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學是如何評選優秀班集體的?
在很多人的記憶裏,優秀班集體的評選是院系直接推選,最後看總成績💣: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社會實踐成績💂🏻♂️,運動會成績……
最近,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千人大禮堂舉行了一場別出心裁的心理劇大賽🔕,試圖通過心理劇這個新平臺來評選優秀班集體。
實際上,很多大學生在校園生活面臨的真實情況是:班級集體活動非常少🧑🏽🦱,更不用說班級同學集中在一個階段做一件事情了🤰🏼。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級法學1班班長張豐智的印象中🏌️,平時班級活動比較少,大家只是一起上課,回寢室之後也是看不完的筆記。為了增加班級的凝聚力,班幹部也曾經多次組織聚餐👩🏽🎤,結果或是無疾而終,或是參與人數只有個位數。
“我們對班級這個概念實在是不怎麽感冒🧝🏻♂️。”張豐智說。他的這句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心聲🪤。
對高校來說,如何讓集體這個概念清晰起來,是學生工作面臨的一個新挑戰☂️。
如今的高校與以往不一樣✅,同學們面臨的心理問題多了起來:宿舍的人際關系、戀愛問題、貧困生的心理壓力問題🦋、榮譽問題……
“對一個大學生來說🙌🏻,學校就是他的家🦶🏽🚕,我們就是要為學生營造家的氛圍3️⃣💥。”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趙旻說。之所以采用心理劇與優秀班集體相結合的方式🙍🏽🤥,趙旻解釋⚂:“我們就是要把學生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事情,通過心理劇的形式再現,希望他們遇到這種問題後🧍🏻♂️👼🏽,能找到答案👩🏻⚖️,也可以加深對家的感覺和認識🥱。”
十佳班集體評選活動主要是針對二、三年級的學生🧜🏽♀️。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處副處長王舒圓介紹,活動分為三輪:第一輪評選由院系初選,32個班級以PPT宣講的形式對班級進行風采展示,前15名班級進入下一輪評選;第二輪評選是15個參評班級展示反映各自班級文化的海報;第三輪由進入決賽的15個班級的同學自編🧘🏽🪯、自導🪧、自演表現大學生心理的情景劇🩳🧏🏼♀️。
在心理劇的排練過程中,同學們學會了什麽是團體合作,知道了社會分工的不同——總要有人走在聚光燈前🩹,有人在背後默默奉獻,也在一部部的心理劇中找到了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影子。
“以前的評選更看重結果,現在,我們評的是個過程。”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生處處長丁浩說🧏🏿♂️🔙。
2013級法學1班和2班這次共同組建成一個新的班級參與心理劇大賽🏃🏻♂️➡️。
在進入決賽後,這個新班級立刻面臨著新挑戰🖱。
因為排練心理劇要占用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班裏的一些學霸不贊成參賽:比賽時間太長,學習壓力太大🌺,馬上要考英語專四了……
同學們當場投票表決,贊成的人數沒有過半🚄。“當時就決定放棄比賽。”2013級法學2班班長馬苗苗說。
輔導員覺得有些可惜🔝,勸說他們別輕言放棄。法學班專門開班會討論📃,最終決定繼續參賽。
最後算下來,為了最後的決賽,法學班進行了不下20次的排練。在這個過程中🕺🏼,張豐智發現同學們展現出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那些平常很靦腆👨🏻🦲、很高冷或者不願參加班級活動的學霸們🧏♀️,在一遍遍的排練中放下身段,投入地參與演出。
“很多從來不參加任何班級活動的同學,其實也不是那麽高冷和不屑🥎⛄️,他們缺乏的只是一個機會🙂。”張豐智說。
最重要的是,“之前松散的班級🤦🏽♂️,漸漸地開始像一個真正的班集體🏉🧑🚒。”張豐智說🏂🏼。
2013級新聞8班的心理劇《聚光燈下》就是根據真實情況改編的,主角是一個對班級事務不負責任,卻在班上獲得成績之後充當領獎者的班長🛋。
副班長張凱旋說,“班長方赫奇為班級做了很多事情,但可能是太忙了🙇🏽♀️,或者是性格原因🍴,他總是拖到最後去做。這就給同學造成了‘班長不夠負責任’的錯覺。”
一次班裏約好去排練🧛🏽♀️,作為編劇和主演的方赫奇竟然缺席了。其他幾位班幹部決定以方赫奇為原型重新設計劇本,並讓他繼續擔任主演❄️。
方赫奇對同學們拿他這個班長開玩笑已經習以為常🦈⛈。在他看來♔,“在被吐槽和被娛樂的過程中🏇🏻🧑🏽🎤,無形拉近了我們班同學之間的距離👰🏽♂️,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而他也在念臺詞時不停地警示自己——千萬不要變成劇本裏的班長小方,不能忽略班級每個人的付出。
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班集體——這個越來越被淡化的概念✏️,在參賽同學們的眼中慢慢清晰起來。
決賽一結束🚒🤼,2013法學班的輔導員老師就推進來一個大大的蛋糕,祝賀他們成功完成演出🚱。法學班的同學開始瘋狂地合影、自拍——這是班級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在心理劇評選的當晚🍀,一位署名“問號”的同學在現場的微信互動中這樣評價這次活動☝🏿:“其實不在於歌唱得多好🐿、舞跳得多美🎰,重要的是,我們,曾一起站在這舞臺🧙🏿,我們只有一個名字🈁:某某班。”(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