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最高的境界是‘詩’,是藝術🤾。沒有激情◼️、沒有對生命和生活的執著和探索成就不了偉大的藝術家🧝🏽♀️。藝術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話說🐱,就是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和方法👮。”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田鵬穎給藝術學院學生上的思政課一開頭就抓住了學生的註意力🥺。在田鵬穎看來,從藝術、鋼鐵技術發展、機械運作原理等不同的視角解讀馬克思主義⛵️,更能吸引不同專業學生自覺自願走近馬克思主義👷🏼。
這是東北大學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一個剪影。近年來,東北大學通過教學方式和理念的創新,讓思政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裏⛹🏽♀️,改變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老套的教學方式🤶🏽、單一的考核標準,采取“問題導向”的研究式教學😶🌫️、層次分明的專題式教學💣、體現專業特色的個性化教學、經典品讀的情景式教學、“理論之光”的實踐式教學等✬,多招齊下,打通理論教學的“任督”二脈🪪。
第一層面:按“單”備“菜”
幫助學生認識“小我”
“老師知道什麽就講什麽🛀🏻◀️、老師會什麽就講什麽🩺、老師想講什麽就講什麽,是以往思政課不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田鵬穎說,“思政課教師備課必須從問題入手🧤🚰,在教學前充分摸清學生的思想狀況,理論上有哪些疙瘩,思想上有哪些扣子🧯,做好‘偵查’工作,有的放矢地備課🛀🏻、講授,讓老師圍著學生轉,才能起到幫助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
2015年3月新學期剛開學👨🏽🎤,樊麗明老師就已經在為9月份《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開課準備著一份特殊的調查問卷——《東大學生對抗日戰爭基本史實的認知情況和情感反應的問卷調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貢獻體現在哪些方面?對於抗日戰爭的歷史你希望在大學課堂上了解和解決哪些問題?”30多道問題,讓樊麗明一下子摸清了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掌握情況。“就像給自己的孩子做飯一樣,我必須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麽🥕,然後再結合思政課的具體教學內容準備‘菜品’💺,這樣的‘菜’才更合他們的胃口。”
樊麗明的做法是東北大學思政課“問題導向式”教學的一個縮影。課堂上,教師們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學生關註的焦點問題、理論重點與難點問題,開展“一與多”專題教學🧑🏻🦯,即針對同一教學主題,由多位教師在同一堂課🚈,從不同視角交叉講授🚮。多年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模式徹底改變了學生對思政課“照本宣科”“滿堂灌”的傳統印象🚤,實現了課堂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除了老師按“單”備“菜”,學生也有機會在課堂上做專題發言、小組討論。比如,針對《論十大關系》這一專題▫️,熱能專業聶天準備了“論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主題發言;工業工程第三小組準備了“推動環境科技創新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主題發言;環境科學第一小組準備了“論漢族和少數民族關系”主題發言🚤,等等🧘♀️。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個性化教學與“問題導向”式教學緊密銜接。理學🚎、工學🌪、文學👨👨👦、法學、經濟學……不同學科的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具有不同的視角和思維習慣🦹🏻♀️。“在面向材冶學院學生的時候⛹🏻♀️,我們圍繞學生熟知領域的學校成就——‘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來展開學習馬克思主義;面向信息學院學生時🧑🦼,我們結合‘東北大學成立超算中心引領大數據時代智慧生活’為主題展開教學。”據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思政課教師周莉介紹🗞,與學生貼近的話題和切入方式一開場就深深地抓住了學生👨🏼🦰,學生開始主動參與課程,查找相關資料📵,甚至願意幫助老師豐富教學內容🏊🏻♀️。
“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我們不但學習了中國近代史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加深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專業素養。”藝術學院薛哲同學說。
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思政課教師充分發揮藝術生專業特長,鼓勵他們用畫筆、畫紙和顏料詮釋自己對抗戰勝利的理解🎅🏼,並成功舉辦了《抗戰勝利的藝術詮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學生藝術作品展》。學生宋依純創作了一幅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進程的繪畫👰🏻❓,談到創造感想時👩🏻🎤🧑🏽,宋依純說:“我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反映在畫面上🪷,讓人們直接面對🤴🏻,印象深刻🛐,銘記歷史。繪畫的過程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了人民為和平🥹、為美好生活所作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第二層面🎻:按“需”做“菜”
幫助學生認識“大我”
