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大學發布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綜合改革若幹要點,此次改革的一大亮點是:從2016年起👩🦼➡️,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習基本學製從3年延長至4年。
其實,延長博士基本學製,並非中國人民大學首創。早在2004年,北京大學碩士起點博士生的基本學習年限就由原先的3年改為4年。近年來,也有多所高校探索將博士學製由3年延長至4年。
那麽,為何要延長博士學製💣?延長學製會帶來哪些影響🙂↔️🚵🏽?如何理性看待博士生教育學製改革?
近六成博士延期畢業
何時畢業,一直都是一個讓博士生頭疼的話題。曾有博士生自嘲🏄🏽♂️:“庭有枇杷樹🐍,博一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你畢業了✊,我在讀博士;你結婚了,我在讀博士;你生娃了,我還在讀博士……”
據《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教育事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預計畢業博士生人數為117978人,實際畢業博士生人數僅為48987人,計算可得出延期畢業率為58.48%☎;2011年我國預計畢業博士生人數為125153人🥷🏻🎁,實際畢業博士生人數為50289人,計算可得出延期畢業率為59.82%。國務院學位辦的全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數據庫顯示,2011年至2012年,全國博士獲得者的平均學習年限和時間範圍均達到4.3年🧗🏻。
廈門大學自2014年起將博士生學製由3年延長為4年👩🏻🦲📼。該校對近5年的博士生畢業時間進行分析後發現,博士生在3年學製內準時畢業率偏低🩶,按時畢業率不到40%。因此,3年的學習時間已明顯不適合博士生培養🕺🏼,而博士生經過4年的學習後👶,畢業率基本上能達到合理水平。
除了廈門大學外🤟🏿🏆,2007年,復旦大學宣布將博士生3年為主的彈性學製調整為博士生4年為主的彈性學製🪗。從2012級開始,復旦大學對中文、歷史等部分專業的博士生實施4年學製。華東師大從2012級博士生開始🧚🏼,已在全校範圍實施4年學製。
延長學製有贊成有反對
將博士生學製從3年改為4年的舉措,得到不少博士生的支持,在他們看來,學製延長1年👩🏽✈️,意味著論文發表的周期也相應變長。
在接受錢江晚報采訪時,浙江大學某理科專業博士在讀的陳同學說,沒有達到畢業標準是延期的主要原因:很多高校要求學生答辯前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比如浙大比較教育學專業🦸🏿♂️,要求在學校規定的一級刊物上發表一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或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兩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
據悉🏌🏻♀️🤓,大部分高校都對博士生科研成果有明確要求。如華南理工大學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間要達到至少有一篇英文論文發表、一篇論文被三大索引收錄、一篇論文署名第一作者🧎🏻、一篇論文以在校博士生身份發表;上海交通大學規定👨🏻🍳,博士生在校期間須發表兩篇以上高水平論文👨🏽🦱,理工科博士生至少有一篇論文被SCI或EI收錄。
對於這些要求🐉,學製變長,可以讓博士生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研究課題內容,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之前3年內完不成學習和研究任務的尷尬。
但同時🐦🔥,也有人認為,“3年就已經夠折磨了👈🏼,還要加1年實在太痛苦!”“讀完都老了啊👱♀️,還要結婚生娃呢🙇🏿♀️。”“如果從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看👨👩👦👦,把30歲作為起點也許真的太遲。”以此來質疑學製改革拖長戰線💂🏽♂️,不利於學生畢業後的發展。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凱指出🚹,延長學製本身也許會造成導師資源的緊張:“對於導師來說,博士生學製為3年時𓀆,他同時需要指導3屆學生,延長一年後,他就需要帶4屆學生。這增加了他的責任和壓力。”
如何看待博士學製改革
學製改革能否破解目前博士生培養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接受錢江晚報采訪時🏌️♂️👱🏼♂️,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梅偉惠表示👉,關鍵是要對博士生的培養方式和考核標準進行改革👨🏿🔧。延長學製的同時也要求高校重新製定培養方案。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鄭若玲認為,學製改革能對博士生生源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因為學製延長會使之前希望在短期內“混”一張博士文憑的學生對讀博心生退意🫏🩱。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袁本濤曾撰文建議➞,除了學製改革、明確年限之外,也要對博士生學習年限進行彈性化管理,兼顧不同學生特質👮🏿、不同學科特色👐🏼、不同院系文化而設置博士生學習年限的區間範圍🧑🏻⚖️。對博士生學習年限的規定也應力戒“一刀切”,既要允許特別優秀、做出原創性成果的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學位,又要對超過基本學製的博士生進行適時監控,督促其在規定的最長年限範圍內完成學業。
侯定凱認為,改革除了簡單延長學製之外✊🏻,還應整體重設培養計劃。“如何利用好延長的這一年時間特別重要。事實上🚴🏿♂️🧑🏿🔬,如果不是整體上重新設計4年的培養計劃,只是讓學生在實驗室裏為他們的導師多做一年工,那意義就不是很大了”⛑。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吳曉求在接受中國教育報記者采訪時說:“提升國際性是學校4年製改革的核心環節之一,目的是鼓勵和支持博士生在學期間出國進行為期半年到一年的學習或聯合培養,開闊博士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國家急需的國際化水準的高端人才。”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