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MOOC、SPOC與大學教學改革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辦,目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推出的慕課課程已超過100門,課程修讀人數已超過百萬人次🥀。專家建議🕵🏻♀️🤷🏼,為了推進慕課良性發展🍣,未來應推動線上線下以及不同高校間的課程共享學分互認👨👨👦📰。
2013年是我國的“慕課元年”🪨,當年🎦,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為代表的知名大學紛紛在國際平臺上推出慕課課程,此後還相繼創辦了“學堂在線”👩👦👦、“好大學在線”等中文版慕課平臺😁。慕課采用網絡教學的模式,課程規模較大,能夠容納十幾萬人同時學習🧘🏽;利用動畫🐽、視頻📢、PPT等手段將教學遊戲化🤵;具有很強的教學活動,可以形成強大的線上學習社區🪄🏂🏿。
在昨天的論壇上🦴,北大校長助理、慕課工作組組長李曉明透露🤷🏻♂️,該校目前已推出35門慕課課程👨👨👧👦,有50多萬人選修🤦♀️🦃,計劃五年內推百門課程✵,涉及財經、歷史🫸🏻🦹🏽、民俗及計算機類的科目。清華大學公布的數據則顯示⏳,該校自創的首個中文慕課在線學習平臺“學堂在線”開辦一周年已上線69門課程🤷🏻♀️,選課人次超57萬🔠🤾🏿♀️。
雖然慕課選課者為數眾多,但真正參加結業考試並拿到證書的人數所占比例卻不高🦸🏼。以北大為例🧍♂️,從去年1月至今年7月,該校在Coursera開設15門課程,超過15萬人註冊學習,2013年的結業統計顯示,僅6000多人參加考試,最終2500多人通過考試並拿到證書。同樣,在清華的“學堂在線”上🍴👴🏽,《財務分析與決策》一課共有10.2萬人學習,但只有4320余人最終獲得證書,結業率不足5%。
對此,各校在采取不同的措施克服慕課的不足,提高其利用率🤷🏽。比如,清華大學就在嘗試“翻轉課堂”的模式👰🏼♀️,學生在網上學習知識🏤,課堂則變為討論和思辯的場所。還有學校引入一些在線學習新模式👳🏽,比如為在校學生設計的慕課課程,可以對入讀人數和入讀條件加以限製,以保證學習效果💪🏿𓀄。
作為國內最早開始研究慕課的專業學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教授建議👩🏻🌾,實現不同高校間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及學分互認很有必要,這樣能大力促進我國高校學生跨校選課和輔修專業培養。比如北京的學院路“教學共同體”即可開展此種嘗試,同時應盡快建立起我國中小學慕課共享平臺,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