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斥“同居”🪀🤴🏽,大膽“試婚”
“大家是否合得來🚵🏽♂️,試一試不就知道了?”現代大學生思想越來越開放,對於婚姻愛情🧘🏼♂️,也不再堅持過去那些陳舊觀念了。“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我們在高校做了隨機調查✂️,關註現代女大學生的婚姻愛情觀🧚。調查發現🦸🏼♀️🧑🧑🧒🧒,約八成女生不排斥“同居”🙎🏻,對於婚姻🤾🏻♀️🎆,更提倡“試婚”,認為這有利於將來的幸福🙅🏻♀️。
不主張“閃婚”贊成“試婚”
試婚,顧名思義就是試驗性婚姻👩❤️👨,並非正式結婚。而在一定意義上,試婚就是同居📂。部分受訪女大學生表示🐗🍌,如果條件和時機允許😯,不排除與鐘情的異性同居,她們認為這不失為一個婚前演練的好機會,讓雙方有更早更真實直觀的了解👃🏼,萬一發現不合可以及時調整🔈,力求最好結果🎽👨🏽🏫。
“我怕千挑萬選最後選了一個不合適的對象結婚,如果同居時發現問題,就可以避免之後的錯誤♍️👢,這是好事。”阿欣贊同這種做法。而同居過程中,不可避免發生性行為🌺。近八成受訪女大學生表示不排斥婚前性行為🙆♀️🙏🏻;同時也會自我保護🙅,做好安全措施。
現代感情很玄,往往出其不意,也許剛剛失戀,過一周就會和新男友步入教堂,我們身邊也不乏“閃婚”的例子👐🏼。對此👨🦼➡️👨🏼,受訪女大學生紛紛擺手搖頭🟫🛜,稱如非特殊情況,不會“閃婚”🚣🏼♂️。她們普遍認為“閃婚”是過於沖動👩🏼⚕️、不計後果的做法。
什麽情況下才會選擇婚姻呢?女生們給出了一個答案🤳🏻:“當一切都合適的時候。”
找對象“面包”重於愛情
調查發現♈️,大多女大學生希望將來的另一半有一定經濟能力,“婚後生活不用愁”。到底什麽樣的經濟能力才算及格?“(對方)收入不能比我低”🙇♀️,“起碼不用為柴米油鹽發愁”,“工作穩定👏🏻,有固定收入”…… 這些都是基本要求,還有一些女生有更高的要求👨🎨:“我希望將來的孩子能夠得到最好的物質照顧,我會讓他出國留學”,“我希望將來能夠跟爸媽📏、公婆住在同一個小區,至少要買三層的房子”……
當面包和愛情只能擇其一時🥏,會如何選擇🎑?近七成受訪女生選擇了“面包”。看來,男生們要想殺出重圍👨🏿🎤,抱得愛人歸,不僅要有真心、熱心🖨,還要有車子👟、房子和銀子等經濟實力。
嫁入豪門🧑🏿💻,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眾多女生對徐子淇😹、李嘉欣等與名門聯姻看法十分理智♣︎。她們表示會以感情為重🙋🏽♀️,“不會把自己賣了”。大三的阿敏表示:“我很羨慕李嘉欣🔣,嫁入豪門當然是好事🧄,但最重要還是看緣分。”
“安全感”是擇偶首要條件
“誰不想要‘白馬王子’?但現實中‘王子’難尋,也可能不存在🐊。”女大學生小樂道出眾多同齡女性對理想與現實不符的無奈。
女大學生學歷素質高🤌、交友圈廣泛、生活多姿多彩🐮,眾多人情感經歷已經突破“零”🦑,大部分受訪女生表態🗣:理想伴侶的第一要素是“安全感”。生於1989年的小薇明確表示🔬,自己不會接受同齡人,“我喜歡的人☃️,是要能給我像父親那樣的安全感☠️🛌🏿,照顧我🏙,呵護我。”
目睹或親歷了不少戀愛“風雨”的女生抱怨:“現在很多男生的表現讓我們失望”。她們歷數男生們的“罪狀”:花心👷🏻♂️、大男人主義、前後不一等。她們坦稱⛰,這種失望導致她們對將來的婚姻信心不足,但不會放棄尋找理想中人👳🏿♀️。