思政課,關乎學生的精神世界,當然不僅僅止於課堂、課本、教材👩🏻🔬。不僅需要“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通透,還需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親身體驗,進而才可能真懂、真信🤾🏿♂️🦵🏽、真用。
“思政課從小學上到大學👋🏿,聽學校領導上思政課,這還是第一次。也許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普通的一堂課🧴,但對於我來說真的是機會難得、意義非凡。”2012級學生王耀聽過校領導的課之後感慨地說👩🦱。
東北大學自2007年就在全校範圍內推廣校領導進課堂的教學模式🐿,學校的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始終堅持為本科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校黨委書記孫家學是思政課的常客,曾多次以黨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身份為學生解讀報告精神🥷🏻。
2015年初🤙,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鞍鋼集團、遼寧省委宣傳部、省委黨校、省社科院等多家單位簽訂合作協議🎚,聘請了一大批思政課特聘教授。今年5月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部長聶振勇就登上東北大學的講臺,為學生講授“鞍鋼·鞍鋼人·鞍鋼精神”🧍♂️。
“珍貴的照片和精彩的解說👩🏽⚖️,聶振勇部長引領我們回顧鞍鋼寫滿悲憤與反抗的屈辱史,重溫鞍鋼艱苦奮鬥的發展史。老英雄孟泰、走在時間前面的王崇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當代雷鋒郭明義等鞍鋼人的感人事跡深深感染著我們。來自於一線的聲音樸實厚重。對於我們來說,這與其說是一堂課,不如說是一場精神與心靈的洗禮。”聽過課後,學生們如此感言。
“請進來”調動著學生的“胃口”☢️,“走出去”也吸引著廣大學子的熱情👩🌾。
“社會實踐中✸,我們下基層去農村✅,我們和農民工一起坐綠皮火車🖖🏼,我們發現思政課本上的理論不再是我們試卷上的考題,而是為民造福的理論政策。”已連續兩年“中標”獲得“理論之光”社會實踐機會的東北大學機械學院2013級李欣巖說。
東北大學自2000年起在全校範圍內發起“理論之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通過教師的全程指導、學生的全員參與,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16年間🍒,每年全校報名參加“理論之光”社會實踐的學生團隊上百個,8000余人;每年組織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成立專家評委組👨🏽💻,對實踐項目進行現場“評標”,並為脫穎而出的團隊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專項的實踐經費和專屬的實踐培訓。
學深、學透理論,讓同學們也自覺自願成為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忠實踐行者。
馬克思主義學院大一年級任笑儀同學聯合幾位同院同學組織成立了“東北大學研習社”🥰。“研天下之事🤼💖,習理國之方。在一所大學中,社團的作用不僅僅是開展實踐性質的活動,也應該是一個理論學習的據點😱。”任笑儀說📕,希望自己的社團能夠為同學們樹起一座思想的“燈塔”。
第三層面🚵🏿♀️:精選上“菜”
幫助學生認識“無我”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麽🧑🏿🔬📆,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是馬克思17歲時的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經典段落👬🏼,如今再現在東北大學思政課課堂上,仍然能讓同學們感受到青年馬克思的崇高理想和激情澎湃。
“很多說馬克思主義過時的人可能沒有真正閱讀過馬克思主義著作。”為了讓學生能品讀經典馬克思主義著作,從原著中領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學校創設這種授課形式🔭🍽。田鵬穎說,“思政課不僅僅是要解決‘抬頭率’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學生一生一世的理想信念問題。這樣的情景再現,與偉人來一次原汁原味的‘對話’,會讓學生一生受益。”
“原著是真經”是東北大學思政課教師的普遍共識🖇😢。在課堂中,任課教師會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教學內容,精選原著篇目👨🏽🏭。課上,教師導讀;課下👳🏽♂️,學生分組自行學習和討論🧞♀️,教師跟蹤指導💪🏻💉。學期末,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展示,並將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東北大學掀起了學習經典的熱潮。
“原來在課本上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總覺得離我們很遠,現在通過學經典這種形式,讓我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了心貼心的共鳴。一本經典讀物,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時的閱讀感悟🔋,而是一生的財富🙋🏼。”東北大學材冶學院趙彥孛同學說。
2015年6月,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校團委精心策劃了“與信仰對話”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誦讀會,全校800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學員參與其中,將《共產黨宣言》《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等13篇馬列經典著作帶出課本,搬上舞臺🤵♂️,走入學生的內心。
潤物無聲,教育無痕🛀🏽,行動就是最好的回答😇💽。9年來堅持不懈♟🤸🏼♂️、如火如荼的“青馬工程”🚴🏽♂️,17年始終如一支援西部教育的支教團📏,每年30多名“誌願服從國家需要優秀畢業生”……東大學子不僅將信念裝在心裏🏌🏿,將學習成效體現在分數上,更用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理想與信念、責任與擔當。(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