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其中🙇🏽♀️,綠色發展倡導社會的節約🧑、低碳、清潔👨🏻🦽➡️、循環的發展,與自然相互協調的發展⌚️。在今年的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各國教育官員和專家也在討論綠色發展,討論教育在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和製度上如何創新📡。有關觀點與做法對於我們在教育領域落實“綠色”理念有一定的啟發。——編者
“全球的綠色發展”是2015年中國國際教育年會的主題。在全體大會上🤿,各國教育官員和專家就教育如何促進全球綠色發展,如何幫助學校、企業、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記者獲悉,有的國家已經開始從教育和學校課堂出發🆘,培養未來公民綠色發展的意識和科技創新的能力。
綠色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
“今天,我們有機會去反思國際格局是否發生了變化,並考慮我們如何打造一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新西蘭高等教育技能和就業部部長史蒂文·喬伊斯(Hon Steven Joyce)在發言中表示👲🏻,隨著全球人口持續增長🫲🏻,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也會日益增長,為了減少環境影響,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必須要有創新的思維,同時充分利用技術⚱️。
如今🏭,大氣汙染和溫室效應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人類面臨的最根本挑戰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史蒂文·喬伊斯說❕🕥,綠色的增長和綠色的經濟,現在已經被納入了經濟增長發展對話的主流👩🏻🏭。科學技術與創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愛爾蘭是個小國家,但是我們高度工業化,科研團體也非常成熟👍🏻。”愛爾蘭駐華大使康寶樂(John Paul Kavanagh)表示,愛爾蘭正是通過高素質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對前沿技術的研究,才發展出了很多愛爾蘭本土的高科技企業,而且在全球領先👊。與此同時👩🏼🚀,這些企業與大學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形成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科技生態系統。
教育與科技有著必然的聯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教育宣傳委員會榮譽主席弗雷德裏·克朱斯·海塞林克(Frederik Joost Hesselink)說,“當我們提到教育的時候🦷,提到可持續性的時候,就意味著要轉型👩🏻🦼➡️🤪,而轉型就意味著要學習,我們需要學習各種創新的技術,而且我們也需要在組織和企業層面上進行學習✍🏻,在整個社會中學習。”
如今🏄♀️,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通過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適應變化中的技術和市場👵🏿。對於未來職業的發展變化👰🏻🏄♂️,新西蘭懷卡托理工學院院長馬特·弗拉沃斯(Mark Flowers)表示,“我們需要考慮到全球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教育本身就是對未來人才的培養,所以需要對未來建立一個模型,讓學生學會前瞻性的思維方式🤷🏻。”
教育是綠色創新的基礎
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基礎就是教育,因為教育能夠改變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能夠培養人們創新創造的基本技能🚭。新西蘭國家高等教學中心主任彼得·庫拜爾(Peter Coolbear)在發言中表示🖕🏿,人們通過學習改變自己,而且會對學習內容進行自我反思🙆🏿♂️,還會把知識和理論轉化成自己的技術能力。
然而,對地球可持續的綠色發展的關註和科技創新都離不開教育對人們綠色思維的滲透和培養。
“教育必須面向未來,教育要培養不同的思維模式,不能再因循守舊。”海塞林克在發言中提醒廣大教育工作者,今天的教育還是比較忽視自然,學生如果沒有對自然的真正關懷,也一定不會去解決關於自然的問題。
美國的教育已經從知識教育轉化為能力培養。例如👩🏻🦯➡️,美國中小學會讓孩子們了解和關心海平面上升等環境問題☝🏿,而且在鼓勵孩子們思考,作為科學家應該提出怎樣的解決方案。美國國際科技大學校長喬治·歐布萊恩(Gregory O'Brien)說:“教育的確是讓人們意識到需要解決身邊的問題。”
海塞林克說🧛🏿♀️:“戶外的教學和課堂教學同等重要,可以培養學生新的思維模式。如果我們走向戶外,不用讓學生去記憶什麽水循環或者生態系統中的專業詞匯,就讓他們玩耍🧃,讓他們把手伸到河水裏,讓他們去與各種植物接觸,就能改變他們對於自然的理解👡🎭。”
對於未來全球的綠色發展,史蒂文·喬伊斯在發言中不斷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教育國際合作👳。他說:“我們意識到國際教育夥伴關系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強教學、科研的能力🤰🏿,並發揮人的潛能👨✈️。在今天👰♂️,任何一個國家、一個行業都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必須要加強學習和教育方面的國際聯系,要互相借鑒,從別人的視角去看待我們的社會。”
創新須從課程改革出發
如果一個課堂能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始終處於整個教學環節的核心;老師不是講課,而是支持學生的學習,不僅是給學生提供一些內容或技能培訓♎️,還教他們如何進行自我學習。那麽🔓,這種模式將引領學生終身學習,而不僅僅是局限於學校的學習♤🧑🦱。
類似的教育改革正在新西蘭進行。彼得·庫拜爾說:“新西蘭傳統的教學模式關註內容和技能,是單向型的👨,老師教給學生♐️,把技能從老師那兒傳遞給學生。現在我們的這種曲線發生了變化。”
“新西蘭的願景是培養年輕人能夠抓住新知識、新技術所提供的安全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以及文化👨🏻🔧、經濟、環境方面的機會,為新西蘭的建設做貢獻。”史蒂文·喬伊斯在發言中解釋了課程和教學模式改革的目標。他說:“我們鼓勵學生去更多考慮未來的重要問題。綠色觀念已經嵌入8個學習領域當中🙎🏽♀️,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積極的、尊重的態度,並且有社會正義感和環保意識。”
如今,各國對於學生,尤其是青年學生技能和思維的培養已經不再局限於課堂🧏🏻♂️,而是鼓勵他們在自己的實踐中探索並思考。
海塞林克舉例說,英國一所大學允許學生自己建立企業🧑🏿💻,比如開辦咖啡館,與世界著名的咖啡企業競爭🧑🦱,或者在社區裏成立社會服務性的企業或機構等。
對於大學來說,與企業、行業的合作更加密切。越來越多的大學鼓勵學生接觸科研與市場前沿的信息和技術。康寶樂表示🎇,教學和科研不是對立的♿,學生在大學學習中應該去前沿技術企業實習♧,既能學知識,又能學技術,又能了解企業製度,畢業時就能勝任企業的工作。
“教育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為學生的發展做好準備,從早期的兒童教育5️⃣,到世界領先的研究,教育系統可以循序漸進地推進各個層次的可持續發展。”彼得·庫拜爾說。(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