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6•06”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已過去3年,如今的貴州望謨縣城🪴,依然能找到洪水洗劫的痕跡——恢復重建的新屯橋旁,一座民房的墻面像被撕扯下來的皮革,在半空搖搖欲墜🐈⬛。2011年6月6日淩晨的傾盆暴雨中,望謨河裹挾著泥沙山石將這裏沖毀💆🏽♀️。
據官方統計,那場洪災造成全縣近14萬人受災,遇難37人失蹤15人💉🙇,直接經濟損失約20.65億元。然而👱🏼♀️,望謨人對類似的洪澇災害並不陌生,甚至將這裏遭遇的水患形容為“十年九災”🚟。
縣裏的工作人員掰著手指頭向記者細數了近幾年望謨較大的洪災損失:2006年夏天的洪澇災害造成30人遇難20人失蹤🤷🏻🚴♀️;2008年洪災造成12人遇難8人失蹤🙍🏻♂️;2010年的大暴雨,造成17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兩人遇難……
在此前媒體的報道中🛕,望謨這個貴州南部的少數民族聚居縣🦬,被稱為“洪災版圖裏最貧窮👰🏿、最偏遠的地方”。而在更多的“版圖”裏,這是個不被發現的角落。
望謨縣委書記余越前出去招商引資時,常會面臨這種尷尬✔️:對方聽完推介後“婉言”拒絕,說“在地圖上都找不到望謨這個地方。”縣裏迄今未通高速公路🧑🏽🚒,到毗鄰的紫雲縣也要兩三個小時的盤山路程,交通不便成為製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修路也因此被視為望謨發展的兩條“出路”之一,另一條則是教育。
走在望謨,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教育口號”:“送子女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是每一個家長的法定責任!”“重視教育,人才興縣,發展教育🔞,人才強縣”……這些口號粉刷在縣政府大門口6️⃣🧯、盤山路一側的崖壁,甚至在小賣部的招牌上。
學校是望謨2011年“6•06”洪災後首批“拔地而起”的建築💚。因為“拿不出錢”,這裏的災後重建推進較慢,2013年各方資金陸續到位後🐌,不少重點項目才得以開工建設,2014年正式投用的望謨民族中學和實驗小學,是其中的“排頭兵”。
與只有3層的縣政府辦公樓相比,新建的望謨民族中學頗為氣派。除了5棟依次排開的教學樓、辦公樓、科技樓👨🏼🚀、圖書館🩸🦶🏽、食堂👱🏻,還有一個3層的體育館以及標準化的足球場、室外籃球場,多媒體的現代化教學設備也一應俱全。
望謨縣教育局局長向遠方介紹說,這所學校是按招收5000名學生的示範性高中標準建設的,也是望謨所在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目前硬件“最好的高中”。
望謨民族中學新址距縣城僅4公裏,占地約246畝,地勢較高但平整開闊,可防洪避險。有人算過一筆賬🥷🏻,如果出售這塊地,差不多能賣4個億👱🏿♀️,而望謨每年的縣財政收入也就兩億元左右。用向遠方的話來說🤵🏽🐚,“這是縣裏拿出了最好的一塊地來蓋學校”🫴🏿。
望謨之所以拿出最好的地段建學校,也是希望借著災後重建,讓縣裏的教育水平上一個臺階。
雖然喊出“重視教育,人才興縣”的口號已多年,但望謨的教學質量和高考成績一直在州裏排名靠後🚵🏿♂️🏃🏻。“望謨窮,願意來這裏當老師的也少”。向遠方記得✪,縣裏去外地的師範學院招老師,招來的寥寥無幾🧜🏿,或者當時確定了初步意向👨🏻🦱,但到望謨一看“學校要啥沒啥”,就走了。
硬件和師資都跟不上的窘境下,“一般有條件的學生在望謨讀完初中⛸,就被家長送到外縣去讀高中”。向遠方說。
這不僅使優質生源流失嚴重,更加劇了不少家庭的負擔和風險🗑👮🏿♀️。最極端的例子,是有兩位父母周末騎著摩托車,去看在外縣高中寄讀的孩子,結果在一邊是崖壁一邊是深溝的盤山路上發生車禍,不幸身亡,在外讀書的孩子也成了孤兒。
如今,有了“高規格”的教學條件,也帶動了望謨的招生和人才引進工作。縣裏決定每年財政撥款200萬元“專供”望謨民族中學對學生和教師的獎勵👌、培訓👳♀️,同時除了為教師提供公租房,還正在修建免費的教師公寓🚶🏻♀️。
剛剛過去的2014年,被向遠方稱為望謨教育突破的“元年”,首度出現了學生“回流”,“有39名在外讀書的學生回新建的望謨民中上學,2014年高考🚶,我們這裏第一次有兩名學生成績超過600分”🔀。
另一個突破則是師資🎬,2014年望謨從高校引進人才34名,其中“破天荒”地招到了一名碩士學歷的數學老師。電子科技大學碩士伍路梅看中了這所學校的發展潛力,雖然現在每月工資比大學同學“差了一大截”👩👦,但她覺得“在這裏做老師特有成就感”。
這個27歲數學老師🌍,讓她班裏學生的成績有了大幅提升🕉🤴🏿,排到全校理科班首位。“我班上有個女孩的數學成績提高了四五十分呢🌋。”伍路梅笑著說🕚。
(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