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校科研取得極大發展的今天,以公共政策為研究對象的教育智庫,有沒有真正實現影響政府決策和改進決策製定的目標?高校該如何打造高質量智庫?
全球化背景下,智庫發展水平越來越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以人才和智力資源高度集中的高校為主體的教育智庫建設,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我國高校科研取得極大發展的今天,以公共政策為研究對象的教育智庫,有沒有真正實現影響政府決策和改進決策製定的目標?高校該如何打造高質量智庫?
1月26日,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在北京師範大學組織召開“教育智庫建設高層咨詢會”,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形勢下教育智庫建設路徑與實踐,以突破體製機製障礙😦,推動教育智庫更好地服務國家政策🤧,尤其是重大教育戰略和政策。
教育智庫建設謹防“虛熱”“虛胖”
“教育智庫建設應警惕亂貼標簽🦸🏻♂️,防止‘虛熱’‘虛胖’和一哄而上🦶🏽。新智庫應通過戰略規劃🤌、製度設計,發揮好決策參考的發源地、人才培養的蓄水池🥳、社會輿論的羅盤、國際交流的大舞臺作用🪥。”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主任王榮華認為🚛,教育智庫以影響政府決策為研究目標,理應樹立自身的責任意識🧑🏽🦰🧙🏽♂️,聚焦“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教育難題,不能浮於政策的闡釋而失去了創造性,忽略中國國情的純學術化傾向和為“五鬥米折腰”的商業化傾向,同樣要不得。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坦言💁🏼♀️☺️,如果圖一時熱鬧,所有高校都變成智庫,則是智庫建設的悲劇🐜👰🏻♂️,也是對資源有效配置原則的違背🐻。他認為🔠,智庫建設的重點在於優化智庫發展的生態環境👩🏽🎤,應當明確智庫建設戰略定位,區別重大基礎研究、問題導向的政策研究和對策研究,警惕“一窩蜂”傾向🙋🏻♂️。
“深入、紮實的政策報告依賴於科學的數據分析,政府部門開放、及時、權威的數據公布和理性的辯論討論機製🎨,都是智庫有理有據地進行研究的關鍵。”薛瀾建議,在此基礎上🕺🏽🛀🏽,完善智庫運行模式,實現重大政策問題的合理資源配置。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銀付也支持以上觀點,他認為智庫的研究應該具備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切實突出實證研究。
“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需深度對接
王榮華在研究中發現🧔🏻,教育智庫與政府決策的關聯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智庫建設的質量⤵️。他認為,教育智庫既不能做“翰林院”🤴🏽,又要解決既進不了“廟堂”,又接不了地氣的問題,關鍵在於“轉智成治”,讓政府“信得過,用得上,想得起🧚🏻♀️,離不開”🙋🏻♂️。“這就需要教育智庫以改革發展重大戰略問題為研究核心,主動開展戰略謀劃、綜合研判🏋🏽,為政府提供及時、解渴、解困的決策智力支持,積極推動決策質詢成果向公共政策轉化。”王榮華說。
數據顯示🪁,僅2008年至2013年,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便承擔了600余項國家部委的調研和培訓任務💇🏽,直接參與《民事訴訟法》《食品安全法》等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和修訂工作🫳🏼,累計有1600余份咨詢報告被國家有關部門采納🧔🏻。為發揮智庫作用、推進智庫建設🐻❄️🫶🏻,2013年首批認定設立了14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
楊銀付認為👨🏽🦲,政府和智庫之間的協同創新十分重要,二者應加強適度聯系,而目前智庫研究者“旋轉門”的作用發揮得還不夠。“高校教師還不太了解政府部門決策運作,不熟悉地方行政機構的工作方式,缺少方便快捷的溝通渠道,缺乏向決策部門轉化研究結果的直通車。”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院長魏禮群認為,這些都製約著當前教育智庫成果直接服務於政府決策。
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提出,教育智庫不應只滿足於直接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而應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利益相關者的頭腦和觀念,進而間接地服務決策🐃。
高校智庫仍存“小散弱”問題
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1月22日公布了“2013中國智庫影響力排名”🎏。智庫綜合影響力前三名分別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王榮華形容高校智庫“百舸爭流”的局面正在起航♘,但目前高校智庫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現階段,高校智庫存在小💂🏽、散、弱的特點,與經濟改革發展的需求還有不小差距👴🏼。”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張東剛指出,高校智庫建設的核心是突破學科界限,把研究解決高校改革發展重大問題作為主攻方向,把產出高質量成果作為核心,聚焦未來5年教育改革發展的真問題、深問題,建設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高校智庫。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強則認為,政府和高校智庫不協調、不融洽的情況仍在相當範圍內存在👩💼,一些智庫的研究重在文獻綜述、比較研究和模型分析上,與政府的決策咨詢相距甚遠,與其關註操作性🤷🏽♀️、風險性的價值取向相異。“加強智庫建設,一方面需要高校智庫對接政府需求🧚🏽♂️,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為智庫的建設提供製度保障🏨。”吳強坦言,當前高校智庫建設在經費、財政📅、人事的管理製度上面臨體製機製的調整,應積極探索適合政策研究方式和類型多元化的保障性機製😙。
張東剛認為,高校智庫建設應體現發展理念和組織管理方式的創新,通過深化改革,促進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區的優化組合🎫🏊♀️,不斷提高智庫的創新活力。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天山認為👩🏼⚖️,教育智庫不同於其他智庫🐣,其研究對象是復雜的、系統的、基礎性👿、長遠性、全局性和綜合性研究。建立新型教育智庫,應該建立合議製的選題機製、“旋轉門”的用人機製、共建共享共贏的協同機製、實踐檢驗的評價機製和團隊獎勵的激勵機製。(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