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音樂老師直言🎅,學生在音樂課上做語文🚈、數學作業很普遍🙍🏿♀️,“在高考、中考的指揮棒下🫶🏽,音樂難逃副科‘小三門’的命運”——
音樂課如何逃離被邊緣化
小學二年級的周曉這幾天時常哼起在音樂課上新學的《小紅帽》🧓🏼,“我喜歡音樂課🧑🏻🎄,因為會學一些好聽的歌🫴。”每周的音樂課💙,已經變成了他最期待的課程🤷♂️。
然而,音樂課很少受到人們的關註。在被“喜歡”卻遭“冷落”的尷尬中,中小學音樂課究竟上得怎麽樣🧎🏻♀️?學生的音樂素養又如何?日前,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難受重視 學生音樂素養不樂觀
在中小學🧑🏻⚕️,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也是一場國歌大合唱,但這卻是最令音樂老師們汗顏的時候:調不準,節奏不對,歌詞含混……各種問題都出來了。“連這種常唱的、最該唱好的歌都如此,可見學生的音樂素養會怎麽樣!”
一些地區由於缺少音樂教師,音樂課常常由其他科目老師兼任,有的因此被迫停開🤸🏼♀️,音樂課開課不足的情況長久存在🫶。即便在師資配備充足的城市裏🏏,因為學習緊張,音樂課可能直接被主課“占用”👩🏻💻。有音樂老師直言,學生在音樂課上做語文、數學作業很普遍,“在高考、中考的指揮棒下,音樂難逃副科‘小三門’的命運,而且難以改變”🧾。
音樂器材配備的缺乏也是音樂課難受重視的佐證之一。在農村學校甚至沒有一件像樣的樂器🗯。四川南充鄉村音樂教師馬良驥從教30年來,一直負責學前班和4至8年級的120多名學生的音樂課🚀,但由於缺乏音樂器材,他一直靠拿著一根木頭做的指揮棒,給學生上音樂課🦹🏽♂️。
在被邊緣化的音樂課上,學生接觸和體驗音樂的機會都不多,何談音樂素質的提升✯?首都師範大學就學生識譜能力分別在大學和中學進行過抽樣調查,大學調查對象是來自全國的非音樂專業的大一學生,其中僅有5%的學生達到標準。在高中和初中抽樣調查中發現👄,跟隨手機、電腦學唱歌曲的比例高達70%🧯,而在正規的音樂課堂跟隨老師學唱的比例不足10%。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周世斌認為✶🧑🤝🧑,當前學生識譜等能力的缺陷,所反映出的基礎音樂教育的問題值得反思。
重視體驗 讓樂器走進課堂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高建進認為🖱,脫離學生心理需要,忽視他們情感體驗,是當前音樂教育中的核心問題。在她看來,“音樂課就是要幫助學生實現音樂活動的情感體驗”。
在周世斌看來,中小學音樂教育長期忽視演唱演奏實踐🫸💁🏼,與學生的審美心理與行為需要脫節,“學生通過樂器的演奏所獲得的音樂體驗,比單純的聆聽音樂更有效”。
北京八一中學音樂教師張亞紅補充道👰🏽♀️,器樂教學、演奏實踐✧,除了能夠提高學生識譜、視奏🤍、視唱能力外,還能夠彌補因為歌唱等方面不足給學生造成的困擾,保證所有的孩子都有體驗和享受音樂的“權利”👤👴🏿。
周世斌認為,長期以來,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器樂教學處於弱勢甚至缺失狀況,被排斥在課堂之外。相較於以前,最新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更加重視音樂實踐🎅🏽,這是一大進步👩🏻🦯➡️。但將口琴、口風琴、豎笛等作為三至六年級的必學樂器,這種規定不符合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樂器學習的發展規律🙅🏽♂️,而且這種規定過於具體🙆🏽♂️,並沒有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和老師學生的自主選擇,課標仍需要修改完善💇♂️🧔🏼♀️。
教師培養 引領音樂教育改革
今年初公布的《教育部關於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幹意見》中指出🍰💆🏽♂️,“藝術課老師缺乏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音樂教師就在此之列。根據此前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包括縣鎮)學校音樂教師缺少61933人,缺額29%;農村學校音樂教師缺少146929人,缺額60.4%👏🏿🚴♀️。
高建進認為🌉👩🏽🎓,培養和輸送合格的音樂教師是改善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有效方法👰🏻♂️。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學生們的真實感受。
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一批音樂教育方向的中學生不僅要學習中學基礎課程,還要接受音樂、舞蹈、樂器等相關訓練🏔,為將來走上音樂講臺做準備。面對音樂教師培養的“前移”,高建進表示支持,“到了大學再學習,已經錯過了音樂學習的最佳時期”。
首都師範大學擔負著為北京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職責。為了更好地培養出基礎音樂教師𓀁⚆,該校音樂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更加貼近一線教學的改革需要🛷,實習期也從一個月延長至兩個月➕。即使如此,周世斌依然覺得“這遠遠不夠”。他主張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從大二起就開始課程實踐和教學見習,直接到中小學進行觀摩和試教。要使學生在實踐中完成從“藝術實踐能力”向“教學實踐能力”的轉化🚣🏻♀️。
“優秀的音樂教師確實能夠帶動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改善教學效果。”張亞紅認為⛹🏿,除了掌握專業素質,音樂教師還要深知教育規律、學生認知和生理的發展規律。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課堂教學才是基礎音樂教育的“主陣地”,要把音樂課堂學習和實踐活動緊密聯系起來。(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