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教改不能預設孩子背後是全職媽媽


    我是一個三年級小學生的媽媽。在孩子度過了不適期後👰‍♀️,我欣喜地發現現在的學校與自己上學時已經完全不同了:孩子們寫生字,很少再抄十遍二十遍了;寒暑假作業也只需學生上交結合學過的知識手繪的“小報”了。

  但是,隨著欣喜越來越多,我的煩惱也隨之增多🧙🏿。我發現,那些讓我欣喜的改變必須建立在我越俎代庖、全身心幫助孩子上面👩🏻‍🏫。相比之下我要操的心比我父母多了幾十倍🏌️‍♂️。現在的學校教育是在逼著其中一個家長辭職回家。

  老師認可的作業需要全家動員 沒幫孩子畫畫,女兒被穿小鞋

  一次🦾,學校組織孩子們去海洋館,回來之後讓每人畫一幅“海底世界”👨🏽‍⚕️。

  整個晚上,孩子用畫筆畫出了自己心中和眼中的“海底世界”💆:藍藍的大海和幾條小魚🥃,由於大海的顏色太藍了👩‍💼,使得小魚有些面目不清👨‍👨‍👧🧔🏼‍♀️。

  第二天放學Ⓜ️,女兒見到我就撅起了嘴🥜:“你為什麽不幫我🔷?好多同學的作業就是爸爸媽媽給畫的,有的同學是爸爸媽媽在網上找到圖片然後打印出來的,都特別漂亮👨🏻‍🦽。”

  “同學的爸爸媽媽那麽做不對,老師的作業是留給小朋友,就應該由小朋友親自來完成🛅,爸媽可以幫忙🫱🏽,但是不能完全由爸媽做呀!”我耐心地對女兒說。

  “可是,他們的作業都貼墻上了,我的被老師還回來了。”女兒小聲說。

  我愕然🌟!

  難道老師這份作業的重點不是讓孩子享受“畫”的這個過程嗎?對於一個不足10歲的孩子,學會“用畫筆記錄下看到的”、“用畫筆還原出腦子中想到的”不是教育的重點嗎?

  作業是布置給孩子的 其實是留給家長的

  後來我發現,不重過程只重結果的事挺普遍的。

  這學期剛開學的時候,老師讓每個同學都交一份記錄假期生活的“小報”🤝📐。第二天剛上班👩🏽‍🏭,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麻煩您把孩子假期裏的活動做成PPT⛴,分成幾個系列🛫,一個是參觀博物館系列⬇️,一個是春節民俗系列,一個是運動系列……”

  PPT菜鳥的我吭哧吭哧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做出了3個PPT。老師怎麽也不問問我會不會?那些必須坐班的家長該怎麽辦?大家都上班時間幹這個♒️🧑‍🔬?我一下午滿腦子都是疑問😙。

  第二天女兒告訴我,我給她做的PPT連同另外兩個家長做的一起作為他們班優秀寒假作業交到了學校。

  聽了這個消息我的腦袋“轟”的一下:我一直覺得教育的原則首先是教會孩子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我也一直覺得教育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但是,學校雖然已經改變了以前那種刻板的教育方式,但是功利的毛病沒有改🙆🏿,學校看重的還是分數,只是現在這個分數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了❤️‍。更可怕的是,學校傳達給學生的是為了得到想要的結果,可以使用各種手段!

  而我正是那個助了一臂之力的人🤿!

  慢慢地我發現,很多事情看似老師是布置給孩子的,其實就是布置給家長的。

  一天,女兒興沖沖地抱回來一個大本,是《班級日記》。“這是我舉手爭來的🖋,下周交🔮🧁。”女兒說✡︎。

  原來🫅🏻,這個本要裝飾一下🧕🏻,老師讓同學自願認領。看到很多孩子舉手,女兒也舉手了,最終女兒“幸運”地得到了這個機會𓀜。

  老師的要求是這樣的🚶🏻‍➡️:這個本相當於班級的周記,每周會有同學把一周的大事記錄下來,女兒領回來的任務是給每周的周記配一幅圖👨🏿‍💼,每四周也就是每個月還要單配一張有主題的圖。比如,10月可以是國慶主題,6月可以是兒童節主題。女兒要先把圖配好🤾🏻‍♂️,其他同學才能記錄。我算了一下:一個學期大概有4個月🧑🏿‍🌾,每個月有4周🥏,也就是說要在這個本上畫20幅插圖。

  “這任務你能完成嗎?”我問女兒👨🏿‍🦰。

  “老師說可以家長幫忙。”女兒回答👩🏼‍⚖️💁🏿‍♂️。

  這哪是家長幫忙啊,完全就是留給家長的任務啊!

