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年管理期內給予200萬元經費支持🏗,這只是山東省、濟寧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引進儒學研究高端人才,給予全職引進的泰山學者優厚待遇的一部分👨🔧。 自山東省🤴🏿、濟寧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在《人民日報》及《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媒體刊登《關於引進儒學研究高端人才的公告》後,山東重金引進“儒學大家”的消息就引發不少爭議。
有專家認為🍳,投入重金不一定能復興儒學🦺🧑🔧,為“高薪”所動的極可能是那些為追求利益和名望而熟讀儒學經典的“小人儒”;也有專家認為每個地方都可根據其文化傳統與積澱鼓勵和支持相關研究。
全職引進泰山學者首聘期年薪40萬元
刊登在4月14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的《公告》稱,為加強儒學研究和傳播🙏🏼,打造儒學人才高地,面向海內外引進儒學研究高端人才🧑🏽🌾。
引進對象為在海內外知名高等學校、研究機構長期從事儒學研究和傳播的高端人才,學術研究方向為儒家思想的當代價值、世界價值和世界傳播,傳統文化與當代價值觀念等。
《公告》將所引進的儒學研究高端人才分為儒學大家㊙️、泰山學者、尼山學者三類🧣,對儒學大家實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議,山東省和濟寧市共同確定支持政策和待遇。
對於泰山學者,山東省財政在5年管理期內🤾♂️🔛,給予每位泰山學者全職人選200萬元經費支持,每位泰山學者兼職人選100萬元經費支持🕞;泰山學者牽頭的項目、平臺優先列入省市各類重點項目或平臺支持範圍;泰山學者在醫療保健🐽、家屬就業☎、子女入學🦃🥝、出入境等方面,享受省級高層次人才待遇𓀌。
濟寧市對本市全職引進的泰山學者,首聘期年薪40萬元,5年提供5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50萬元購房補貼👈,配備2至3人的學術團隊。對於全職尼山學者💶,濟寧市給出了每年年薪最高40萬元等待遇。
反方:“為高薪所動的絕不是真正的儒學大家”
“儒學不是高科技👳♂️,又不需要實驗室🚣🏽♀️,能不能研究好主要靠興趣愛好和時間精力投入,為什麽政府要投入這麽多納稅人的錢去引進儒學研究高端人才呢👶🏿?”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鳴認為,山東省🐵🧏🏽♂️、濟寧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為打造儒學人才高地的初衷是好的👂🏻,但路子走偏了🔭。
在張鳴看來🤾🏼♀️,除學問外🚶♀️,儒學大家最為可貴之處是高尚的道德修養,他們並不貪圖物質世界的榮華富貴🧘🏼♂️,而是竭盡全力追求精神世界的更高層次。例如孔子最為欣賞的弟子顏回就因貧病而死,孔子不僅沒有因此看輕他,反倒稱贊他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很明顯,孔子認為道德修養遠高於物質享受。”張鳴說,但是在《公告》中👨🏽💻,地方政府不僅給出了高薪,更給予這些儒學研究高端人才以“特權”,例如儒學大家👱🏿♂️、泰山學者在醫療保健☄️、家屬就業👨🦯➡️、子女入學、出入境等方面,享受省級高層次人才待遇。此舉不但不是復興儒學🤦🏿♀️,反倒是與儒家學說背道而馳👩🏻🦽➡️,“如果被引進的儒學大家🧑🏻🦯、泰山學者坦然享受這些特權,這些人不但發揮不了道德修養的模範帶頭作用♍️,反倒會產生消極的社會影響。”
“為重金✧、高薪、特權所動的絕不是真正的儒學大家🐲,山東省、濟寧市的做法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張鳴對山東省👨🏼⚕️、濟寧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用公共財政引進儒學高端人才的做法頗感不解。在他看來,歷來儒學大家多出自民間,而非官方機構。儒學兩大開創性人物孔子✋🏻、孟子更不為當時當權者所容,尤其是孔子周遊列國而四處碰壁,在民間辦私學而創立儒學。他認為,儒學研究應依托社會民間力量👮♀️,而非政府主導🕐,行政力量可以進行引導🧛♀️,但不應插手太多🗃。
正方🙎🏻♀️🚶🏻♀️➡️:堅持儒家的精神品質和改善研究條件並不矛盾
“只要跟儒學有關的事情,無論好壞👨🏿🚒,均會成為新聞。”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幹春松認為,各地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集中力量進行研究是一個合理、正當的安排🤼♂️。正如湖南省支持湘學研究🖊、安徽會推廣徽學研究一樣🦂,山東省🍛、濟寧市作為孔孟故裏,應該利用其地域優勢來鼓勵和支持儒學研究⛅️。
在幹春松看來📪,儒學自近代以來,已經是一個學科,現在的儒學研究者與其他的科學🙋🏻♀️、人文研究者一樣🛹🤦♂️,如果獲得經費的支持,就可以產出好的成果👛。“我們可以公共財政去支持一個重點實驗室的發展,為什麽不能支持儒學學科的發展?”
幹春松認為,目前對山東重金引進“儒學大家”的關註存在過度解讀的問題。他說:“現在一提到儒學,大家就立刻會跟權力掛上鉤。這是100多年來的錯誤思維定式🤸🏻♂️👁🗨。其實📅,目前大學裏的儒學研究,主要是文獻研究和知識層面上的研究,比如說北京大學的儒藏項目、孟子研究院王誌民教授主持的孟子文獻集成等項目🤷♀️,這些都是從學科層面整理傳統文化資源。”
在他看來,儒家學者追求物質享受和給這些學者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是兩回事,但現在批評的聲音中卻把兩者混淆了,“《公告》中給研究者提供的經費大部分是用於學術研究,個人待遇方面並非主要部分。這些優厚的經費其實主要是為他們的研究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幹春松認為🥍,堅持儒家的精神品質和改善研究條件並不矛盾👳🏻,“當然儒學的內涵中是有‘孔顏樂處’🧵、‘安貧樂道’這樣精神追求,但並不能就此推論說儒學研究者的研究條件和生活條件獲得改善,其精神品質就會降低,更不能據此得出結論,只有在艱苦的條件下,儒學研究者才能取得好的成就。如果將改善研究條件上升為特權,更是無中生有的說法”👌🏿。(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