課堂教學的瞬息變化往往難以預料,賽教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比如精心備課,製作課件等有時難以奏效。原因是學生的理解思路往往並不一定按照教師講授的思路來進行,導致教師之前所做的準備工作無效⏳。
記得那天,筆者所參賽的課題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路旁的橡樹》一文。之前,筆者和其他教師采取了相同的做法❌:精心備課,按照教案教參中的提示要求設計思路和教授過程,筆者設想了回顧導入的方案:
筆者先在黑板上畫出一棵高大的橡樹簡筆畫(枝葉的中間留出余地,為課文中橡樹的特征提前布局),筆者覺得這樣做對學生造成的直觀印象很深,能很快吸引學生的註意力💂🏻♀️。令筆者沒有想到的是🍪,筆者剛在黑板上畫完橡樹⛳️,就有一名學生迫不及待地發問:“老師,橡樹是一種什麽樣的樹?”
這個問題令筆者措手不及,頭腦一下子懵了!因為筆者一開始並沒有留意關於橡樹的介紹👁🗨,而是過多關註了課文的講授進程——如何有效地把文章中那位工程師和工人們為橡樹而繞路的做法呈現出來👨🏻🦼。可學生的這個問題已經提出來了🎁,學生們的小眼睛都看著筆者,到底該怎麽辦呢?筆者很著急卻又束手無策👉🏽,後面聽課的老師也都緊張地看著筆者。
怎麽辦呢?筆者的額頭滲出了汗珠👩🏻⚖️。這時,筆者突然發現教室裏的植物角裏有一株和橡樹枝葉很相似的盆景👩🦯➡️,筆者急忙端上講臺,給同學們作了簡單介紹,總算讓問題得到了解決🤏🏼🧑🏽🎤。這個問題成為了那節課的瑕疵,雖然那節課最終還是很流暢地進行了下去👩🏽🦰📮,但筆者始終無法釋懷💾。
講課結束後,筆者陷入了沉思:筆者在賽教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同事們有相類似之處👮🏿♀️,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應對這些課堂中意外問題的發生呢?這是擺在筆者以及新教師面前的棘手課題。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當年在執教《記一輛紡車》時設計了一個導入的情景:“今天學習第十一課《記一輛紡車》,昨天請同學們預習了,說說看,你們喜歡這篇文章嗎🤺?”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𓀝:“不喜歡↔️。”隨堂聽課的二十幾位老師感到驚訝😽,於老師也感到意外。稍停,於老師笑著說👨🏽🚒🧎🏻♀️➡️:“不喜歡,那就說說不喜歡的原因吧!誰先說🥽?”通過於老師的事例並結合自身以及同事們在課堂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難看出這樣一個特征:課堂瞬息萬變,需要教師靈活應對🤟🈷️。
那麽🔷,教師該如何靈活應對課堂教學中的種種“意外”呢?
首先,筆者覺得教師要走出單純依賴教參和教案的局限。克服從自身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的弊端,充分站在學生角度來理解和設計問題🧜🏿♀️。只有這樣,教師課堂提出的問題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以往的情況是💞,教師們總是事先預設了本節課的教法,然後按照既定思路有序進行,沒有充分考慮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這種弊端往往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只能跟隨老師預設好的思路🚶🏻➡️。也就是說,在針對一節課的內容時,老師和學生的出發點不同👨🏽✈️,老師提前做好了安排🧜🏿🛼,學生很是茫然,導致脫節。防止這個弊端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老師和學生必須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同時面對問題。
其次,面對課堂出現的“意外”,切忌動怒,一定要保持冷靜。“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這也是應用了教育的機智原則。要明白一點,課堂教學中的種種意外是課堂教學中的常態➰,教師雖然可以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但也無法預料到課堂出現的偶發事件🤱🏻🧠,再周密的教案和步驟🤗,也難以保證一切按預先的安排實施。
第三🧕🏽,順其自然⚉🛁,靈活應對。有時,教師太局限於一節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這對自身和學生的思維形成了很大的空間壓縮✋🏼。實際上,在一節課的內容上,要最大可能地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是最關鍵的。學生也許並不明白老師這節課到底要達到怎樣的目的,他們的思維意識並不受教參和教案的約束限製❤️,所以在課堂上就會出現許多“意料之外”的問題🧛。此時,教師所要做的就是一種合理的引導,順著學生的思維去理解👳🏻♂️,解開學生心中之謎。
第四🦹🏼♀️,要勤學善思🧑🏻🌾,多了解多掌握學科之外的知識,開闊豐富知識視野,才會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課堂的註意力,讓種種“意外”成為意料之中。(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