結婚生子只為逗爸媽開心
現在大學生都不提倡早婚🧑💻。記者采訪發現,打算在25歲前及25-30歲結婚的大學女生均占四成,另有一成計劃在30歲後🎱,對婚姻暫未計劃的也有一成👩🏼🔬。
前人有戲言🧑🏿🎓:“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後人也有言🏊🏼♀️:“結婚紀念日就是掃墓日”。既然現代人看婚姻如此無奈🤵♂️,那麽女大學生又為了什麽婚姻呢?記者調查後頗為驚愕:“我會為了我爸媽而結婚”🙅🏻💪🏼,對婚姻一向無甚打算的阿穎說自己把婚姻當成了任務。而這,也代表了一部分女生的想法👏🏿。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眾多大學女生在婚姻大事上表現出對父母的尊敬和孝順。對於喜歡的人能不能過父母那一關,小欣有自己的打算:“如果我的對象不合他們的意💇🏼♂️,我會盡力調解,但如果爸媽確實接受不了,我就不會和他結婚🧔🏿。”小欣表示🧎🏻♂️➡️,自己比較傳統,一定會要求雙方父母和自己的小家住在同一個小區🤲🏽。阿穎表示自己對生孩子無所謂🏂🏽,但如果父母很想“抱外孫”,自己也會配合🧑🏽🦳。“哄哄他們高興嘛!”阿穎笑著說。
試婚很平常🪵,離婚也平常,現在的大學生不再像古人對待終身大事那般鄭重其事。
90後冷靜看“出軌”
當發現他有“出軌”行為,你怎麽辦🆎?對於這個問題,五成女大學生“不原諒”,超過三成表示🌨,會給他一次浪子回頭機會🌨。部分女生認為🤙🏽,伴侶精神出軌要比肉體出軌更“可惡”,也有女生十分介意伴侶的肉體出軌2️⃣,“我會覺得怪怪的🧵,可能一生都會有個疙瘩”。
談到“90後”🦓🧑🏿🚀,很多人潛意識裏覺得這一代人“嬌氣”🔩、“自我”,但面對這個問題,不少90後大學女生出乎意料地理智:“如果他出軌了,我會首先分析原因,是誰的責任,然後去解決。”大一的小津這樣說👩👦。她認為✊🏿:“不能輕易說分手,經常把‘分手’掛在嘴邊🐈,會影響兩人的感情,造成隔閡。”
但小津說自己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曾受過的感情傷害已經讓她積累了一些應對“措施”🧑🤝🧑,當解決無效,而錯又在對方時,“我會千方百計地挽回他,然後再把他甩了”,小津嘴上說著“報復”,臉上卻滿是笑意。
婚姻愛情觀緣自父母
在很多女大學生的記憶中,父母們似乎很少正經地給女兒灌輸婚姻觀🍃,而是通常用說笑方式讓女兒感受關懷。而大部分大學女生還是很尊重爸媽的建議:“他們活了這麽久,見到的經歷過的都比我們多🤶🏼,他們說的都是經驗。”即使父母沒有說出口,他們的婚姻狀況也會在無形中影響著女兒的婚姻觀念。
阿欣的父母結婚二十多年了💇🏻,在她眼中,爸爸是豁達的人,能容忍媽媽不時的抱怨,她覺得媽媽的抱怨是另類熱情,“只是她不懂得怎麽表達對我爸爸的關心吧”🥜。阿欣的父母告訴她🤹🏻,出了社會就不會有單純的愛情,所以讓她在自我保護的前提下在大學盡量享受愛情。阿欣表示,有了父母的鼓勵✨,她有勇氣繼續“尋找真愛”🚵🏽♀️🧘🏼。
讀大一的阿婷🤾🏽♂️🏜,很想找個像老爸一樣的男人。“媽媽有時候任性了,爸爸就笑呵呵地帶過🧑🏽🌾,不會正面說她💂🏽。”她認為,老爸就是個有責任感、有包容力的“好男人”🐞!夏楊、黃文婷