  那個星期,對於我這個上了中學就沒再動畫筆的人來說是相當崩潰💓🏊🏻‍♂️。每天下班之後的時間幾乎都用來畫插畫了🏊🏻‍♀️。

  活動家長是否幫忙與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相關

  再後來🧑🏼‍⚕️,我發現學校對家長的需求是漫無邊際的👨🏻‍🦼‍➡️。

  一次,女兒對我說:“你能不能到學校來給我們班指導一下唱歌🧝🏿‍♂️?”我說不行🧛🏻‍♀️。

  之後我了解到女兒班裏的合唱確實是一個家長幫忙編排的,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班裏的一臺聯歡會也是幾個家長幫助組織的。

  每次有類似活動⚁,女兒都會在我耳邊嘮叨👩‍✈️,希望我也能去學校幫忙。

  最初,我確實覺得班裏的活動就應該讓班裏的孩子們完成🐦‍🔥,做成什麽樣子都是他們的人生歷練,是他們寶貴的回憶。

  但是後來,女兒對我說🎂Ⓜ️:“合唱比賽結束後,我們老師讓×××(幫班裏排練的那位媽媽家的孩子)站起來🏑,我們全班同學都給他鼓掌⌚️,都對他說謝謝。我也想為班裏作貢獻。”

  之後我了解到,現在除了學習以外🗻,學校給孩子安排的事分工非常精細,據說有個孩子在學校的全部勞動任務就是給洗抹布的盆換水,只管換水,洗抹布的活兒是另外一個孩子的👩🏼‍🦲✴️。

  越這樣😷,孩子們越擔不起大事,所以為班集體作貢獻的事情就由家長代勞了👸。

  其實,老師們也沒有強迫家長必須到學校幫忙🫵,但是,當家長是否幫忙與孩子在班級中的地位有關聯時🍰,哪個家長不願意作出一些犧牲呢?

  可是,這正常嗎?

  當減負真的來了 家長下班時間必須大大提前

  還有一件事是減負。

  從女兒上一年級起就趕上國家不斷地出臺減負的政策📎。

  對於這樣的政策我是舉雙手贊成的。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成為書本的奴隸、考試的機器。

  但是🧑🏿‍🦳,當減負真的來了,我又開始承受不了了。

  先說作業。國家明確規定了低年級小學生每天寫作業的時間,但是那時候女兒還是每天都有不少作業要寫🏌️。一次🕴💦,我很不知趣地詢問了老師:“我們沒有留家庭作業,這些作業都是我們的課堂練習,您的孩子寫得慢🤷‍♀️,所以只好拿回家寫完。”老師的回答讓我無話可說,再問周圍的孩子,大家基本上都是沒有在學校做完,所以拿回家繼續做。

  不知是為了讓孩子能少拿回家一些作業,還是為了什麽,孩子的午休時間也經常被老師用來講作業,很多孩子的課間也用來寫作業。

  還有讓我更崩潰的🧍🏻。

  剛上一年級♨️,學校還有一些興趣班,比如美術🫱、科技、書法🛀🏽🏌🏽、舞蹈、合唱、跆拳道什麽的。我們不去外面上課外興趣班🧝🏼‍♂️🤸🏻‍♂️,每天很方便,家長下班過來接。

  沒多久⏩🏕,減負的政策來了。

  學校裏所有的興趣班停止了🦪。孩子放學時間大大提前,每天時間不一樣,有些天3時10分,有些天2時30分。

  不少同事都把孩子送到社會上的課外班了🧑‍🎓。

  我一直很抗拒🍍。我知道國外的孩子下午放學也很早,他們整個下午有大塊的時間運動、閱讀、參加各種社區活動🪗。國家給孩子減負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為什麽我們的孩子放學早了就要送入另外一個課堂6️⃣?!

  但是,不送課外輔導班怎麽辦👩🏻‍🔧?

  我的時間一下子被打亂了🎧👨🏻‍🦯‍➡️。

  以前是將近5時接孩子,雖然每天下班都要早走,但是至少下午還有幾個小時能安靜地做點事👍🏼。現在孩子放學時間提前了,尤其是兩點多接孩子的日子🕵️‍♂️,那天下午基本就是廢的。剛吃完午飯心裏就踏實不了了,眼睛總是看著時間,生怕自己晚了🍧。

  有幾個單位能容忍我日復一日的早退?!

  教改方向是要讓更多的人變成全職媽媽嗎?

  還有不少同事的解決之道是請老人幫忙帶孩子或者長期雇傭小時工和保姆🔍。

  這其實是權宜之計🤜🏼。

  現在各路專家、各種媒體都在教育家長:“隔代教育問題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既然這些是對的、好的,為什麽我們這樣選擇時卻總是狼狽不堪呢?!

  一直以來我都選擇夫妻兩人親自養育孩子,這是我理性分析的結果:我和丈夫的工作時間相對比較自由,再加上我在師範院校學習了7年,主攻教育學🏋🏽、心理學💌。從孩子出生那天起Ⓜ️,我就覺得自己屬於攥著“金剛鉆”的人🟫。相對自由的時間加上比較專業的教育修養,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在職場和家庭之間遊刃有余,也相信自己能成功扮演好職業女性和媽媽兩個角色。

  那時候,我心裏是把媽媽分成兩個陣營的:一類是職場媽媽🕙,一類是全職媽媽👸。無疑,我自己是屬於第一陣營的。每當見到全職媽媽時,雖然嘴裏會說很羨慕她們自由沒壓力的生活,但是內心裏從來覺得自己跟她們完全是兩種人。

  但是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以後,我的這種自信在孩子領回來的一項項任務🌝🕵️‍♂️、日復一日的接送中慢慢支離破碎了♗。我真的能在職場和家庭間遊刃有余嗎?每當自己硬著頭皮度過一關時,又在心裏打鼓💍,我一定要這樣迎合嗎?每當這樣糾結的時候我便打心眼裏生出對另一陣營的羨慕之情。

  也許我還沒有勇氣把孩子也帶回家來自己教育,但是如果我是個全職媽媽也許不會這麽焦頭爛額,至少我的焦慮不會影響到孩子🐇。

  你們說,我該怎麽辦𓀇?(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04-03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